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趙凡凡
1 前言
2020年初,我國武漢地區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導致武漢及其周邊諸多城市自2020年1月底實施“封城”,全國大部分城市隨后采取相應措施,以阻斷疫情傳播。之后,為進一步控制疫情傳播,全國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紛紛延遲開學,以防學校出現大規模感染事件。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先后發布了《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各校開始部署“停課不停學”相關工作,并逐步實施。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學生大部分來源于本地,但是有個別學生由于在疫情爆發前隨父母外出旅游,滯留外地,無法按期返回。同時,部分學生家庭中有支援抗疫一線的父母。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制定對應教育教學計劃,盡量滿足所有學生家庭需求。
2 具體實施
2.1 專家引領、科學指導
在教育部發布“停課不停學”的相關通知之后,筆者所在學校首先聯系過去與學校緊密聯系的專家學者,對學生、家長和老師開展積極的心理干預。讓大家客觀接受和正確認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同時做好積極的防護措施,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和要求。此外,“停課不停學”期間,各教育科研單位、央視頻聯合“學而思網校”,猿輔導等機構邀請專家學者以及部分教育專家個人都對于特殊時期教師如何高效進行英語學習以及學生如何有效學習等開展了各類培訓和指導學校組織教師,對網上相關資源進行篩選,發布給教師、學生和家長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甚至家長都從中受益。
2.2 提前謀劃,有備無患
學校在開始授課之前,首先搜集學生目前所在地址,并聯系出版社和郵局,將學生所需教材寄到學生手中,教材到達之前把教材電子版發布,以備不時之需,保證學生手中有教材可用。在此過程中,學校教師付出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在正式開課之前,學校與家長之前通過充分的溝通,也達成了高度一致,這對于之后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了良好的鋪墊。
2.3 教學不停,形式多樣
“停課不停學”的核心內容就是“學”,這個“學”的內在涵義比起學習在學校學習知識要廣博得多,不僅要讓學生不停止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得學會如何學習英語學科為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把“學習能力”作為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教育部辦公廳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也明確指出,要堅持學校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學校教師要指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資源,限時限量合理安排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
1.筆者所在學校為了讓學生能夠不放松學習,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制定了相應的教育計劃。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教材錄課視頻學習,課后作業和教師線上答疑。自從教育部發布“停課不停學”通知以來,筆者所在學校意識到網絡教學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就積極研討各種網絡教學的可能性,進行利弊對比,提前預判到全國大規模網絡授課開始之后,直播課可能受制于網速和平臺服務器負載,無法達到最佳效果,于是決定借鑒慕課模式,采取提前錄制視頻上傳到家長群,每堂課視頻時長不超過20分鐘,家長下載之后學生在上課時間觀看,同時學生有不懂之處還可以隨時回看。晚上教師針對學生作業當中反饋的問題先做統一講解,然后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與學生溝通交流疫情期間學習的狀態和心理變化。
2.利用網上現有資源對所學知識進行補充。網上各大平臺都有許多現成的教學資源,筆者學校首先組織教師們搜索網上現有資源,并分組逐一觀看,篩選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資源,作為老師錄制視頻的補充,推薦給學生觀看。同時本校自有的慕課平臺上有不少之前優秀教師錄制的微視頻,也一并推薦給學生作為復習鞏固材料。
3.教師利用“英語趣配音”等線上APP給學生布置趣味作業,使學生不會完全沉浸在知識學習當中。學生對于新式的學習方法感到新奇,也更有探索的欲望,學生可以反復對原音和自己的發音進行對比,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發音。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自發地完成了許多自己感興趣題材的配音。
4.推薦課外閱讀材料,與學生共讀一本書。筆者之前一直有要求學生周末和假期在家養成課外英語閱讀的習慣。在此特殊時期,學生一直在家,平日與人溝通的對象主要是家長。閱讀可以讓學生與自己溝通,與作者溝通。教師與學生閱讀完之后,一同利用QQ平臺,進行交流研討,大家通過作品交流對作品的理解和學習心得,也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得到適當的釋放。筆者發現,通過推薦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能夠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發展自身“學習能力”。
3 總結與反思
此次“停課不停學”背景下的網絡教學經驗是一次前無古人的全新體驗,所有人都是在不斷實踐中發展。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建設工作應該做在前面,讓學生和家長理解學校行為背后的深意,與學校和老師達成一致,教育工作才能正常開展。新形勢下,學生封閉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積極思考,教學活動必須兼顧趣味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此次特殊時期的教學實踐也給我們提出了另外一點思考,我國提出教育信息化改革已經多年,但是直播課平臺的在網絡授課開始階段的負荷過重,甚至崩潰,以及網上直播課程良莠不齊等問題暴露明顯,同時全國各地的學生個性化課程的開發也存在極大問題,部分教師對于現代化信息技術學習不夠,無法滿足互聯網教學的需求。
總而言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過去熟悉的教學模式是否適合新形勢的發展,也從中能夠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給將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一些經驗和指導。
基金項目:重慶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資助。編號:2017CQJWGZ3096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2/t20200214_421005.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