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明 祁存梅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120例肩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按照不同治療和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60例,常規治療及護理)和實驗組(60例,綜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95.0%以上,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肩周炎患者接受綜合康復治療,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綜合康復;肩周炎;臨床療效
肩周炎是一種慢性無菌炎癥,臨床醫學研究結果證實,肩周炎患者常見癥狀主要表現在肩關節軟組織和肩關節囊等部位,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其肩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還會誘發黏連性肩周炎等問題,因而需要引起患者和臨床醫師的關注。本次醫學研究對綜合康復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120例肩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男72例,女48例,年齡42~76歲,平均(61.5±14.2)歲,病程2~8年,平均(4.3±2.5)年。按照不同治療和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0.4±13.5)歲,平均病程(3.9±1.3)年,實驗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2.3±13.1)歲,平均病程(4.6±1.5)年,由此可見,兩組觀察對象基礎資料和疾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接受電腦中頻和中藥熨燙治療,遵醫囑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恢復鍛煉,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患者共接受3個療程治療,按照中藥管理診斷相關標準評估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實驗組觀察對象接受綜合康復治療,包括理療鍛煉和肩關節松動術等內容,具體操作:第一,根據患者的肩關節疼痛嚴重程度開展肩關節理療鍛煉,標準為患者無肩部疼痛感,通過徒手肩部環繞或是器械鍛煉等方式進行鍛煉,常用方式包括棍棒練習和拉滑輪等,結合其日常運動鍛煉情況確定患者疾病恢復情況。第二,患者選擇仰臥位,保持肩關節放松狀態開展肩關節松動術治療,通過孟肱關節分離的方式牽引和擠壓肩關節。依據患者的生理運動情況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分為A級和B級。在患者各項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遵循由弱至強的原則,每天練習10 次,每次持續20 秒,連續治療10 天為一療程。第三,通過雙電極進行電腦中頻的肩峰后側治療,每次20分鐘,每天1次,連續治療10 天為一療程。第四,選擇白芥子、生草烏等中草藥蒸煮后進行中藥熨燙治療,將藥物置于紗布中覆蓋患者的肩部,每天1次,每次30min,連續治療10 天為一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加以評定,其中,痊愈為治療后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肩關節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好轉為治療后肩關節功能明顯改善,肩關節疼痛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為患者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加以處理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率(%) 表示,應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應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若<0.05則代表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綜合康復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95.0%以上,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兩組數據差異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肩周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社區醫療機構多發病,患者主要特征表現為肩關節活動障礙、結締組織增生、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黏連、滲出、水腫、充血等無菌性炎癥。本次醫學研究中,針對肩周炎患者實施通痹止痛、祛風除濕、活血祛瘀等方法治療,從而減少炎癥滲出,改善患者關節受限問題,促進局部組織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等。TDP和針灸等治療方法能夠起到快速滲出水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進而消炎鎮痛。結合肩周炎的誘發原因和疾病特點選擇相應的推拿按摩治療,對于早期疼痛嚴重的患者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作用,進而促進血液循環、散瘀止痛、舒筋通絡、活血止痛,最終提高病變組織的滲出吸收速度,恢復其正常的功能和狀態[1-3]。治療后期以改善患者的關節活動能力為主,按摩手法較重,結合關節功能的被動運動,能夠有效松解黏連的組織,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實現肩關節功能的主動和被動活動相結合,進而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患者日常生活中應保持正確的臥姿和坐姿,加強肩部保暖措施,不能長時間低頭,每天堅持肩關節保健體操和保健運動,且長時間堅持,保證肩關節周圍組織血液流動順暢,以改善肩關節功能狀態和柔韌性。綜合康復治療方案的應用能夠通過不同的治療措施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松解黏連的肩關節組織和肩關節部位肌肉,改善關節活動能力,減輕肩關節疼痛感,恢復關節組織的正常功能,進而縮短治療周期,改善治療效果。這一治療方案整體效果較為理想,且療程更短,因而患者的承受力和接受度較高,所承受的痛苦更小,因而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較高的在廣大醫療機構推廣應用的價值[4-5]。
參考文獻
[1] 霍麗萍. 肩周炎的中醫康復治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3): 263,271.
[2] 趙偉,韓楓.綜合治療對肩周炎患者肩關節功能的療效研究進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2):12265-12266.
[3] 蘆丹,汪亞群,葉蘇,等.綜合康復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3):211-213.
[4] 劉穎,舒淼.易化牽伸訓練在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3(20):1-4.
[5] 郭樹忠.物理康復綜合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