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昌廷
摘 要:《平凡的世界》作為當代影響深遠的小說之一,展現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的苦難生活,對處于殘缺生活狀態下的農民、工人、知識青年以及干部等人物給予人性挖掘,表現出當時人們對苦難的抗爭精神,在殘缺的大背景下,這些磨難精神正是人物形象完整性所在,也是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直面磨難、奮發向上的意識指引。
關鍵詞:悲劇意識;完整性;民族精神
1 殘缺形態下的完整性
1.1 物質殘缺下的完整性——以孫少平為例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土高原,孫氏兄妹從小就處于缺衣少食的環境中。面對物質殘缺的生活悲劇,作者通過精神糧食、他人關愛彌補了孫少平生活的完整性。
孫少平在面對家庭貧困帶來的窘迫時,其人物完整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面對與同齡人在物質方面有著巨大差距而帶來的自卑心理時,是與他有同樣處境的郝紅梅的出現,彌補了殘缺性。其次,是書中的精神世界,彌補了物質條件極缺的處境,他在書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他時常忘記了自己饑餓的肚子是否已經吃過飯。再者,盡管孫少平自家條件差,但有一群一直默默關愛他的人,例如金波和潤葉,還有他的哥哥孫少安,他們為孫少平的衣食日常提供了很多幫助。除此之外,在這樣匱乏的條件下孫少平表現出來的飽滿精神狀態更加寶貴。在面臨生活中的困難時,孫少平有苦惱過,但更多的是以能為家人分擔一份責任而感到高興,如拿著潤葉姐給的錢為家里買白面,為奶奶買藥,中學畢業后回家幫助父親勞動。在孫少平心中,精神能戰勝一切困難?!爸灰忝靼鬃约合胍ツ膬?,這世界的人都會為你讓路。”因為這種剛健有為,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精神更加飽滿。通過悲劇來反襯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1.2 思想缺失下的完整性——以田福軍、孫少安為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左傾思想的出現,中國思想文化建設受到沖擊,政治體系、綱領被扭曲,但在這樣的政治思想大缺失下的背景下,有一批人以彌補這個社會的完整性。
田福軍起初做為縣革委會副主任,深入基層、體察民情,為人民辦實事。后來升到副省長一職,也一直保持優良作風,與媚上欺下形成鮮明對比。田福軍沒有官員架子,以為人民辦事為第一。不屈上級指令,開倉放糧、破除人民公社、主張家庭聯產生產責任制。生活中,也是勤儉節約、熱愛學習,時常關心國家發展問題,保護傳統文化遺產,拒絕封建迷信,是一個思想解放、有遠見的人民子弟。
孫少安同樣如此,在社會環境的思想束縛下,大部分人民思想僵化、呆板,搞集體主義、搞革命、反資本主義,極大降低生產力。而孫少安以個體代表部分來彌補社會思想發展的完整性。雖然大部分農民都認識到了集體化生產的不足,但是沒有脫離集體化生產方式,就連在公社解散時,都要以將一個發電機發動機拆成廢鐵的形式平均劃分到每家每戶。而孫少安作為生產一隊的隊長,帶頭反對集體生產模式,反對片面平均主義。在劃分自營地上面,敢于多劃分,積極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商品化經濟,開辦磚廠,給村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模式,致力于先富帶后富,以磚廠的發展解決村民的臨時困難,敢于走在了時代前沿,展現出區別于常人的魄力和眼界。
1.3 戀愛悲劇下的完整性
盡管小說人物間的愛情充滿著悲劇色彩,但在這些愛情結局的另一方,也具有完整性。其主要體現在戀愛悲劇對家庭的拯救和對人物形象的豐腴兩方面。
首先,小說的戀愛悲劇是對家庭的拯救。雖然孫少安和田潤葉這對青梅竹馬沒有走到一起令人惋惜,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也避免了孫玉厚與田福堂兩家人的矛盾進激化。由于兩家人的地位、經濟懸殊以及多年恩怨,這段婚姻必然帶來很多麻煩。同樣在潤葉方面,對孫少安的放棄,也是對李向前和李登云的家庭拯救。就孫少平來說,曉霞永遠地離開了他,但也是為孫少平留下來照顧惠英嫂一家找到了合適的契機。雖然這三起愛情都以悲劇結尾,但也是對各自家庭和他人的拯救;除此他們也收獲了自己的幸福,像賀秀蓮、李向前以及惠英嫂,都是一個好的囑托。因此,小說中的愛情,一方面是殘缺的,另一方面又是完整的。
其次,戀愛悲劇的刻畫也使得了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完整,讓人們心中找到共鳴。盡管孫少安、潤葉和孫少平、田曉霞這兩對戀人間有著說不盡的情思,但不考慮處于這兩端的家人的感受而只顧一己之情,這樣難免使得人物形象變得平淡無味。在孫少安等人的精神品格中,早已設下了理想、精神、他人大于一切的高尚品格,愛情悲劇的塑造更加深化了這些青年人肩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殘缺意識下的完整性對當代青年的指引
小說通過現實人們的風貌傳達了剛健有為的精神——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雖然當今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差地別,但精神的傳遞是無界的,當代青年在面對各階段帶來的困惑和問題時,同樣會在書中的人物精神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這些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必然是閃光點。這種理想、他人、精神高于一切的品格正好印證了中華民族中團結友愛、自強不息的精神靈魂。通過對書中人物形象的深刻剖析,當代青年對中華民族優秀氣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有助于培養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意識,培養其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引導其樹立正確而高遠的人生理想。
3 結語
《平凡的世界》是反應歷史的產物,盡管在悲劇意識下展現了當時人們面臨的諸多苦難與不完整,但是通過優秀民族精神的注入,從另一面展現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展現飽滿的精神風貌這既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真實刻畫,也是對未來囑予新的寄托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