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謙
摘? ? 要:古代建筑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營造了許多流傳百世的宮殿、廟宇、陵墓、園林、民居等建筑。這些建筑的流傳,不僅是我國古代建筑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國燦爛歷史文化的延續,因此對古代建筑保護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闡述了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對古代建筑保護的重要價值以及保護措施的創新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古代建筑;特征;保護;價值;措施;創新
1? 引言
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它是古代先民留給我們極其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尤其是古建筑是我們偉大祖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象征。并且古建筑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與特色,體現了國家民族的政治、哲學、宗教、倫理、民俗等意識形態的內涵。因此為了發揮古代建筑的功能作用,以下就古代建筑保護的重要價值以及保護措施的創新進行了探討分析。
2? 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分析
2.1? 材料特征
古代建筑大多數是以木材作為主要材料,其中以木構主梁為承重骨架,磚瓦為圍護物。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原因主要有:取材方便,施工技術簡單;便于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承重與維護結構分工明確;有較好的抗震性能;便于修繕、搬遷。
2.2? 構架與結構形式特征分析
古代建筑的構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框架,這樣的結構形式使建筑上部荷載均勻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隨著木結構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結構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主梁,主梁上架次梁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形式主要用于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穿斗式就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形成排架,然后用枋聯接而成。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一些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將木材兩端開凹槽,組合成矩形木框,層層相疊而成的,因形成的框架空間似井。井干式的結構比較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許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框架來承擔,外墻起圍護、分隔作用。由于墻壁不承重,這就使建筑布置更具靈活性。其次,木框架類似于現在的框架結構,利于防震、抗震。木框架所用的斗拱和卯在連接時有部分伸縮余地,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地震對框架作用。
2.3? 平面特征
古代建筑平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莊嚴雄偉,整齊對稱,一種是曲折變化,靈活多樣。莊嚴對稱式主要用于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這種布局的最大特點是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軸線上,次要建筑布置在軸線兩邊。這種布局莊嚴雄偉、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完全體現了統治者和神佛教義對于禮敬崇高、莊嚴肅穆的需要,所以幾千年來一直相傳沿襲,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種布局則與之相反,以曲折變化,靈活多樣為主,不求對稱。這種布局多用于風景園林、民居以及山村水鎮等。
2.4? 空間特征
古代建筑的室內空間結構除了磚墻外,用到了各種隔扇、門、罩、屏等來作為室內間隔,這樣不僅便于安裝、拆卸,而且能任意劃分室內空間,為房屋使用者提供了充足的布置自由。庭院,作為室外空間,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統一的。通過在庭院中栽種花草樹木,建造假山,修建池塘,為房屋使用者提供了小的自然環境。在單體建筑物之間修建走廊,不僅將建筑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建筑群,而且作為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的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3? 古代建筑保護的重要價值分析
3.1? 傳承我國歷史文化
古代建筑是我國文化的傳承方式,其獨特的造型和藝術風格與西方建筑迥然不同,具有我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內涵與傳承。許多古代建筑歷經戰爭與歲月,飽受炮火的洗禮而屹立不倒,這是傳承我國悠久的中華文化。當前有部分現代技術能夠模仿古代建筑,但是不管他們多么的神似,卻完全不能代替古代建筑的歷史韻味。
3.2? 是旅游業的重要資源和支撐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物質需求,已經逐漸轉向于精神文明的需求,而當前我國的精神文明需求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這需要我國積極開拓旅游行業,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而古代建筑正是我國旅游行業的重要資源。許多建筑自身具備它獨特的風格,具有當地的特有文化與歷史傳承,因此開發古代建筑旅游業能夠適應和滿足當前大家的精神文明需求,在旅游的同時,還能學習我國的經典文化,凈化自己的心靈。
3.3? 為歷史文化研究提供根據
古代建筑是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實物,加強古代建筑的保護與研究,能夠為歷史學者們提供研究歷史的依據。比如我們小學課本上就學過的趙州橋,趙州橋是物理力學和數學有效結合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同時趙州橋的整體形狀,也能夠為歷史學家們提供研究,那個朝代的藝術風格和人文風俗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等。
3.4? 為現代技術設計提供幫助
古代建筑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平,它能夠為現代建筑設計技術提供很重要的幫助。古代建筑歷經數千年的傳承,它結合了數千年古代人類的智慧結晶,因此古代建筑的設計風格,使用材料以及藝術裝飾等各方面都要優于現代設計技術。現代設計技術可以從古代建筑中學習到很多的智慧并得到很多啟發。同時設計者還可以把現代設計與古代建筑設計美感相結合設計出符合當前社會時代需要的建筑美感。
4? 古代建筑保護措施的創新
4.1? 加強古代建筑文物保護的立法
古代建筑文物保護必須要有法可依,只有在法律的保護下才能夠保證古代建筑文物保護達到最好的效果。在法律的層面上對古代建筑文物進行保護,同時要保證執法嚴格,違法必究,在最大的程度保護古代建筑文物。地方政府應當根據自己地方的古代建筑文物的數量,以及其現存情況,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地方條例,在保證實施國家的法律前提下,地方條例中應有更詳細的計劃和保護條例,讓古代建筑文物保護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
4.2? 做好古代建筑的修復工作
由于古代建筑歷經戰爭的洗禮和千年的歷史,很多古代建筑已經殘破不堪,甚至面臨著倒塌的危險,為一定要加強古代建筑的修復,這也是古代建筑保護的有效措施之一。比如:對于屋頂瓦片的修補,可以有效防止雨天泥水對于房屋的滲漏;如果某些古代建筑的,大木結構出現損壞,就應該及時更換大木結構,防止古代建筑出現坍塌的現象。而有的古代建筑中其石、磚等風化現象比較嚴重,這就需要對此類古代建筑采取化學保護。對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殘損情況,要根據科學的材料配比進行,不能全部的古代建筑都一視同仁進行修復,這樣會造成古代建筑的修復情況,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補,反而有損古代建筑。
4.3? 修補古代建筑的整體結構
古代建筑歷經歷史的歲月,很多古代建筑的整體結構,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要加強對古代建筑整體結構的修補。比如:古代建筑的墻體、地面出現了損壞,這就要根據當時建筑的草圖或者當時建筑的材料進行復原。可以多用電腦設計繪圖,反復推敲,一定要科學的完整的修復古代建筑的整體結構,以免破壞古代建筑的整體結構和完整性。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建筑的內涵非常豐富,其不僅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著深刻的文化意蘊。并且古代建筑是歷史遺留的文化和藝術瑰寶,是傳承文明的載體,對古代建筑保護是保護文物古跡的一部分,也是傳承文明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加強對古代建筑保護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王妍.中國古建筑保護的發展與對策淺析[J].房地產導刊,2015(27).
[2] 趙琨,范韜.淺析古建筑保護措施的合理性[J].福建建筑,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