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新思維和新方法為探討主題,針對當前輕工機械的發展現狀,分析輕工機械設計的創新意義,介紹設計創新的具體體現形式,通過詳述機械設計創造性發展、優化品牌形象、強化機械研發指出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應用新方法。要實現輕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創新機械設計是一條主要路徑,分析設計創新的新思維與新方法對于輕工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輕工機械;機械設計;設計創新
引言:從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來看,輕工機械行業呈現相對滯后的發展狀態。創新理念的落后與流失、單一化的設計形式、缺乏創新型設計人才等因素均大大制約了輕工機械行業的良好進步。要想實現工業機械的全方面拓展,需要重視創新方案設計這一重要手段,將全新的設計理念與創新意識樹立起來,加快對輕工行業設計人才培養與組成,以滿足我國輕工機械行業創新式發展的需求。
1 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意義
對傳統的思維意識進行新的理論探索是創新的核心主旨,以國家為例,改革開放正是一種典型的創新表現,建立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便是以原有國家制度為基礎,繼承并創新多元化的管理理念與發展理念,實現創新型國家制度的構建。設計創新對輕工機械行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機械的運作機制是相同的,但機械經過改造與創新后便可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效果。推陳出新的智能手機產品、臺式電腦被平板電腦與筆記本替換等,均是輕工行業設計創新的最好體現。輕工機械行業創新與設計創新緊密相連,也是創造性發展的具體體現。以創新理念為實踐基礎,改造、創新并研發輕工機械便是創造的基本過程。深入剖析創新的含義是強化輕工機械行業創造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開創新思維與創造新事物的一種研發性活動。由此可知,科學理性化的創新意識、時代性的創新理念、客觀實在性的創新技術與具有價值存在性的創新思維是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基本特征[1]。
2 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具體體現
實際應用性較強是輕工機械設計的主要特點,和要求設計方式可以向多元化拓展,不必被傳統的作圖模式所局限。對于這一誤差設計人員應具有充分認識并加以區分,深刻理解創新設計的靈魂主旨。創新是輕工機械設計的本質,若工業設計缺乏了創新的助力,就會變成空洞的擺設,將創新置于設計工作的首要位置,見避免效仿、盜用與復制性設計現象的出現。工業機械產品在設計上應具有鮮明的個體特色,緊密結合創新理念與設計手法,以相輔相成為原則推動設計理念與方法的協同發展[2]。構思新穎的機械設計方案,做好設計構思與要務籌備的準備工作,使得創新設計的最大優勢得以有效發揮,將設計主體方向、設計手法與基本框架等加以明確,以思想架構為工作導向,在共同研討的形勢下進行高效的構思活動,在設計創新過程中深入分析構思目標,結合現有的機械設計經驗,明確創新方案的獨特優勢,以不同的思維視角進行聯想,統籌應用專業的設計創新知識。
3 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應用
3.1機械設計創造性發展
創新與設計是推動輕工機械行業前進的兩點主要因素,設計以創新為主體導向,創新又以設計為實現載體,兩者在相互影響中共同發展。輕工機械應加快完善設計工作各個環節的創造性,構建全新的設計創新環節,打造特色化的機械設計方式與理念導向,對創新工作發揮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視,以推動輕工機械整體行業獲取更多的創新型設計成果。輕工企業應明確自身的理念特色,并將其融入到機械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嚴格要求設計人員的規范化作業流程,將設計工作的崗位職責與思維方向進行全面明確,調動設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在機械設計工作中學會融入新穎的構造觀念。設計師應全程主導機械產品創新研發工作,確保順利完成工業機械產品的設計任務,以確定設計思維導向為著手點,到制作完成工業機械產品,嚴格把關一系列的作業過程。合理掌握機械設計進程,同時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研究有效的解決辦法,提高機械產品的創新特色與應用性能[3]。在輕工機械產品研發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利用發散思維拓寬創新渠道,以認真敬業的態度提高設計工作的實效性。
3.2創新品牌形象、強化機械研發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時代產物,反映著社會進步與人們生產生活的新需求。要提高輕工機械設計創新的應用性與實效性,輕工企業與設計人員應對社會創新的實時需求與發展方向進行充分發掘,樹立具有特色化、新穎化的輕工品牌形象。傳統機械產品具有操作繁復、設計落后、體量笨重的特點,因此在設計新型機械產品時應具有針對性地摒除傳統設計弊端,探尋全新的設計創新切入點,以符合新時代輕工行業的進步方向為基礎,優化工業機械設計流程與思維理念,達到創新發展的根本目的。將工業機械設計目標確定之后,企業應著重強化自身的品牌競爭力,促進機械設計走向人性化,完善工業機械運作體制,將時代性的創新設計理念灌輸給未來的機械設計群體,帶動輕工機械行業的高效發展。
總結:對于輕工機械設計工作來說,設計理念的創新是提高設計工作實效性的關鍵所在,要實現機械設計的全方位進步,輕工企業與設計人員應將創新的內容與形式加以豐富,明確機械設計創新的基本目標與思維方向,發揮發散式設計思維,完善多元化的工藝活動環節,將輕工機械的新型功能與優化特性突出凸顯出來,在企業服務與經營機械過程中深入滲透創新意識,推動產業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沈仙法.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機械設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四化改革[J].輕工科技,2019,3505:181-182.
[2]袁盼,林超亮,何奇,陸春,貢金金.創新設計在現代包裝機械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2:91.
[3]劉玉峰.輕工機械設計制造工藝及精密加工技術探討[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9,03:119-121.
作者簡介:
劉乾坤(1984-),男,籍貫:安徽省碭山縣,學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調系統架構設計、流體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