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1936年3月9日下午,47歲的卓別林攜《摩登時代》26歲的女主演寶蓮·高黛(Paulette Goddard)環球旅行期間乘坐“柯立芝總統號”首次到達上海。雖然周璇的名曲《夜上海》要在11年后才會面世,但“夜上海”的美名早已名揚世界。卓別林初訪上海只待一個晚上,他便抓緊時間體驗當時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的夜生活——在國際飯店參加完晚宴后去共舞臺觀看京劇,又至百樂門參加舞會,直到凌晨3點才回華懋飯店(現和平飯店)休息。
卓別林84年前在上海的那一晚,讓這個環游過全世界的電影大師久久難以忘懷。事實上,魔都的豐富夜生活一直被來此的外國友人交口成贊。當6月6日-6月30日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啟動之際,這座因疫情而暫時“小憩”的城市夜生活再次被喚醒。而對于上海超過20萬的外籍人士而言,夜幕下的上海,更加貼近他們心目中“卓越的全球城市”。
金發碧眼的Camden很感謝首屆上海夜生活節。這位曾被《TimeOut》雜志評為“美食名人”的美國新澤西姑娘,2014年在上海創立自一家名為Shanghai Supperclub(上海晚餐俱樂部)的公司,每個月在不同的地點請不同的大廚為俱樂部會員提供晚宴服務。2015年夏天,她在襄陽北路開了一家名為Egg的西餐廳而成為網紅,成功出圈。
和許多餐廳一樣,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在上海以美食體驗為主的Camden損失不小,她對《新民周刊》坦言,第一季度的損失是否追得回來還很難說。幸好,上海啟動了“五五購物節”,市政府出面鼓勵大家出門消費,她的公司和餐廳又恢復了人氣。她還承接了6月25日-6月26日在藝倉美術館的水岸廊橋舉辦的老白渡夜話(浦江東岸夜生活節)的餐飲服務。
“我從小就喜歡大家分享美食的場景,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美食佳肴,其樂融融。”對于她而言,這個季節的上海之夜最美,她也希望新老食客可以在她現場提供的美食中體會這座城市的活力。
美國新澤西姑娘Camden。
19歲的白俄羅斯小伙安東,已經在上海生活了13年,上海儼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2007年,安東父母來上海工作,也把6歲的兒子帶到了這里。一開始,一家人住在浦東,那里的馬路更寬。安東坦言,自己家鄉通常工作日所有商場晚上6點都關門了,只有酒吧營業。因此,上海的夜生活讓他們一家人驚嘆不已,生活實在太方便了!后來,安東隨父母搬到了浦西的中山公園,更能體會到上海夜生活的豐富——從購物到餐飲,從文化演出到娛樂,應有盡有。
安東是個籃球迷,所以他也很喜歡那些可以晚上打球的場所。在上海,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很多文化場館和體育設施都在夜間開放,而且收費也很便宜。如今,安東在華師大讀大二,學的是體育教育專業,他希望畢業以后可以從事和籃球教練相關的工作。
此次新冠疫情期間,讓他不用趕到閔行的華師大校園上課,但不是所有體育課程都適合網課形式,這也讓他有些擔心。幸運的是,他在5月發現上海新開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籃球館,他隔三岔五就約上小伙伴去切磋球技。
安東告訴《新民周刊》,啟動首屆夜生活節的上海幾乎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了,他也會和父母或朋友在晚上出去消費。唯一的遺憾是電影院還沒開,他最喜歡去家附近看夜場電影,因為上海是電影之都,很多首映都會放在零點。
談到上海的夜市,法國人希諾(Zino Helmlinger)頗有感觸。希諾在中國生活已十五年,有一位中國太太和5歲的孩子。靜安區推出的安義夜市就在他工作的大樓樓下,這一他稱之為“小而美”的夜市也是他喜愛打卡的地點。
作為世邦魏理仕華東區顧問及交易服務|商業部主管,希諾對于上海的商業形態和夜經濟有著更加專業的考慮。他對《新民周刊》表示,上海首屆夜生活節可以助推上海經濟,但建議不要搞得太商業化。在網購、快遞、外賣十分發達的上海,純粹的購物未必能持久吸引消費者,但如果有不同的消費體驗甚至融入藝術元素和音樂表演等,這會讓更多上海市民有了夜間外出的理由。
“我是斯特拉斯堡人,但在巴黎生活了幾年。同樣是國際大都市,巴黎的夜生活也許值得上海借鑒。”希諾指出,巴黎的夜生活更注重文化體驗,在他巴黎生活期間,市政府會在夏天把塞納河兩岸的濱江步道裝點一新,巴黎市民可以在散步時體會到各個國家的藝術形式。
事實上,此次上海首屆夜生活節,一些有著濱江步道的區政府也在考慮類似的建議。例如Camden提供餐飲服務的老白渡夜話(浦江東岸夜生活節),就是浦東新區在濱水區的夜間藝術嘗試。
對于一些老外而言,遠離市中心或者濱江水域的上海,夜生活相對就沒那么精彩了。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的羅懷德(Rob Allen Wilder)是華師大的一名英語教師,如今和中國太太和女兒住在閔行交大附近。他對《新民周刊》表示,他曾住在陜西南路,那里因為靠近淮海中路而成為很多老外夜生活的聚集地。如今,他所居住的小區附近雖然也有餐飲一條街并配有酒吧,但主要服務交大學生,而文化演出方面就相對弱一些,他有時不得不“進城”去感受上海的夜生活。
研究生師從復旦蔣昌建的立陶宛小伙江亞當(Adomas Muleviius)住在浦東川沙,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孩子3歲。在他看來,上海夜生活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所有他很希望有機會帶著老婆孩子去市中心體驗一把,因為“這種活動除了吃喝玩樂還可以體驗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活力”。
法國人希諾在上海的夜生活。
江亞當對《新民周刊》表示,每座城市的夜生活,都有它的獨特基因,也可能演變成海外游子懷念家鄉的一種寄托。“在我家鄉,6月有一個節日叫仲夏節。這是東北歐傳統節日,夜間有各種戶外活動和游戲,最有名的是篝火晚會,大家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立陶宛的激光技術在全世界比較有名,所以有時候我們夜生活的活動就會配上激光表演,在音樂的演繹下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