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星
摘要:本文主要對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道中的應用優勢及實際應用進行分析,從文章的分析中得出,短波超短波電臺的優勢有運行的成本較低,抗毀力極強、靈活方便、設備的結構簡單化等。鑒于這些優勢,此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應急通道中。文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相關單位提供經驗借鑒,利于后續的發展。
關鍵詞:短波;超短波電臺;應急通信;應用體會
短波超短波電臺是唯一不會被網絡與有源中繼體所影響的一種通信方式,其被廣泛應用于遠程通信,且有良好的效果。在應急通信或者災害事故過程中使用短波超短波電臺,可很好地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確保通信能夠有效開展。此類電臺通信還有覆蓋面廣、維護簡單、適應性強、低成本等優勢,此類電臺通信能夠做到其他聲波所不能完成或者達到的區域。目前,應急通信的需求要求變得更高,短波超短波電臺作為一種新的形式被廣泛應用于應急通信中。
一、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信中應用的優勢
1.1成本低
短波超短波電臺的使用對于設備的要求并不高,不僅設備簡單,維護起來也比較方便,便實現了維護成本的節約。此外,該技術電臺的使用無需額外付費,與其他的通信方式比較,節約了整體上的成本。在應急通道中使用此技術,對于當地而言經濟負擔小,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短波超短波電臺的使用更具成本優勢。
1.2可支持動中通
通信過程中,若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破壞,導致地面通信被中斷,可使用短波超短波電臺來實現和動中通保持信號通暢,(動中通指的是迅速移動的“衛星地面通信系統”),并對信息進行接收及傳遞,保障通信的正常,同時也是給救援工作的實施提供一定保障,可大大減少應急救援過程中產生的財產或者生命損失[1]。
1.3實現通信信號的有效傳播
將短波超短波電臺應用于應急通信中,優勢極其顯著,該通信技術不會因為有源中繼體與網絡樞紐的影響而導致信號中斷,也無需專門建立網絡樞紐與通訊樞紐對其進行支撐,所以,通信的過程中不會受到破壞。與中波及長波通信相較而言,短波超短波電臺的抗干擾、抗毀效果更具優勢。若發生較大災難或者突發事故,短波超短波電臺可保證救援部門及指揮部門間的聯系不被中斷,提高救援活動的效率,由此可見,短波超短波電臺的優勢更顯著。
1.4 繞射能力強,可確保遠程通信順暢
災難或者突發事故的救援現場有很多的障礙物,形式比較復雜,現場與指揮中心的距離比較遠,面對種種的難題,通信信息的傳播受到一定的影響,不能實現信息的有效傳輸。例如:地震后的救援工作中,因為地層劇烈運動造成建筑物坍塌,導致各種設施受到破壞,同樣,通信設備也受到損壞,導致通信中斷,便阻礙了救災工作的開展。此時,短波超短波電臺的應用便可解決這樣的問題,該通信技術擁有很強的繞射傳輸力,能夠有效減少地面的阻礙,確保通信在遠距離范圍內也能有效傳輸,這也展現出短波超短波電臺應用于應急通信中的價值[2]。
二、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信中的實際應用
2.1有效傳輸短波超短波的通信數據
短波超短波的網絡通信數據傳輸協議在不斷完善,其中包含了高速數據的傳輸及低速數據的傳輸兩類,信道質量較高的通信數據傳輸主要采用高速數據實現傳輸,而信道環境質量較差的通信數據傳輸主要采用的是低速數據傳輸,且有很好的應用性能。應急通信應用中采用短波超短波電臺,其中對高速數據的輸送還引入了高速調頻技術,而低速數據輸送則引用超低速與第三代自動鏈路的技術,若把兩類技術結合起來,便可大大提升短波超短波電臺的抗干擾、抗突發以及抗連續波等相關能力,這對于低信號環境中的低速數據輸送有很大的意義。短波超短波通信數據的有效輸送,可保證網絡通信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2 確保實時信道的估值
短波超短波電臺的特點是變動性強,所以,在對其利用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科學的信道質量評估,評估的過程可經過信道估值來達到。此方法主要是對“維特比譯碼”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及相關信息展開分析,以此來確保鏈路信道的質量達到標準。這樣的評估方式對數據量要求及成本均較低,可對較大范圍的動態鏈路質量進行評分,同樣也可對短波超短波電臺系統運行的質量進行評估。使用此方法,可對短波超短波電臺中噪音的干擾、電離層的濃度等情況進行判斷并分析,也可調整通信的評率,實現自我優化,確保信息傳遞或者接收能夠順暢進行,同時也能夠保證應急通信過程中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2.3靈活運用組織形式
短波超短波的具體應用中,組織形式的靈活采用可體現在兩個方面:(1)重要的指揮方向建立專門的通信。專門的信道可經過兩通信對象間存在的無限電臺來進行專門的通信,其優勢是溝通靈活、反應速度快、超強時效性,一般運用在通信量較大且時效性較強的重要作戰上或者獨自接受任務的分隊上來構建通信聯絡。(2)災害覆蓋地區的網絡通信建立。在三個及以上的通信對象間,要實現其網絡通信,便可采用無線電臺來達到目的。各個電臺間的聯絡主要依靠網絡通信來實現,且方式較為靈活。此前,網絡通信包含了通播網、橫式網及縱式網等多種類型的網絡結構。就突發事故或者地震等相關的自然災害應急通信中建立短波超短波網絡,并覆蓋受災地區,可協助當地救災工作的開展,確保救災過程中通信的順利傳輸[3]。
綜上所述,短波超短波電臺技術的發展有較長的歷史歷程,基于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其作為先進的技術在抗災救災過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并得到充分認可。在未來的發展中,短波超短波技術會越來越進步,并為今后的抗災救災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保證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實施,為我國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通信技術。文章對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優勢及實際應用進行分析,意在為相關單位提供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甘露.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9(13):77-78+80.
[2]王心塵,葉淋美.我國短波應急通信實施研究[J].中國無線電,2019(05):35-37.
[3]趙江煒,吳亞超,姜學民.短波超短波電臺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9,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