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旅業態創新的主要方式有三個,一是文化重塑,就是深度向旅游業態注入文化理念、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實現文旅的高度創新融合發展;二是科技異變,通過AR、VR、人工智能、全息技術等先進科技成果的導入,推升和創新文旅業態;三是場景要素整合,利用文旅空間特點,注入可改變空間和場景的創新價值和設計,例如當下流行的沉浸式體驗文旅新業態和產品。
關鍵詞:共享系統;雙重加持;主題造核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38-(2020)05-0043-45 收稿日期:2020-02-24
世界已經是全球化時代,而區域也在進入城市群時代,城市間的交融共享是大趨勢。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文旅產業高度發達的城市群,但文旅產業發展的主流模式仍然是城市模式,城市群效應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筆者認為,大灣區文旅的突破性成長必須在國家頂級城市群架構下做好如下5件大事。
1 拆除需求側城際藩籬,推進大灣區文旅統一大市場的建立
大灣區擁有7000萬常住人口和日均數百萬的流動人口,是中國經濟最活躍、文旅產業基礎最雄厚、文旅市場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大灣區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它有3個關稅區、3個獨立經濟體和兩種制度。從文旅市場看,滿足需求的障磷材良多,還達不到歐洲申根制度的水平。甚至從廣東9市看,城際行政藩籬也真實影響著各市之間的文旅消費融合。
大灣區文旅產業大發展的根基在于從需求側有效推進文旅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建立統一大市場,主要有如下五個重點:
其一,制度對接。大灣區的文旅大市場事實上具有相當好的基礎,從全國看,是文旅消費需求力最強的城市群。但這個市場處在分離狀態。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利用大灣區整合發展的機制,注入更多的制度互動對接機會,尋求一種能夠在大灣區被廣譜化接受的文旅市場制度,以剛性推進和保護大灣區文旅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和延續。
其二,供給支撐。文旅統一大市場須有強大的文旅產業供給體系給予支撐,讓市場有穩定的產業基礎。
其三,需求導流。基本需求格局是大灣區文旅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內涵,這個需求系統和需求模式將在大灣區不斷整合的統一大市場內部逐步得到完善,而這需要不斷地實施引導,讓共融性的需求不斷表現出來,形成現實的市場力量。
其四,互通便利。目前大灣區已經和正在大規模建設全域通達的陸海空鐵橋大交通體系,這將為大灣區實現文旅統一大市場創造卓越的區域通達共享條件。此外,大灣區也在強力創建智慧城市群,從信息系統上快步實現互通便利。
其五,消費升級。文旅統一大市場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場,可以強有力地提振文旅消費能力,在更高的市場平臺上促進消費的全面升級。
2 從供給側構建大灣區文旅產業的優質性開放性有序性共享系統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發達程度最高地區,擁有眾多特色文旅資源,例如海洋文化、嶺南文化、近代文化、商業文化、都市文化等文旅資源都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與此相對應,大灣區也產生了眾多有影響的文旅產業業態、產品系列及文旅企業,比如,香港的迪士尼、海洋公園,深圳的歡樂谷、世界之窗,珠海的長隆海洋王國等都是典范。此外,大灣區還締造了一大批著名的文旅企業,如港中旅、華僑城、華強、長隆等國際著名文旅集團,都是大灣區的產物。
但是,大灣區目前的文旅資源、產品和產業的互動、交融、共享程度不高,文旅產業尚未形成通達流暢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缺乏讓文旅產業合理健康成長的高效率的投融資體系。大灣區現有文旅產業和企業之間的背對背竟爭大于面對面交流合作。
未來需要深化大灣區文旅產業的供給側改革,積極建立以大型文旅基金和股權融資為主體的高效能和低風險的投融資體系。要強化文旅產業企業間的文旅資源合理配置及產業產品領域的深度交融互動,推進大灣區文旅產業形成優質性、開放性、有序性共享系統。
大灣區文旅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其目標可概括為四句話:融資高效低險化、資源合理配置化、產業高密互動化、產品高能異質化。
3 以國家新基建為引領強力推進大灣區文旅產業的智慧化發展
從全國經濟趨勢看,一輪以“新基建”為標志的投資熱潮正在形成,其核心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設,同時輔以傳統基建的合理延續以及公共服務類基建的強力完善。
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重心地區,新基建投資及傳統基建的延伸性投資保守估計也在5萬億以上。大灣區文旅產業具有廣布局、高密度、長鏈條的消費經濟業態特征,急需通過新基建戰略大規模導入智慧化模式獲得全產業鏈運營升級。大灣區文旅產業的智慧化發展必將顯著提升產業的三效:即效率、效能和效益。
大灣區文旅產業智慧化的重點就是兩條,一是信息的大數據化,二是運營、服務、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化。
4 以文化、科技雙重加持不斷推進大灣區文旅業態的深度創新
大灣區正在全力爭取創建世界第一科技創新灣區,文旅產業應當爭做創新先鋒。順應文旅消費需求快速提升的現實,文旅業態也面臨重大創新前景。業態創新必將深刻地、持續性地推進大灣區文旅產業的戰略升級。
文旅業態創新的主要方式有三個,一是文化重塑,就是深度向旅游業態注入文化理念、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實現文旅的高度創新融合發展;二是科技異變,通過AR、VR、人工智能、全息技術等先進科技成果的導入,推升和創新文旅業態;三是場景要素整合,利用文旅空間特點,注入可改變空間和場景的創新價值和設計,例如當下流行的沉浸式體驗文旅新業態和產品。
以華僑城為例,30年來華僑城不斷推進文旅業態的創新發展,已經實施了四次重大的文旅業態創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華僑城主題公園業態模式的發展高峰期,形成了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歡樂谷等只大類型的主題公園;到了21世紀初,華僑城大膽從城市內部邁向郊野地帶,創新性地開發了東部華僑城這類生態度假區新業態,并在全國多個城市復制;與此同時,華僑城還探索在城市內部實施文旅業態的再創新,推出了文化創意園、歡樂海岸等都市文旅商娛綜合體這樣的都市休閑新業態,近期又向文旅商街的新型文旅商娛綜合體進軍;最近幾年,華僑城還順應國內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在城市外部地帶積極創新發展了多個特色文旅小鎮,如成都安仁古鎮、深圳甘坑客家小鎮等。
文旅產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人的群聚性消費,這就意味著文旅產業必須以特定空間來落實文旅需求,所有文旅要素的拓展都要圍繞這個空間性消費來完成。因此,文旅產業在空間業態上的創新就顯得極為重要,游客對文旅創新的感知首先是對其所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是否有新意充滿期待和要求,業態缺乏創新,其他再好也難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這就是我強調文旅產業必須大力推進業態創新的根本原因。大灣區骨子里的創新意識完全可以引導其推出更多更好的文旅業態創新成果。
5 全域旅游筑基,IP主題造核,打造全球文旅第一灣區品牌
未來中國的文旅產業將呈現兩大鮮明的發展態勢,一是以全域旅游構筑空間基石為標志的外向型、量化型發展態勢,二是以IP文化主題奠定產業核心為標志的內在型、質化型發展態勢。這種內外共贏、量質齊升的文旅發展大趨勢,最終必將引領中國文旅產業全力去打造全球化的文旅產業品牌。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超級實驗區,必須發揮先行示范作用,要通過全域旅游筑基和IP主題造核,努力把大灣區打造為全球文旅產業的第一灣區品牌。
大灣區應順應中國日益崛起的城市群發展大趨勢,利用好國家給予大灣區的特別政策優勢,在充分做好上述5件大事的基礎上,全力推進文旅市場和文旅產業的大發展,繼續在中國升級版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好排頭兵的角色。
作者簡介:宋丁,文旅體驗、地產趨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