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劍
摘要: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為新時代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和體系完善指明了方向。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就要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近年來,徐州市睢寧縣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優化組織設置,把黨的建設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初步探索出一條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關鍵詞: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睢寧縣
一、睢寧縣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探索與成效
近年來,睢寧縣針對部分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組織力不強等問題,深入實施“黨建引領+組織建設”、“黨建引領+居民自治”、“黨建引領+文化建設”、“黨建引領+電商產業”等活動,著力建設堅強的戰斗堡壘,實現了黨的領導全覆蓋。
(一)深化“黨建引領+組織建設”
睢寧縣始終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綜合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每月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形成了黨建統領各項工作的格局。一是規范陣地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主體作用,規范執行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開展黨員政治生日、黨員踐諾等主題活動,讓黨員、村干部守初心、悟初心、踐初心,不斷擦亮黨員干部的政治底色。二是創新工作紀實,提升工作質量。每月對村干部的工作情況實時發布評比,村干部向黨員群眾述職述廉,黨員民主點贊評議,建立支部黨員互評、社區群眾參評、黨委考評的三級聯動體系,進一步增強對村干部考評的精度和準度。三是培育村級干部,提升隊伍層次。充分利用中秋、春節等節日,組織黨員和鄉賢能人開展座談會,篩選出種養殖能手、經商、教育等各類人才,作為村級智庫。由黨組織牽頭,組織農技、電商、勞動保障等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能人大戶、技術能手等“土專家”,點對點為百姓提供創業就業服務,真正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比如,魏集湖畔槐園社區貫徹“黨建+”思維,推行“361”黨建工作法,聚焦組織、黨員兩個主體作用發揮,將黨建與社區發展融合,奏響了一曲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田園交響曲。
(二)深化“黨建引領+居民自治”
近年來,睢寧縣以“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為突破口,通過構建“黨委—總支—支部—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健全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大力培育居民自治力量。通過“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凡是公共事務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在網格支部的引導下,都可以通過居民自主、自愿、自治的方式討論決定。
比如,姚集鎮把整個高黨社區作為一個大網格,下設4個一級網格,17個二級網格,由村干部擔任一級網格長,黨員或群眾代表擔任二級網格員,圍繞“鄉風文明”“環境衛生”“身邊好人”等開展一系列評比活動,采取網格內自評、網格間互評等方式,表彰先進、鞭策后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村民自治有機統一、緊密結合,推動全社區工作高水平發展。
比如,魏集湖畔槐園面對農村社區化的趨勢以及管理復雜化的安置區現狀,創新設立二級黨委,并劃分為湖畔總支、槐園總支,下設網格、產業、物業、企業等支部,以及稻蟹、農旅、電商等特色黨小組,形成了擁有143名黨員的“1+2+8+16”湖畔槐園黨委—總支—支部—黨小組完整四級架構,實現了黨的領導全覆蓋。網格員在幫助居民宣傳政策、收集信息、調解矛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再比如,王集鎮莊樓社區通過開展“黨建引領+居民自治+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充分發揮兩委干部和黨員的引領示范作用,開展“最美庭院”評比,引導社會居民積極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形成了“干部帶頭干、黨員示范干、群眾主動干”的良好氛圍。
(三)深化“黨建引領+文化建設”
睢寧縣堅持黨建引領文化、文化凝聚人心,充分發掘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不斷深化“黨建引領+文化建設”,有效激發文化服務型黨組織的內在活力,大力營造和諧文明的氛圍。基層黨組織通過借助“善行義舉榜”、文化宣傳欄等載體,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增強居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使人們在自覺參與中,進一步熏陶思想情感,充實精神生活,升華道德境界。
比如,王集鎮鯉魚山莊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孝道文化為底蘊,村里的文化墻以孝道為主題,大力宣傳孝文化,教育和引導村民發揚“百善孝為先”的理念。每年舉行“好媳婦”、“好婆婆”、“三好五美”等評選活動,營造崇德向上、和諧互助的文化氛圍。
再比如,湖畔槐園社區牽頭開展“美麗槐園”行動,借助網格化管理,建立“黨建+網格化”管理服務團隊,開辦國學班、道德講堂,開展優秀黨員、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業余生活,而且增強了人們參與社區活動的意識,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深化“黨建引領+電商產業”
近年來,睢寧縣緊跟農村電商發展步伐,圍繞“黨建引領+電商產業”模式,立足于統籌全縣電商資源,整合推介本地特色產品,推動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最大化催生電商紅利。成立農村電商支部,引領電商服務中心發展,搭建了免費幫助群眾代購代銷的農村服務平臺。依托遠教平臺開設“黨建+農村電商”系列課程,指導各村開展電商活動。結合“一鎮一品”的產業特色,整合資源,積極對接線上銷售渠道和產業資源,與村居進行線下項目對接,推動產業發展。
比如,沙集鎮搶抓“互聯網+”機遇,大力推廣“沙集模式”,在全鎮17個村設立村級電商黨支部,通過“支部+協會+培訓”、“黨員+電商大戶+農戶”結對幫扶等模式,進一步引領和規范網商發展。
再比如,由湖畔槐園社區黨委牽頭,組織電商能手上門入戶進行技能扶貧,幫助農戶分享電商發展紅利。湖畔槐園中1100平方米慧眼購電商平臺已經入住億方天商貿、佳聯農業等企業,目前在湖畔槐園注冊成功并正常運營網店93家,有21名低收入戶從事物流、包裝等工作,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
二、當前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
睢寧縣在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創新,創造了許多有益經驗,但同時,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
(一)基層黨組織領導力不足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地方基層黨組織面臨著弱化、虛化等突出問題,還有一些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強,有的甚至處于軟弱渙散的狀態,部分黨員的黨性意識不強,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難以有效領導社會治理。
根據調研,有的鄉鎮黨組織主責主業意識不強,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現象,統籌協調能力不足,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比較突出;有的社區黨組織組織力不夠,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也不突出,因而不能有效領導轄區內的社會組織。
再比如,有些鄉鎮黨組織書記認為黨建工作是務虛的工作,抓黨建工作要求不高、力度不大,不能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有的鄉鎮黨組織書記雖然在主觀上意識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也按照“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要求履行職責,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往往不能自覺把黨建工作扛在肩上,不能把管黨治黨作為根本之責。
(二)基層黨組織干部存在本領恐慌
新形勢下,面對越來越重、越來越新的工作任務,不少基層黨組織干部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領導社會治理的能力也越來越不足。
比如,有的基層干部因為經驗老化不會干,有的干部因為專業欠缺干著急,有的干部對新事物跟不上……所以,部分基層干部尋求形式主義來應付和湊合,來掩蓋自己的本領缺失,從而導致社會治理工作難以有序開展。
根據調研,有些鄉鎮的基層干部由于自身年齡偏大,對通過互聯網平臺來開展社會治理工作顯得力不從心;有些鄉鎮的基層干部對如何通過細致耐心的方式做好群眾工作懂得不多,也不指導如何將傳統的群眾工作法與高度流動的城市社會有效進行結合;有的基層干部由于長期忙于處理具體事務,而經常缺乏系統學習和專業思考,干起工作來往往事倍功半,嚴重影響了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
(三)基層組織過度行政化與依賴硬權力
作為執政黨,我們黨確實擁有著強大的行政權力和執政資源,這將毫無疑問為基層黨組織領導社會治理提供豐富的資源條件。但與此同時,基層黨組織也要避免過度依賴這種硬權力,因為一旦過度依賴了硬權力,就會容易導致行政化,戰斗力也就會因此受到嚴重的削弱。
根據調研,有的村黨支部書記表示,目前村干部有一半以上的精力往往都是花費在了應付上級,以及忙于做各種資料、臺賬和報表上,根本抽不出時間和精力深入到一線去做群眾工作,也就無力領導社會治理。比如,有的村每年要承擔大量的行政事項,去參加各類會議,還要懸掛各部門的工作標識牌。由此可見,既耗時又費力的行政事務性工作確實已經嚴重影響到基層黨建主業及社會治理工作。
三、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經驗與啟示
睢寧縣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帶來了深刻啟示。
(一)始終堅持黨組織的領導地位
要發揮黨的優勢。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例如,睢寧縣通過不斷深化“黨建引領+”活動,創新黨組織設置,保證了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社會的各個觸角。
要凝聚各類組織。在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中,黨組織是凝聚各類組織的核心,要善于引領各類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并在服務中凸顯黨組織的地位。黨組織是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主心骨,只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各類組織就會不斷為基層黨建治理增添力量。
要協調各方利益。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直接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依托其強大的組織基礎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協調各方利益主體間的關系,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和諧化、科學化。
(二)切實保證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
要注重完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框架。積極發揮鄉鎮黨委和各村委員會的同步聯動效應,搭建社會多方共同參與的體制性平臺,并逐步健全良性互動的治理架構。
要注重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協商機制。要建立黨組織主導下的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堅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來共同商量,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科學的基層協商,在基層民主實踐中服務群眾。
要注重發揮各類社會力量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堅持黨建帶群建,逐步建立健全黨群工作聯動運作機制;堅持黨建促社建,重點培育和扶持生活服務、公益慈善等組織,引導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社會治理工作中,進一步延伸黨組織的工作手臂。
(三)著力發揮黨員干部的主導作用
要拓寬選人視野。要把推進人才選拔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從基層內部培養選育出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且帶動能力比較強的黨員骨干,真正把能干事創業、口碑好的黨員選拔到領導崗位上。
要增強黨員能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落實到基層,就離不開基層黨員,因此就要加強對基層黨員進行教育培訓,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引導他們熱愛基層并且扎根基層。
要加強內培外引。要注重從不同渠道發展一批黨員,比如,從返鄉農民工、優秀大學生和本地田專家土秀才入手,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的結構。同時,要主動加強與外出流動黨員的日常聯系,積極主動并經常向他們宣講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鼓勵把流動黨員中的青年人才吸引回本土創新創業。
基金項目:
此文系“2019年度徐州市黨校(行政學院)系統調研課題”(項目編號:KT190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