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瑩玉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六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蘇沁屯位于興安嶺-內蒙地槽褶皺區,在大型按鈴地區地槽褶皺系,喜桂圖旗華力西中期褶皺系(Ⅲ3)的三河復向斜三級構造單元區內。研究區域內的構造以斷裂為主,其中中生代斷裂構造占統治地位,研究區域的主要構造是以北東方向為主,其次為北西向、近東西向。區內火山活動較強烈,火山巖發育,均為中生代火山巖,集中分布于中東部。侵入巖較發育,總體呈北東向展布(圖1)。

圖1 侵入巖發育情況
本區地層與礦產關系密切,均分布有金屬、多金屬及非金屬礦產。
(1)塔木蘭溝組(J2tm)。塔木蘭溝組(J2tm)為區內出露面積最大的巖石地層單元,為一套偏堿性的中性、中基性熔巖夾火山碎屑巖,厚度大于968m。巖石類型主要見有玄武巖、氣孔狀玄武巖、杏仁狀玄武巖、安山巖、氣孔狀安山巖、杏仁狀安山巖。

圖2 蘇沁屯地區區域地質概圖
(2)滿克頭鄂博組(J3mk)。本區滿克頭鄂博組(J3mk)主要分布在測區的中東部,呈角度不整合覆蓋于塔木蘭溝組之上,巖性總體為一套中酸性熔巖、火山碎屑巖。主要巖石為流紋巖、角礫流紋巖、流紋質凝灰巖、流紋英安巖,本組厚度287m。
(3)瑪尼吐組(J3mn)。本區瑪尼吐組(J3mn)主要分布在測區的中東部,巴爾扎貫河支流中部,將滿克頭鄂博組(J3mk)地區進行整合覆蓋,以噴發形式覆蓋于塔木蘭溝組(J2tm)之上,并在總體結構上呈現出北東向帶狀分布,該組的巖性主要是以英安質和粗面質的溢流相熔巖、火山碎屑巖為主。
(4)梅勒圖組(K1m)。本區梅勒圖組(K1b)主要分布于測區中部,出露零星、分布范圍小,面積約為3.2km2,多以噴發形式覆蓋于滿克頭鄂博組、瑪尼吐組之上,多作為蓋層出露于地勢較高部位,主要巖石類型為安山巖。
(5)第四系(Qh)。工作區第四系覆蓋面積較大,明顯受地質構造及地貌的控制,其沉積物遍布測區的平緩低洼處山間盆地、河床及河漫灘處。區內主要發育得爾布干河、哈烏爾河等,以上河流河漫灘及河床沉積物較發育。

表1 火山活動表
區內巖漿活動頻繁,具多期次噴發和侵入,主要為侵入巖和火山噴發巖,多以巖基、巖枝、巖株、巖脈形式分布于得爾布干河兩側。
(1)火山巖。測區火山活動始于中侏羅世結束于早白堊世,分布面積較大。主要為中生代火山巖。
(2)侵入巖。區內與各期巖漿活動密切相關的脈巖較發育。現將區內主要脈巖簡述如下:①正長斑巖(ξπ)。在工作區內主要在額爾古納右旗幅三河回民鄉南部及泉山子幅及蘇沁屯幅近北東向零星分布。②流紋巖(λ)。在工作區內零星分布,呈脈狀產出,走向近北東。巖石呈淺灰色,隱晶質結構,塊狀構造。③正長花崗巖(ξγ)。在工作區內呈北東向零星分布。巖石呈淺灰色斑狀結構,基質隱晶質結構,塊狀構造。斑晶主要為石英和堿性長石,粒徑0.2mm~2.5mm。
測量工作區域內經歷了多個時期的地質構造變動,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均有斷裂現象,其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最強烈的當屬得爾布干深斷裂。在侏羅世以來,主要是以脆性斷裂活動為主要特征,在所測定的區域內,所有發育的主要斷裂構造,成為這一使其的產物,并且全區內的地質及現存構造發生改造變化。主要形成了以北東方向和北北東向為主的斷裂帶系統,其次為北東向斷裂配套的西北方向斷裂帶,北東向平移斷裂帶。其中,北東向的構造,控制了中生代與古生代的入侵,其火山巖的發育狀況為典型代表,并形成了得爾布干斷裂和哈烏爾斷裂。
區內磁場以北東向分布為主,反映了本區主要受北東向區域構造的控制。以得爾布干河為分割界限,形成的北西與南東的磁場特征不同的現象,西北側的大面積為平穩低緩的正磁場,所對應的地質主要為,中生代以及古生代的二長花崗巖;而東南側為正負相間的抖動磁場,對應的地質體主要為中生代的火山巖。
本區以富集造巖元素、銻族元素及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為主;貧化親金元素為特征(圖3)。水系沉積物的元素耗竭特征與巖石相同,但元素含量不同。總之,巖石和水系中沉積元素豐度的變化反映了構造斷裂活動強烈的中-中基性火山巖突出區地球化學特征。
(1)找礦成果。區內新發現金、鉛、鉬、珍珠巖等礦種,其中金屬礦點2處,分別為泉山子鉛礦點、三吉對溝東鉬礦點;金屬礦化點1處,為紅旗村金礦化點;非金屬礦點1處,為蘇沁屯珍珠巖礦點。

圖3 蘇沁屯地區1:20萬水系異常圖
(2)找礦潛力評價。蘇泌屯地區位于著名的得爾布干成礦帶上,是找尋銀銅鉛鋅鉬等多金屬礦的有利地區,區內及周邊分布眾多多金屬礦山、礦點、礦化點。根據成礦遠景區劃分原則,將本區劃分為3個成礦遠景區。依次為三吉對溝東Ⅰ級成礦遠景區,紅旗村Ⅱ級成礦遠景區,泉山子Ⅱ級成礦遠景區。三吉對溝東Ⅰ級成礦遠景區,構造主要處于得爾布干大斷裂東側。已發現鉬礦化點1處,且鉬異常面積大,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多具中內帶。遠景區附近還有東郡鉛銀礦床存在。紅旗村Ⅱ級成礦遠景區,構造主要處于哈烏爾大斷裂東側。已發現鉛礦化點1,鉛、鋅、鉬異常區面積大,強度高,富集中心明顯,多為中帶,有的帶內帶,區內鉛含量最高的區域屬該遠景區。春季大山子Ⅱ成礦前景區域,構造布,主要是在干斷裂西側,發展到次級東西向斷裂結構中。金礦化點1已發現,金鉬異常區面積大,強度高,富集中心明顯,多為中帶,有的有內帶。結合地質、物探、化探資料以及礦產綜合信息,認為該區可以進一步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