靳宏堯 李敬義
摘要:在社會發展新階段,我國5G網絡部署覆蓋范圍在逐步擴大,依照5G實驗網,針對SPN技術的驗證現狀。在通信網絡中能選取PTN演進SPN網絡作為5G承載網。本文在PTN網絡現狀基礎上,對5G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特點進行分析,探究PTN朝著SPN演進發展的各項步驟,探究相應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5G網絡;PTN;SPN;演進
SPN在構建中將以太網作為基本內核,能有效補充較多帶寬承載管道,基于各項網絡技術有效融合,能保障軟硬管道有效分片,提供L0至L3的多層業務承載能力。基于SDN集中管控,能建立高效、開放、敏捷化的網絡運營體系。
一、SPN面向5G的解決方案概述
在SPN架構中有效融入了L0至L3多層結構,在融合設備中主要融入了光電一體,基于SDN架構能有效保障各個區域多項業務能有效實現。L2&L3分組層能確保網絡有效連接,對MPLS-TP提供有效支持。L1傳送層能有效實現光接口以太網化發展,接入PAM4灰光模塊,通過以太網彩光DWDM組網。在承載策略層面中,在SR-TE隧道技術應用中,能有效補充可以連接的PathSegment,再規范化引入端到保護以及雙向隧道應用功能,其能與MPLS-TP OAM機制有效兼容,促使網絡整體運維效率全面提升,保障SR得到有效改造,轉為電信傳輸的源路由技術。在實際管控層面上,在設計思路擬定中,要注重突出管控一體、集中為主、分布為輔的設計思路,再成功引入SDN。從SPN發展現狀來看,其能有效發揮電信級保護、PTN運維優勢,還能基于SDN就展開控制面集中控制,強化各項業務動態化發展能力[1]。
二、5G網絡下PTN向SPN演進步驟分析
(一)現網PTN設備的演進能力分析
通過對近些年各個區域PTN核心匯聚層優化改造基本現狀來看,在核心匯聚層應用的設備主要有烽火690、華為7900、中興6500等,能有效支持100GE接口,基于各類軟件以及硬件升級可以保障IPv6、FlexE、SR等和5G有效承載。有部分區域PTN核心匯聚層還存有較多舊設備,實際承載容量受限。其中端口以及槽位利用率較高,后續實施擴容難度較高,不能有效應用IPv6、FlexE、SR等功能。其中在現網接入層構建中,主要是以GE環網為主題,在局部熱點連接區域還存有10GE環網,帶寬不能有效適應5G發展需求,不具有帶寬升級能力。其中接入層老舊設備所占量較大,能有效支持GE、不能支持FlexE特性,設備不能有效演進,導致L3、IPv6等各項功能難以有效發揮。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在PTN接入層中要注重從本質上進行創新優化,以此來適應5G承載要求[2]。
當前現有的4G網絡業務大多都選取了L2PW+L3VPN方式,在5G業務中更注重選取層次性VPN至邊緣化的布設形式。在私網地址中主要是選取IPv6,在4G階段PTN業務在實際配置過程中主要是選取靜態配置方式,在5G承載SPN主要是引入動態協議、SR隧道、控制器等。其中4G和5G在業務內容中存有較大差異,對基本運維方式具有較高要求。現網設備要注重規范化配置控制面IP地址,對IGP協議進行合理配置。現網設備要注重對SCN通道進行靈活部署,建立完整的交互通道。在核心匯聚部分要選取更多演進能力突出的設備,對線卡支持FlexE進行有效更換。基于軟件升級能有效支持IPv6以及SR等,對當前現網4G業務具有較大影響。在5G承載網中,相關技術部門要注重合理錄入IGP/SR動態化協議,業務實際布設方式能從靜態+動態有效轉為全動態化網絡,對現網發展具有較大挑戰[3]。
(二)對SPN關鍵特征的引入建議
在5G中引入的各項新技術較多,無線網以及核心網部署方案擬定中存有明顯不確定性,各項具體業務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劃分。5G發展將趨向于云化分布式部署方式,有部分網元在各個地區開始全面部署,有部分網元會應用分層部署模式。所以,后續傳送網發展中是各項不確定要素與各項新需求之間的有效疊加。為了能保障各項投資效益得到有效控制,傳送網要注重依照5G不同建設階段、建設方案實施分場景建設。SPN網絡關鍵特征引入中,主要是基于現有5G網絡不同階段發展業務進行擬定,依照不同發展時期,主要有eMBB業務以及行業用戶普及階段。①在5G建設初期,主要是以eMBB業務為主體,在此發展過程中網絡帶寬能有效提升,在新建SPN設備線路側應用FlexE接口,引入SDN管控。5G業務能選取SR-TP隧道進行承載。②階段二,在5G成熟發展成熟期,eMBB業務全面發展,對帶寬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uRLLC以及mMTC等較多行業日益發展成熟之后,對承載網提出了更多更高需求。面對大帶寬,開始從初期1個100GE逐步擴容到N個100GE,促使多項業務能有效分擔。基于FlexE技術應用,能有效捆綁一個超100G接口[4]。
(三)SPN網絡不同階段部署方案
全面面向5G傳送網規劃建設目標網絡在建設中就是建立一個功能全面、性能突出,能有效滿足5G業務需求SPN網絡。但是近期5G各項業務需求發展不明確,加上SPN技術在全面發展,要消耗更多建設成本。全面面向5G的承載建設方案,要注重基于現網設備演進速率以及不同業務發展需求,能有效劃分為現網PTN直接擴容、新建SPN、PTN軟硬件升級。在5G網絡發展初期,重點發展eMBB業務。在規模化部署期,業務還是以eMBB業務為主,此時流量需求增大。在5G發展成熟期,三大場景業務進一步發展。SPN關鍵特征開始引入,PTN平面將SPN平面長期共存,能承載多項業務[5]。
結語:
5G屬于全新的信息基礎設施,多項業務全面發展,針對5G承載網容量規劃以及多項技術引入,要注重從技術發展層面進行分析。5G業務發展沒有明確預測數據,各個階段建設不確定性突出,要注重基于5G業務各階段開展現狀合理調控。
參考文獻:
[1]陳龍榮,邵劍峰,舒宇.SPN網絡建設及相關技術的分析[J].通訊世界,2020,27(3):9-10.
[2]侯文雷.淺談5G時代SPN組網架構[J].中國新通信,2020,22(1):113-114.
[3]呂云輝,王克信.SPN傳輸網絡架構分析[J].通訊世界,2019,26(8):162-163.
[4]王挺,辛向軍.面向5G承載的城域PTN向SPN演進分析[J].信息通信,2020(2):202-205.
作者簡介:
靳宏堯(1986-8),男,漢族,吉林長春人,通信工程學士,任職于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無線通信。
李敬義(1990-7),男,漢族,吉林長春人,通信工程學士,任職于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5G無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