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5月4日,美國財政部發布聲明稱,計劃在第二季度舉債近3萬億美元,用以“抗擊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支出飆升”。此舉招致市場質疑聲四起。上一次美國財政部如此引人注目的舉債尚在2008年,而本次規模為此前的五倍,難怪“新債王”岡拉克質疑:“如果無限舉債是可行的解決方案,那么政府最開始為什么還要收稅?”
毋庸置疑,舉國封鎖的防疫政策嚴重沖擊了全球經濟,如何應對則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各國紛紛祭出“大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維護金融市場和服務的正常運行,推動復工復產,幫助受困地區、行業、企業和家庭渡過難關。但與此同時,急劇擴大的財政支出、無限量QE等一系列頗具爭議的政策也被沖上了水面,全球經濟逐漸駛入了一片遍布暗礁的湍急水域。
5月22日,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這表明,如何將金融資源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始終是當前的核心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中長期穩中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在全球貨幣大放水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醒,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