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篇文章主要以青川木牘、云夢睡虎地、里耶秦簡牘為例探討秦系書法的藝術風格并在用筆、結字、筆勢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秦系書法;藝術風格;比較分析
一、青川木牘
與戰國末期至秦代的簡牘相比較而言,青川木牘的結字方式、用筆的圓轉和點線的曲勢,體現出了濃濃的篆意。篆式曲線在許多字中仍可見到,從筆法方面考察,三棱形狀的起筆較多,如同成熟的漢隸起筆一般,像是連接上一個字。例如:“百”、“可”、“不”字。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似乎并沒有連接上一筆。這樣的筆畫與商周時期大篆的“釘頭鼠尾”的用筆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個“之”字的姿態各異,并不是書者故意為了追求豐富的變化而寫的,而是與當時書法所處的不穩定階段有關。從用筆、結字、章法方面來看,青川木牘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總的趨勢是變圓轉為方折,破連為斷,線條由曲線變為了直線,筆畫整體由繁瑣變為簡單。
二、云夢睡虎地秦簡
睡虎地秦簡以內斂、含蓄、平整的風格為主,為多人書寫而成。它篇幅較多、跨越時間較長,每篇都各具特色,但總體上是較為典型的“內撅”風格。
從筆法方面分析,睡虎地秦簡的入筆大多數為藏鋒。除此之外有少部分起筆為露鋒,落筆平穩,行筆速度緩慢。這種起筆方式,延續了手寫體釘形筆法和大篆“釘頭”的起筆方式。睡虎地秦簡中的收筆迅速,相對于起筆來說并不謹慎,只是略微做動作。然而露鋒收筆不是隨意鋒芒,筆畫較多,線條仍然遒勁有力,即“逆入平出”筆法。例如:“不”、“二”、“石”、等字。
云夢睡虎地真正的展現了秦隸的面貌,結體寬窄變化不一、筆畫粗細,并且方圓兼有。筆畫的橫向上有明顯的輕重緩急變化,但是與后來成熟的隸書相比較而言顯得不是那么完滿。早期的秦簡牘書法中,總是可以發現遺留的篆書痕跡,可能是由于受到了舊體的影響。
三、里耶秦簡
“逆入平出”的起筆在里耶秦簡中占很大一部分,藏鋒逆入起筆,如同睡虎地秦簡一般。例如:“或”“何”“土”“酉”橫畫的起筆方式,變化豐富的筆勢增添了幾分色彩,戛然而止的收筆更是別具一格。橫鉤、豎鉤等的筆畫向左包裹而成的字形,在出鋒時收筆大多為尖鋒,但是這種尖鋒在睡虎地秦簡中出現的次數較少。相對比而言,睡虎地秦簡中的包裹式字形也是極其內斂,并且出鋒也較為謹慎小心。而里耶秦簡中向左包裹式的筆畫出鋒卻特別醒目,收筆出鋒也很銳利,充分顯示了率意的特征。
四、秦系書法藝術風格比較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來說,與通常所見到的秦簡牘相比較,里耶秦簡的正面簡牘書有了章法布局的設計。從整體看,上下連貫,粗細相間,虛實相伴,體現出章法美。與睡虎地簡相對比,里耶簡牘書法更多了些狂放的因素。“疾”、“澀”的筆法顯露而出,由于書寫速度的加快更加豐富了用筆的提按頓挫。粗細變化明顯的線條,遒勁有力的用筆,呈現出書寫時彈撥跳躍的運指;由于字的尾部長筆畫的斜向拉長,打破了點線之間的均勻排列,斜勢增多,字形多為長方,字勢開張,空間布局分割明顯;變化的章法,連貫的筆勢,顯得牘文更加富有情趣;墨色濃淡相宜,又略帶飛白,增加了線條的質感,使得通篇富有活力。
秦簡牘書法用筆由滯澀逐漸變得流暢,結體呈縱勢,重心整體上移,字形由橫勢變為向縱勢發展。點畫的分布更加均衡,裝飾化程度加強;俗書手寫體不斷向著規整的方向發展,不僅受到了官文正體美飾化的影響,而且也受到了實用性的制約。出現了明顯的提按頓挫,線條粗細變化明顯,顯得流暢自然。從上述對筆法字法等變化的分析來看,工整化裝飾化程度不斷加強,由古拙逐漸轉變為典雅,由保守演變為開闊。至里耶秦簡牘書,用筆老練,格調秀美,氣韻流暢,結體嚴謹,布白分布均勻,與端莊平穩的官文正體小篆很相近。
青川木牘整體古雅質樸,用筆謹慎,結字重心不平穩,大小錯落有致,字勢傾斜,富有散逸之趣。簡牘多顯露直率感,謹慎小心的筆法似乎表現出書者的技法略有不足,如同初學者書寫。通篇質樸,富有篆意。睡虎地秦簡的起筆為逆鋒,筆筆謹慎小心,中鋒行筆速度平穩,回鋒含蓄內斂。這樣的用筆方式,使得文字線條遒勁有力、凝實厚重、沉著穩健、流暢自然。睡虎地秦簡書風古拙與它的用筆方法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縱觀整個作品,緩急得宜,沉著有力,鋒芒稍露,端莊典雅又略有瀟灑活潑。這一切似乎是對于筆墨進行了有意識的布局,像是書家按照書法藝術的審美理念來美化的。
隨著簡書日益的成熟發展,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安排顯得更加疏朗,結體中突出了波折的筆畫,使得整體更加豐富。虛實對比、開合變化、點畫呼應,體現出了一種熟練的藝術規范。用筆嫻熟,中側鋒融合,這不僅僅顯示出技法的精熟,而且又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富有了強烈的藝術美。
秦簡是由篆書逐漸演化而來的,其用筆十分簡單,結體獨特,運筆豐富,只有落筆藏鋒,收筆回鋒,中鋒行筆中的一種,所以線條平穩流暢,粗細均勻,虛實相間,但是節奏感卻不明顯。線條的粗細變化很明顯,行筆氣勢連貫,但在平穩中卻略顯得乏味。整體看來是一種厚重而飛動的美感。
參考文獻:
[1]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王國維.《觀堂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4]季勛.《湖北睡虎地秦簡概述》[J].文物,1976(5)
[5]李學勤.《青川郝家坪木牘研究》[J].文物,1982(10)
[6]湖北省孝感地區第二期亦工亦農文物考古訓練班.《湖北云夢睡虎地11號秦墓發掘簡報》 [J].《文物》,1976(6)
[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理所.《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J].文物,2003(1)
作者簡介:
王婉楠(1996-),女,漢族,籍貫:山西晉中,單位: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