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亮能
摘要:為提高生態環境監察水平,應重視信息系統的應用,進一步保證環境監察效率。本文分析了環境監察的內涵和生態環境監察中信息系統建設原則,以某區為例對環境監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了GIS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希望能為相關工作的進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系統;生態環境;環境監察;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125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Xinhui district of Jiangmen city
Lü Liangne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Xinhui District,Jiangmen City,Jiangmen? Guangdong 5291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further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he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 a certain area as an example,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oping to further study related work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Application discussion
1 環境監察的內涵以及信息系統建設原則
1.1 環境監察的內涵
環境監察是一項具體、直接、可預見的環境保護執法活動。環境監察的重點是政府環境部門針對轄區內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現場進行整治和及時性地處理。一般情況下,在環境監察同級部門與部門之間是無法實現跨區域監管的,當不得不與其他同級別部門進行合作時,可以與上級部門取得聯系后進行。環境監察包括現場和處置兩個方面,均為在現場進行實現的執法處理。嚴格意義上來說,環境監察不能夠歸屬于管理范圍內,環境監察是需要日常進行、現場處理、被廣泛監督的一項活動。目前普遍認為環境監察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根據時間進行分類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監察等幾部分內容;根據活動范圍進行分類為一般和重點監督;根據不同目的進行分類為守法和執法監督[1]。
1.2 信息系統建設原則
推進原則。就目前來看,我國科技正在持續高速度地發展,這一前提條件給環境監察信息系統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信息技術蒸蒸日上,利用計算機將環境監測的各項工作任務聯系起來,逐步實現環境監測的現代化,從而實現對市場需求的供應。
有效性原則。就中國的網絡技術而言,可以說是非常發達的。在建設環境監察信息系統時,應選用高效的軟件,方便工作人員的操作,提高環境執法的工作效率。
安全原則。在建立環境監督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安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在今天的網絡社會大環境中,相關人員在環境監督時的現場很可能會遭遇到曝光的情況,這會直接威脅到執法工作有關信息的保密性。因此,在選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線上執法的過程中,會在更大程度上確保環境監測執法的內容安全可靠。
更新原則。在當今網絡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下,相關的執法部門也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軟件必須進行更新升級換代來適應網絡環境。若正在運行的軟件沒有更新,它將存在很多隱患。所以,必須定期地完成對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更新升級,務必保證正在運行的軟件所有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在此基礎上,有相關條件的還可以將該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相結合,以改善該系統在實際運行中的功能[2-3]。
2 環境監察中信息系統的應用
環境保護監察應建立能夠適應我國目前國情的環保與污染源綜合管理平臺,綜合環保信息平臺和污染源管理,這樣才能夠適合現代先進的信息媒體,為環境監測、優化管理、政策評價等提供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在政府的相關工作中,負更多的責任,更好地服務大眾。該信息系統不僅能夠實現環保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分享,還可以保證環保部門管理區域環境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信息系統的主要模塊有以下:
生態環境業務管理模塊:生態環境部門采集及記錄環保日常業務數據,記錄日志,使日常事務均有跡可循,實現智能化管理,目前囊括許可證、窗口受理、審批、現場執法等,系統加以分類、分析、加工及匯總,便于翻查,提高執法人員工作效率。系統由客戶端、數據中間服務層、數據庫組成,可相對保證數據庫服務器的安全,從而支持現場執法等外派工作環境;針對在日常工作中重復的工作部門,提供“復制”“模板化”等免重復錄入數據的設置功能,提高現場數據錄入的效率;工作人員可簡單可復雜的查詢方式,便于日常快速查找數據及深挖數據,節省大量的因資料翻查而消耗的人、物及時間資源,從而讓生態環境部門集中更多人力物力在主要業務上;數據操作日志,使數據的操作具有可追溯性,使數據的變化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