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郭歧 張豐 趙志亞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土地整治則是肩負著為鄉村人口聚集、產業發展、提高資源支持等重要責任。通過對影響我國鄉村土地利用的關鍵問題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幫助農民增收,加速鄉村的發展,對鄉村土地布局實施優化的土地整治與鄉村振興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背景;農村土地整治
引言
新土地管理法堅持土地公有制不動搖,堅持農民利益不受損,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在充分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破除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等方面,對土地管理法做出了修改,實現了重大突破,為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提供了法制保障。鄉村振興與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關聯性,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只有不斷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在已有政策基礎上研究形成更具含金量、更符合新時代農村發展實際的土地管理政策,才能更好助力鄉村振興。
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在鄉村振興中的意義
①促進鄉村產業興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對鄉村存量建設用地進行了科學規劃與利用,合理協調與優化了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布局,這能在保護生態環境,不影響農民正常生活的同時,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發展,促進鄉村產業興旺。②實現鄉村生態宜居。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離不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支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強調生態優先,同步推進山體、水體、農田、道路、林地和城鄉居民點、工礦用地等多種類型的綜合整治,能夠為農民群眾創造更加綠色、和諧的生態宜居環境。③落實鄉風文明建設。生態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有利于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在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情況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落實能夠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使農民重視生態保護,建設與發展綠色環保的鄉風文明。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土地整治研究措施
(一)幫助農民增收,加速鄉村發展
首先要對鄉村的各種基礎建設進行完善,例如建設完善的鄉村公路網,興建水利設施等等,只有這些基礎設施都做好了以后,其他的工作才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開展;其次國家應該大力扶持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工作,具體幫扶內容包括開設農家樂、建設精品民宿、開發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等,幫助鄉村農民實施增收的同時,吸引青年人才回鄉創業,進而改變農村人才嚴重不足的現狀。除此之外,國家還應該在鄉村中建立農業生產培訓基地,對廣大農民進行學習培訓,講授各種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提高農民的實際技術水平,進而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最后,國家還應該鼓勵鄉村成立新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各種技術和設施,開創本地區所特有的鄉村品牌,以此來促進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在銷售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其電子商務平臺,在互聯網上進行農產品銷售,而國家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為鄉村提供更加便利的倉儲物流,這樣才能夠促進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發展。
(二)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辦法
出臺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辦法、增減掛鉤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規定。對農民進城經商,已有穩定收入來源,并購房定居,自愿退出農村宅基地的,除給予貨幣補償外,還要給進城人員落實一次性購買養老保險政策,解決后顧之憂。對村民移址新建住房后,原舊房未拆除形成的閑置農房,拆除后能整治恢復為成片耕地的,要鼓勵村民將舊宅拆除還田,退出土地面積超出新建房占地面積部分,要給予一次性貨幣補償;拆除后不能恢復成耕地的,可依法轉讓給本村符合宅基地使用條件的相鄰農戶使用。這樣既鼓勵村民自行拆除了舊宅,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又節約集約了用地。
(三)建立統一組織管理形式,保障資金投入
農村土地整治需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國土搭臺、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落實農村土地整治共同責任。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是多部門聯合系統性的整治工作,各部門應該互相配合,形成統一的組織管理形式,不同工作都由相對應的部門負責,避免出現各部門互相推卸工作的情況,同時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計劃,進而防止各部門規劃相互沖突,影響整治項目的可實施性。同時,農村土地整治是針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性整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保障資金的使用十分重要。土地整理是調整土地結構和土地關系的政府措施,應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積極鼓勵企業資金投入為輔助的健全資金體系。因此,政府各部門需要形成統一的組織管理形式,拓寬整治資金的來源渠道,確保資金的投入,進而推動整治項目的順利開展。
(四)推廣人居環境改善型公共空間治理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不是單一的用地整治問題,而是以農村人地關系協調和人居滿意度提升為目標的綜合整治。在解決農村建設用地“散、亂、空”等問題的基礎上,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村,促進城鄉土地資源、資產、資本有序合理流動,全面改善村莊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
結語:
村振興為農村土地整治轉型與創新提供了驅動力,農村土地整治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著力點,兩者具有很好的目標一致性和內容銜接性。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承擔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肩負著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大使命。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探討農村土地整治現存的問題,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分析在這一背景下實施農村土地整治的科學意義,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張勇,汪應宏.鄉村土地綜合整治中鄉村生態文明的審視[J].中州學刊,2013(4):29-34.
[2]關小客,張恒龍,李樂.北京市農業發展態勢及土地整治策略研究[J].資源科學,2011,33(4):712-719.
[3]洪土林,王艷華.阮月遠.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鄉村土地整治實踐路徑探討[J].北方農業學報,2016(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