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菲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經說過:“只要生命還可珍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備受崇拜。”恐怕沒有其他任何職業,可以像醫生一樣如此關乎人命。如果可以把醫生這個職業做好,成為一位好醫生,那么他一定會得到人們的愛戴和贊美。
翁心植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好醫生。從醫70余年來,他博精兼備,治病救命,書寫了一代醫者的傳奇。在他看來,病人把生命交給醫生,那么醫生在診治工作中,一定要一絲不茍、如履薄冰。把這件關乎人命的工作做好,并不容易。
回顧翁先生的醫學生涯,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一位傳奇醫者大抵是這樣煉成的。
首先是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專業訓練。醫生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工作,而他從醫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日后在醫學道路上的成就。縱觀我國醫學界泰斗,幾乎都接受了最好的醫學訓練。翁先生也不例外,他早年就讀北京協和醫學院,后因戰爭原因輾轉就讀于多所學校,歷盡坎坷最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實習階段,他就因出色表現而嶄露頭角。更難得的是,在求學期間遇到多位良師益友,對其日后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次是注重實踐、勤于思考總結。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醫生而言,只有在實踐中運用能力,才能認識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門診、化驗、手術、查房、病例分析過程中,醫生的醫術得以彰顯和提升。翁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在他眼里,病人是一座熔爐,有了他們,醫生才能將理論知識煉成寶貴的臨床經驗;在他心里,是成千上萬的病人助他攀上了醫學事業的巔峰。
最后是一顆兢兢業業為病人服務的心。醫學是一門獻身于維護人民健康的事業。著名內科專家張孝騫有言:“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痛苦,維護病人健康,是醫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醫務工作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外,更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這是基本的、必備的條件。”翁先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始終擁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和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也是他能夠在醫學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內在動力。
翁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我這一輩子最高興的事情,是在路上遇見一個人,一個不認識的人,他叫我翁大夫。我說:你是誰呀,我怎么不認識你?他說哪年哪月我得了什么病,你給我治好了,現在我身體挺好,謝謝你!聽到這種消息,我是最高興了。”
大醫至愛,大道至簡。這就是翁先生的醫者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