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當前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引入音樂多元文化,優化音樂鑒賞課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對策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人的修養,開始于學詩,自立于學禮,完成于學樂。由此可見,“樂”在人們成長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音樂,不僅能夠給人聽覺上的享受,同時還能啟迪思想,凈化心靈。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因學生主體意識的逐步成型而變得具有特殊性。在藝術欣賞方面,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獨有的“品位”。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育,同時應當強化音樂鑒賞教育,強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借助音樂陶冶情操,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以及音樂素養的目的。和基礎知識教育相比,鑒賞教學可謂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立足高中音樂教育,探索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如何上好鑒賞課程。
一、 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意義
所謂音樂鑒賞,即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音樂鑒賞是學習者學習音樂的高級形態,是提高學生音樂品味、審美能力、情感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高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化音樂鑒賞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本身具有的審美價值,是音樂成為中小學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音樂教育具有德育的價值,或者說:音樂教育是促進德育的一種手段、工具。而審美教育,則是音樂體現其自身重要價值的有效途徑。因此,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應當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思想,通過音樂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是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音樂鑒賞教學,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欣賞教學,是學生鑒別和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如品位音樂的情感內涵、藝術表現形式等,這些都有助于改變過去單調的、枯燥的知識傳授教學模式,而是以體驗的方式完成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另一方面,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音樂要素的揭示:如節奏、旋律、音色、和聲等,這些音樂元素,在音樂中都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的藝術價值所在,充分體會到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由此可見,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強化鑒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情感領悟能力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學生對音樂作品本身情感的體驗和領悟能力,直接決定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音樂情感是細膩的,需要學生用心聆聽,用心感悟。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鑒賞課程的開展,是全面提高學生音樂情感領悟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方面,音樂鑒賞課程,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情感的領悟和體驗,要求學生能夠結合音樂創作的背景、地域文化元素入手,感知音樂本身蘊含的情感內涵。音樂情感的領悟,是音樂欣賞中極其細膩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極其關鍵的部分。因此,開展音樂鑒賞課程,是提高學生音樂情感領悟能力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融入音樂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的融入,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不同國家、民族在情感表現方面的相似性,從而對音樂的情感形成更為廣泛的認知。同時,音樂鑒賞的過程,有助于陶冶情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讓學生在與音樂契合的過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鳴,最終讓學生沉醉于音樂的旋律、享受音樂的美感,促使學生音樂情感領悟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音樂表現,是學生將音樂審美的內在情感體驗通過外在情態表現出來的形式。音樂表現的形式有很多,如演唱、演奏等。學生在音樂表現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聲響媒介等,讓音樂的表現更加富有感染力。由此可見,學生的音樂表現,其實是建立在學生的內部情感體驗的基礎之上的。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借助音樂鑒賞課程,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音樂情感領悟能力,夯實學生的音樂內涵,而這些,都是提高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
綜合以上幾點可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重視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是全面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情感領悟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當前高中音樂的教學中,音樂鑒賞課程開展現狀如何呢?
二、 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師對音樂鑒賞課程重視不足
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對音樂鑒賞課程重視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重是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而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了一些高考科目上,如語文、英語、數學等,導致音樂學科在高中階段受重視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被邊緣化的課程地位,使得教師在音樂課程的改革創新方面意識不強,動力不足,而音樂的教育,也因這種應試化的教育思想而停留在了“歌唱”的層面;另一方面,在高中階段,音樂課程課時安排不足也是常見的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周一節的音樂課程,捉襟見肘的時間安排,使得教師很難有機會在教學之余開展專業化的音樂鑒賞教學,進而導致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缺位的狀態普遍存在。
(二)音樂鑒賞課程停留在膚淺的層面
音樂鑒賞,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這種欣賞,不僅僅是音樂作品本身的藝術表達形式,還體現在音樂本身蘊含的情感內涵等多方面。高中音樂教師要想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必須積極開展音樂鑒賞課程。而在當前的高中音樂教學中,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音樂鑒賞課程僅僅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如讓學生感知音樂是悲傷的、是喜悅的,這種淺顯的音樂鑒賞形式,難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也不利于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三、 新課改下高中音樂教師如何上好音樂鑒賞課程
(一)激發學生音樂鑒賞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有效開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是必經之路。唯有學生對音樂鑒賞具有濃厚的興趣,方能調動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音樂鑒賞課程效果。那么,高中音樂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優化音樂鑒賞課程的導入形式。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極其關鍵的環節。課堂導入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一堂課能否高效進行。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時,應當重視音樂鑒賞的導入,并通過富有趣味性的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在音樂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采取的導入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導入法、律動導入法、生活話題導入法等,不同的導入形式,最終都是為“激趣”教學服務。以故事導入法為例,高中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為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筆者在教學中,首先通過梁山伯與祝英臺凄美的愛情故事導入,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故事講完之后,教師這才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取得好的音樂鑒賞效果。
其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高中音樂教師應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優化音樂鑒賞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如在教學《獨特的民族風》——走近藏族歌舞時,為了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知,筆者首先播放了藏族人民在不同場合載歌載舞的視頻,藏族人民高亢的歌喉、優美的舞姿,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了其學習的興趣。
由此可見,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是教師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關鍵所在。
(二)引入多元音樂文化,夯實學生音樂基礎
在音樂的學習中,并非每一個教師、學生都能進行音樂鑒賞。從某種意義上講,音樂鑒賞是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直接體現。音樂鑒賞的過程,對學生音樂知識的廣度、深度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引入音樂多元文化,拓展學生音樂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為提高音樂鑒賞課程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奠定基礎。在音樂多元文化引入方面,一是應用空間概念;二是應用地域觀念。以空間概念的引入為例,如我國的民歌、民樂欣賞課程,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不同地區的民歌作為欣賞課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地區的民歌有何特點?為何會形成這種特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歌曲讓學生欣賞,如山西民歌《走西口》、陜北民歌《蘭花花》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少數民族民歌,如侗族民歌等,通過不同文化形態的音樂引入,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音樂視域,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夯實其音樂基礎,全面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效果。
(三)開展專題研討性的音樂鑒賞課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音樂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獨有的“品位”,學生在音樂素養方面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專題研討性的音樂鑒賞活動,不僅能夠充分強化學生在音樂鑒賞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發言權和參與權,同時,教師通過設置鑒賞、辯論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大膽地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認知與理解分享出來,同時學習其他同學、教師的思想和觀點,提高自己的音樂品味。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音樂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在音樂課程中,音樂鑒賞課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方式,強化音樂鑒賞教學,構建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林歡.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3):98,137.
[2]陸大江.多元文化在音樂鑒賞課中的合理應用策略[J].成才之路,2015(34):42.
作者簡介:
蔡雙駿,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