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摘 要:近期我國的教育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專院校,教學的陣地由傳統教室整體搬至線上。在這場無聲的戰役中,各個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竭盡全力做好線上教學。河南護理職業學院作為一所高等職業院校,在線上教學進行一個月后,積極收集線上教學數據,對全院專兼職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問題為導向,提升線上教學質量。
關鍵詞:線上教學;教師反饋;診改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是一所以護理為主的全日制高等醫學院校。疫情防控期間,我院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根據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精神及學院相關專題會議精神,結合我院教學實際,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線上教學文件,按照“延期開學不停教、計劃不變變模式”的思路,對線上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周密的安排部署。線上教學開展一個月后,對整體線上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得到以下數據。
1 課程開設情況
本學期我院18級和19級共101個教學班級的8292名學生參與線上教學,分布在19個專業,開設119門課程,其中公修課10門(占總課程門數的8.4%),專業課83門(占69.7%),專業基礎課26門(占21.8%)。其中,通過校內智慧課堂學習平臺開設課程65門,職教云課堂26門,中國大學MOOC平臺14門,智慧樹14門。
2 平臺使用情況
學院主要依托智慧課堂、職教云等教學平臺,結合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直播互動軟件,以“校內平臺為主、多種平臺并用”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 (見圖1) 。
3 授課形式
按照“多形式、保質量、重實效”的原則,結合各專業課程特點,任課教師主要采用直播互動、錄播講解、視頻點播和混合式教學等多種形式實施線上授課活動。其中,直播互動占比63.39%,視頻點播占比15.02%,混合式占比20.63%,0.96%的教師選用其他形式進行授課。
4 資源建設情況
學院高度重視數字資源建設,線上教學資源以學校資源和官方資源為主,充分利用我院國家級、省級和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優質課程資源以及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46.95%的教師選用學校資源(即自建資源或引用本校其他教師資源)進行授課,37.28%的教師選用官方資源(即各級各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2.54%的教師選用社會資源(即通過各類平臺引用的非本校資源),剩余3.23%教師選用其他資源。
智慧課堂平臺資源建設情況。線上開課首月,我院教師在校內智慧課堂平臺共發布各類資源16082個,共上課5484次,平均每次課發布資源2.93個。自建資源類型包括視頻、PPT、網絡鏈接、圖片、WORD、PDF、音樂、EXCEL等。其中視頻數量最多,占到資源總量的45.82%,其次為PPT,占20.54%。
智慧職教云平臺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與使用情況。線上課程進行一個月以來,我院教師使用職教云平臺進行授課的課堂數(一個教學班的一次課即為一個課堂)達4480個,自建和使用云平臺的資源類型包括課件、視頻、音頻、文檔、圖片等。其中課件數量最多,占資源總數的50.00%,其次為視頻,占20.46%。
5 線上教學情況
5.1 學生到課率
統計時間段內共上課5484次,共點名5847次,平均每次課點名1.07次,全校學生點名到課率達96%以上。
5.2 課堂活動開展情況
統計時間段內共發出16503個活動,學生活動參與率86%,共上課5484次,平均每次課有3.01次課堂活動。頭腦風暴、課堂表現、即時問答和隨堂測驗是教師最多開展的課堂活動類型。學生課堂活躍率和教師活躍率均超過100%,說明師生開展互動情況良好,充分發揮了線上教學的優勢。
5.3 線上教學日志提交情況
統計時間段內教師日志應提交5484個,已提交5403個,提交率98.52%。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夠按時提交教師日志,記錄當日教學內容、教學反思、出勤率等日常教學情況。
6 教師問卷調查
6.1 教學軟件使用熟練情況
經過一個月的熟悉,68.46%的教師表示能熟練使用教學軟件進行授課,30.47%的教師認為熟練程度一般,還有1.08%的教師認為自己掌握的不太熟練。總的來說,絕大多數教師能夠較好使用各類教學軟件進行線上教學。
6.2 教師授課形式情況
教師結合學科、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線上教學。在授課方式上,71.33%的教師采用“直播+在線互動答疑”的形式進行在線教學,也有部分教師采用錄播、指定學習資源等的形式進行,同時在線輔導。
6.3 每次課程直播時長分布
在每次課90分鐘的課時內,教師針對不同科目,不同學情,靈活把握直播授課時長,充分開展互動答疑和各類課堂活動,逐步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教學新生態(見圖2)。
6.4 線上教學滿意度調查
教師教學效果自我評價結果顯示,62.37%的教師認為目前采用的在線教學方法總體效果較好,31.54%教師認為效果一般。教學效果預期達標調查顯示,6.45%的教師認為完全能夠達到預期效果,89.96%的教師認為基本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有3.58%的教師認為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6.5 線上教學難度調查
73.48%的教師認為在線教學難度要高于線下教學(見圖3),對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無法及時觀測學生學習效果、網上交流不便、師生互動難以開展等(見圖4)。52.69%的教師對線上教學持樂觀態度,明確表示在疫情過后,繼續使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充分發揮其優勢,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見圖5)。
7 教學督導情況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我院充分發揮學生教學信息員隊伍和督導專家的作用,加大在線教學過程的管理與監控力度,保障教學質量。
7.1 學生反饋情況
學院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的主體作用,安排部署新學期在線教學信息日報反饋工作,通過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全面掌握線上教學第一手資料;及時解決學生線上學習和使用學習平臺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反饋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保障教學秩序穩定運行。
7.2 專家督導情況
學院充分發揮校內教學督導專家的督促、檢查與指導作用,成立在線教學督導專家小組。9個小組深入在線教學一線,覆蓋全部24個教研室,通過隨機在線聽課,全面了解授課質量、課堂互動、資源利用、平臺使用等情況,及時幫助師生發現教學和學習中的問題,反饋在線教學情況,提出指導意見和建議。
8 堅持問題導向,促進診改提升
通過教學督導和學生信息員反饋,結合師生線上問卷調查結果,目前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單次課視頻直播授課時間較長,學生每天長時間線上學習比較疲勞、容易分神,一定程度影響了教學效果。二是個別教師課堂互動次數少且方式單一、不夠靈活,沒有很好的將課堂活動穿插在知識點講述中,造成“講授知識”與“互動答疑”兩張皮的現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三是網絡不穩定,平臺有時存在卡頓、延遲現象。
為進一步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診改提升:
一是進一步強化問題反饋與溝通機制,通過召開線上教學研討交流會,聽課反饋記錄單等形式,將學生和督導專家反饋比較集中的問題及時傳達給任課教師,促進診改提升。二是加強正向引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邀請線上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做優質課展示和心得分享,建議教師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控制授課時長,切忌“滿堂灌”,同時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巧妙使用多種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三是通過加強與各平臺的溝通,優化提升校園網和給學生發放流量補貼等途徑解決網絡擁堵和平臺卡頓問題,也建議教師提前準備好備選教學方案,以應對突發狀況。
面對疫情,全院師生在第一階段的線上教學中,勤奮努力、自強不息、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基本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實質等效。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隨著師生對線上教學的不斷熟悉和適應,我們一定能夠化“危”為“機”,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用實際行動給這場抗擊疫情的特殊考試交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