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旅小鎮的建設運營不僅是基于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進行文旅產業化開發的轉型需要,而且,文旅小鎮可以在一個空間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并通過小鎮的建設運營打造面向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打造推動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平臺。
關鍵詞:文旅小鎮;戰略選擇;價值思辨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38-(2020)04-0017-19 收稿日期:2020-01-17
在文旅產業小鎮已經成為中國文旅的新價值時代主流的產品線和區域文旅資源開發建設模式的背景下,文旅小鎮的建設運營不僅是基于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進行文旅產業化開發的轉型需要,而且文旅小鎮可以在一個空間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并通過小鎮的建設運營打造面向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打造推動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平臺;通過文旅小鎮的建設運營,還可以統籌推動周邊文旅資源的資產化甚至證券化價值變現,實現與資本的深度互動,從而整體性推動區域文旅產業的轉型發展,為區域的綜合價值變現提供新的價值閉環構建。
也正是基于這些思辨,談全域旅游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對文旅小鎮的關注,面向全域旅游發展進行文旅小鎮的規劃、建設和運營,也成為文旅小鎮的基本邏輯和價值發現視角。
1 全域旅游是德宏轉型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屬的地級行政區,位于云南西部,屬于大滇西地區,東面與保山市相鄰,北、西、南三面都被緬甸包圍,從地理空間角度看,不但是中國對緬甸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中緬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在中國新一輪全面對外開放格局中,區位優勢明顯。
再加上當地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面對中國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云南新一輪文旅產業的轉型發展,當地的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及基于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帶動區域的整體轉型發展亦被寄予厚望。
但遺憾的是,直到目前為止,哪怕是在云南省內來看,德宏都是相對落后的地區,GDP規模不到400億元,產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產業集聚的態勢不夠顯著,產業鏈不夠完善,關鍵性支柱性產業還不夠發達,顯然還沒到達到規模效應的臨界點,8%的經濟增速雖然快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在云南省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甚至排名倒數。每年2500萬左右的游客接待人次,與大理、麗江等強勢旅游地區相比,也有著巨大的差距。所以說,無論是從經濟規模來看,還是從產業結構和發展質量來看,德宏的現實基礎和水平與其享有的國家戰略地位、獨特的資源稟賦以及新時代產業變革機遇之間都存在明顯的不匹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價值洼地。
當然,無論是在德宏州當地的決策者看來,還是像偉光匯通這樣的外來投資者看來,德宏州的發展都到了新的節點,直接的表現就是:隨著“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緬經濟走廊、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自貿區德宏片區建設的推進,德宏已從開放末端變為前沿節點;隨著高速、鐵路和航空等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布局和建設,不但使德宏的地理區域優勢正在快速轉化為實際的交通樞紐優勢,關內關外、通達東西南北、鏈接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而且,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本身就會拉動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更何況,隨著新一輪快速發展預期的形成,集聚效應越發明顯,越來越多全國性企業和投資機構開始布局這一地區;此外,截止到2019年12月,德宏芒市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1萬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流量經濟和開放經濟在當地開始進入快車道。
面對這一系列發展機遇,當地政府和市場機構明顯對德宏州未來3-5年的快速增長和追趕超越有著巨大的信心,甚至提出要用3年時間完成德宏經濟產值1000億元的發展目標,并基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從思想解放到戰略規劃、從產業發展到模式路徑展開了討論。
文旅產業的發展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德宏新一輪轉型發展和追趕超越的重要的產業依托之一,主要的理由至少包括:
其一,當地有著豐富而獨特的自然資源、民族文化,有著適宜的氣候和海拔,隨著國家層面的重大立體交通的布局,可進入性大大改善,并開始發揮明顯的集散和樞紐價值,再加上當地高起點的品牌推廣,德宏旅游或將迎來一輪“補欠賬式”的快速增長,甚至是井噴式的增長。
其二,隨著云南省規劃建設的大滇西旅游環線的落地實施,包括德宏在內的環線地區的文旅產業發展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改善、品牌推廣、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支持,使得這些地區的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成為可能,而且,在云南省整體的戰略布局之下,包括德宏在內的沿線地區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必然目標,時不我待。
其三,隨著中國文旅投資的黃金時代的來臨,對于德宏州來講,文旅產業將是外部資本進入德宏的最重要的產業通道之一,基于文旅產業的發展在當地進行投資價值閉環的打造,不但具有政策理性,還具有充分的市場理性,并可以通過這一新的價值閉環的打造,實現包括土地在內的更多資源的價值變現。
其四,考慮到德宏州既有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從長期來看,內部消費市場規模很難支撐一個高速增長的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這就需要一個動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和旅居消費市場的出現,而且,這樣的消費市場與德宏的資源稟賦之間具有較高匹配度。
其五,隨著德宏旅游市場的井噴式增長,旅游的流量經濟屬性和特征將表現得更加明顯,這就為德宏既有的和增量的非文旅產業的文旅化轉型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從而成為很多產業創新發展的新的想象空間。
其六,文旅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對德宏人力資源結構和動態人口規模的影響,將為一個新德宏的誕生提供更多支撐,這不僅體現在旅居人口背后所蘊藏的創新創業空間以及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還體現為動態的人口規模對整個城市經濟社會的綜合改變,既包括治理創新的問題,也包括增量的消費拉動紅利。
2 德宏州古鎮的多元價值思辨
全域旅游已經成為中國新一輪文旅產業轉型發展中最重要的關鍵詞,對很多地區而言,也是推動當地文旅轉型發展的最重要戰略依托,尤其在那些文旅屬性和目的地屬性比較明顯的地區和城市,也成為了推動當地綜合轉型發展的最重要的戰略依托。
正是基于這樣的基本洞察和研判,筆者曾明確提出,全域旅游發展需要處理好與當地文旅小鎮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文旅小鎮在推動當地全域旅游發展中的綜合的價值。
目前,文旅小鎮已經成為很多企業轉型的關鍵產品線,并獲得了地方政府的普遍歡迎,而且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也呈現出平臺型運營商進行全產業鏈化的開發模式與地產企業、互聯網企業或者傳統的文旅企業跨界整合資源進行聯盟型的開發模式并存的局面,基于此,一個文旅小鎮的建設和運營,不僅直接拉動了當地的文旅產業投資,而且,通過這些平臺型企業的超強的資源配置能力,給地方帶來的可能是整個文旅產業鏈,并通過與當地獨特的資源稟賦以及增量的游客消費的結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當地的文旅產業生態。
比如位于德宏芒市的傣族古鎮,項目規劃總規模約為2500畝,建設有“旅游核心區、配套住宅區、項目延展區”三大片區,以傣族文化為核心,傣族建筑原著風格為載體,通過深入掘挖傣族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把文化、旅游、產業、人居四大要素通過傣族古鎮的建設得到全面的融合,旨在打造世界古傣文化體驗地,以及未來滇西黃金旅游線的旅游集散地。
很顯然,正在經歷歷史性發展節點的德宏,也正在經歷和演繹著云南新一輪文旅轉型發展的典型和非典型故事,還正在經歷和演繹著地區全域旅游發展的普遍性規律和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一個重要的觀察視角是文旅小鎮與全域旅游發展的關系——當文旅小鎮成為中國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的主流產品線、資源配置平臺和創新發展模式,當全域旅游成為幾乎所有地區和城市文旅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的時候,這兩者的辯證關系和互動邏輯,也就成了觀察中國文旅新價值時代的最重要的視角之一。中國轉型,德宏故事,全域旅游,小鎮視角,我們靜觀這些故事的繼續發生,靜待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答案的出現。
作者簡介: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