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BFC外灘楓徑”集市正式揭幕,超過110家品牌商戶呈現美食、零售、互動、演藝等多元內容。攝影/ 楊建正
如果說夜晚是都市人的短暫假期,那么夜市就是夜晚中最美好的度假勝地。
如今,作為夜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夜市經濟正在中國各地逐步鋪開。目標是打造國際消費之都的上海,又將如何為“夜上海”增加標識度?
6月,上海用一場夜生活節交出了答卷。180余項特色活動,吹響發展夜間經濟的集結號。其中,最具煙火氣的首屆“夜上海潮流集市節”一直持續到6月30日;特色集市既有充滿文藝氣息、體現上海風情的,又有玩出新花樣、滿足夜間新消費需求的。
而在精細化管理之下,活力與秩序并存,夜上海的“煙火氣”不肆意飄散,夜市經濟可以成就更美好的城市生活。這,才是一座城市“人民至上”該有的樣子。
紀錄片《人生一串》中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夜市,恰恰就是都市中最有煙火氣的地方。
5月30日晚,全新升級的安義夜巷正式回歸。盡管細雨如絲,時下時停,但驟涼的天氣沒有澆滅人們游玩的熱情。采訪中,大多數市民都表示:“熟悉的夜生活又回來了!”
從常德路的主入口進入,第一站便是夜巷花園。踏上軟軟的綠色“草皮”,各式各色鮮花、盆栽圍繞身旁。
植治花店是安義夜巷的“老面孔”。據其運營負責人彭小偉介紹,植治去年就是“安義夜巷”的入駐商鋪,收獲知名度的同時,也帶動了位于商場B1門店的銷售,于是今年植治積極主動報名參加。
“安義夜巷人流量很大,銷售情況非常好。今年,主辦方希望商鋪能加入更多體驗的項目,所以我們在自己的攤位內增加了一個Workshop(手作工坊),開設花藝、綠植相關的手工課,顧客可以在這里自己動手體驗花藝課,或者做一些小盆栽。”彭小偉說,希望通過這樣的互動體驗來打造品牌的互動社群,進一步增加品牌的知名度。
據主辦方嘉里(中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黃寧介紹,安義夜巷在去年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好評,帶動周邊銷售額達到兩位數增長。在此次全新升級中,老商鋪和新商鋪的比例為2:8,除了有去年非常受顧客歡迎的店鋪外,運營方還從全上海搜羅來一些非常有個性、小眾化的精品商鋪,更有一些上海知名的網紅店鋪。
啟動當天,位于中區的網紅奶茶店“麥吉machi machi”可以說是人氣最旺的攤位之一。該品牌負責人陳小姐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為了配合安義夜巷“花”的主題,他們帶來了限量的花藝版招牌產品奶酪奶茶,每天200瓶,“之后會根據客流和我們門店的制作能力,增加一定的數量”。
據悉,回歸后的安義夜巷延長了運營時間,在每周六、周日及國定節假日期間,從中午12點至晚上11點。如今,短短264米的安義夜巷超越了許多人對夜間“品質生活”的一切美好想象:除了餐飲、酒吧,還有手作工坊、生活文創,甚至是抓娃娃機、迷你高爾夫……不同類型的商業形態、生活方式錯落在這條小馬路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在這里遇見一次又一次驚喜。
“我們希望每一位來安義夜巷的消費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吃喝玩樂新體驗,更能在這里找尋到美好生活的靈感來源。”黃寧表示,要讓安義夜巷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國際生活圈”,“正如布萊恩公園之于紐約,考文特花園之于倫敦一樣,我們希望開拓城市公共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安義夜巷更是一個與人文、自然、藝術、世界交流的窗口”。
安義夜巷吸引了許多市民攜家帶口前來。攝影/ 周馨
形式豐富的夜經濟,更考驗著一座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安義夜巷的有序恢復,背后是政府部門的默默付出。
靜安區商務委主任林曉玨指出,市場監管局對餐飲怎樣更好地符合疫情下的規范提出要求,靜安公安分局對人流、活動規模進行把控,綠化市容局在垃圾分類方面進行管理,文旅局積極提供文旅資源。政府齊抓共管,為安義夜巷的升級歸來鋪平道路。
“如今,重啟的集市將生活方式、藝術文化、餐飲等有機融合,讓煙火氣和國際范更好地結合,而這一直是靜安堅持打造的方向。”林曉玨告訴《新民周刊》,靜安區還推出了興業太古匯“敢集”,久光“糖人街甜蜜市集”、“叭嘰市集”,大悅城“匠心市集”,大寧音樂廣場“匯寧樂集”,大融城“HOW 澀主題市集”等潮流集市。
“夜間經濟是一個城市活力的集中體現,它不僅僅是人們的深夜食堂。”林曉玨介紹,靜安正積極打造“夜靜安文旅消費區”“夜靜安美食集聚地”“環大寧夜生活圈”,“我們加強商旅文體聯動,推出了夜游、夜娛、夜跑、夜購等夜間主題活動,以及推薦了一批‘夜靜安特色店,吸引市民打卡消費”。
“外灘楓徑”未來會是一個對標倫敦攝政街、更具靈活性的商業市場,更是外灘一個新的觀光點、旅游點,“它會是外灘的一個新IP”。
重啟的安義夜巷,只是“夜上海潮流集市節”的一個縮影,還有數十個夜市分布于整個上海。
站在BFC“外灘楓徑”人民路的入口處,江風吹過,漂亮的風車轉動起來,折射出曼妙光暈的同時,還會發出脆脆的聲響。如果要形容6月6日晚“外灘楓徑”揭幕時的樣子,那就是——人從眾。據悉,“外灘楓徑”的營業時間為每周六、周日10:00-22:00,會一直持續到明年初。
6月13日中午,手作品牌SITnMet的主理人Taya正在自己的攤位前向顧客介紹自己的手工飾品。攤位上,發卡、發圈、耳環……這些都是Taya用日本的手作材料親手編織而成。
“兩年前一個偶爾的機會,我在日本發現了一家賣手工織線的店鋪。之后,每次去日本都會到那里選配一些自己的喜歡的線帶回來。因為平時就愛做手工,工作之余就會通過自己的社交賬號分享這些成品。久而久之,我發現喜歡的人還挺多的,也有不少人找我購買。”今年初,由于疫情“被迫”在家,Taya萌生了創立品牌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Taya辭去了工作,在網上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店鋪。
這次參加“外灘楓徑”是Taya第一次在線下進行嘗試,“通過朋友的介紹,知道這里會舉辦集市,覺得比較新鮮,也是一個打響品牌的機會”。
據統計,6月6日、7日“外灘楓徑”兩日客流共計超過20萬。第一個周末的人流遠遠超出Taya的想象,銷售也非常理想,粗算賣出80多件商品,“有好幾個款式都賣斷貨,后來基本上是一邊賣,一邊現場制作補貨”。
對創業初期的年輕人來說,線上生意不及預期、開線下實體店能力有限。“參加集市的話,主辦方會幫你宣傳,然后引流到這邊,對成本要求也不高。”Taya坦言,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做一個客戶群的積累,“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從而促成線上的銷售”。
“在上海,外灘是唯一的,所以‘外灘楓徑也是唯一的。”復星外灘金融中心董事長兼CEO陳健豪告訴記者,“外灘楓徑”最大的與眾不同,就是其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景觀條件。BFC外灘金融中心坐落于上海外灘“第一立面”南端,兼收萬國建筑和浦江樓宇,是欣賞上海標志景觀的理想地點,“特別是當夜幕降臨時,BFC升騰的景觀燈光既勾勒出錯落的建筑外觀,又延展了黃浦江壯美的天際線”。
因地制宜,為了充分利用地理優勢,BFC把楓涇路臨近中山東二路的空間全部規劃為酒吧區,方便大家觀景暢飲。
美酒當須美食相配。包括長150米的楓涇路,以及廣場區域共210米步行街道,“外灘楓徑”入駐的品牌商戶超過110家,其中美食商戶占到近一半。從海鮮燒烤、小龍蝦到網紅漢堡、分子冰激淋……堪稱一場世界美食大賞。
不僅滿足味蕾,這里的零售選擇也同樣精彩。“外灘楓徑”負責人楊博凱向《新民周刊》介紹,全球首店“京都之家”精選十余個京都匠人品牌,開啟限時工藝之旅;而來自“BFC文創里”的手作品牌現場提供文創產品定制服務,讓創意發聲。
“緊鄰楓涇路的復星藝術中心于5月29日開啟‘亞歷克斯·卡茨個展。人們逛完集市,還能打卡人氣爆棚的藝術展。”楊博凱告訴記者,此外,曾獲“上海最佳露臺地標”的BFC屋頂花園也會開放,近200平方米的開闊空間將浦江兩岸絕美景觀一覽無余,讓“外灘楓徑”的體驗“更上一層樓”。
吹江風、聽音樂、看演出……“外灘楓徑”全天安排了豐富的演藝活動。從18點開始,歐洲風情的街頭藝人、讓人熱血沸騰的樂隊現場演出、燃燒脂肪和熱情的夜光勁舞、神秘摩登的快閃藝術,還有特別“老上海”的搖擺爵士等會分時段相繼上演。
“我們要做的不光是一個集市。”楊博凱強調,自該項目策劃之初,就提出了“潮流夜生活,魔都夜馬路”的定位,而伴隨著楓涇路成為“分時步行街”,這條外灘邊上的“小馬路”還有著更遠的“大夢想”,“‘外灘楓徑是想起到大外灘經濟的中軸作用,連通整個南外灘的客流,助力大外灘經濟的提升”。
在BFC的規劃里,“外灘楓徑”未來會是一個對標倫敦攝政街、更具靈活性的商業市場,更是外灘一個新的觀光點、旅游點,“它會是外灘的一個新IP”。
首爾集市。攝影/ 沈琳
從某種程度上說,國際消費之都的夜市繁榮,實質上是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愉悅選擇。打破了城市建筑鋼筋水泥的局限,開放而透氣的夜市更有可塑性。
亮如白晝的“首爾夜市”這四個打字高掛在“韓國街”虹泉路的上空,狀如瀑布的金色滿天星垂掛在半空;辨識性極高的韓式餐車與供食客用餐的透明帳篷沿街擺開,一整條街的韓式美食讓你眼花繚亂且欲罷不能;年輕人手捧鮮花,紛紛在夜市標志性的涂鴉墻前合影留念……讓人“魂穿”韓國的首爾夜市,韓劇中的情景被搬到了現實生活之中。
“4月17號開始,我們就開放了沿街的花車集市,主要是一些飾品、服飾、鮮花、手工藝品,目前攤位已從最早的28個變成50個。5月1日,后面廣場上的美食大排檔區域對外營業,5月23日成功舉辦了首屆咖啡甜品節。”上海井亭天地生活廣場項目總經理、首爾夜市負責人毛旭瑜對《新民周刊》表示,隨著6月6日位于中庭的“明洞的夏天”市集的開幕,整個首爾夜市被完全打通,市民可以在這里感受異域文化。
據介紹,首爾夜市將會全年365天無休,每天營業時間從上午11:00,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2點。
“只不過我美食區可能是從晚上5點半開始,周末才會有花車集市和現場演出。”毛旭瑜提前“劇透”,未來每一到兩個月,這里都會推出不同的主題,除了6月19日“明洞的夏天”——啤酒美食節外,目前已經策劃的還有“弘大的夜貓子”“愛在梨泰院”“泡在清溪川”等,“首爾夜市最大的特色便在于,我們有最地道的韓國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品。這里超過半數的店鋪都是韓國人經營的品牌,很多店鋪也都是僅此一家,絕無分店的”。
眾所周知,首爾夜市所在的虹泉路一帶是上海有名的“韓國街”,目前這里居住著近萬名韓國人,是上海配套最成熟的國際社區之一。2013年一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讓這條短短的馬路一炮而紅,一度成為上海喜歡韓流文化的年輕人的聚集地。
“后來,韓國街也經歷過沒落。像我們的商場開業也將近10年了,無論是自身硬件設施的陳舊,還是周邊愛琴海、萬象城的崛起,其實或多或少都對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毛旭瑜坦言,這些年井亭天地一直在思考怎樣以特色立市,如何讓“韓國街”恢復昔日的熱鬧,“現在市政府全力打造‘66夜生活節就是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再次打響我們獨特的夜市品牌”。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位于井亭天地生活廣場的首爾夜市、兩側的花車集市以及戶外后區的十輛韓國餐車,曾經暫停營業近三個月。
“其實對我們商場尤其營運管理這塊打擊是非常大的。井亭天地的退鋪要達到兩三千平方米。因為沒有人流,很多商戶那時也非常沒有信心。”毛旭瑜回憶,當時“韓國街”可以說是一座空城。
但如今,看著人來人往的年輕人穿梭在夜市,毛旭瑜充滿信心地表示:“最韓流,這是首爾夜市的目標。我們想把這里打造成上海韓國文化的一個新地標。” 此外,毛旭瑜也表示,井亭天地歡迎任何具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來跟首爾夜市合作,“只要符合我們的定位,我們會開辟任何的一個可能的場地,甚至會給他們提供免費經營的機會”。
同時,針對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問題,毛旭瑜表示,首爾夜市將嚴格執行防控措施,定時定點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同時場內工作人員也會指引和提醒所有進入活動區域的人員正確佩戴口罩并加強個人防護措施。而參與集市的餐飲商戶,所有服務人員需要佩戴衛生口罩和手套,并劃定廚余垃圾處理點,做到分類回收。“在必要時,我們還將采取限流措施,為市民、游客創造一個健康有序的體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