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在深刻把握我國國情、農情基礎上,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
關鍵詞:合村并居;鄉村振興;三農問題;現狀問題;發展趨勢
1? 引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這一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無疑凸顯了“三農”工作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顯示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反映了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體現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中國國情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1]。合村并居作為推進城鎮建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我國各地區得到了大力推行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也逐漸趨于成熟。
2? “合村并居”意義所在
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形成了一個農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發展趨勢。鄉村衰微,面對新形勢,提出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的發展模式,而合村并居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使用土地的制度,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通過使農民集中居住節省宅基地,村莊呈現自然村內部聚集居住、自然村間分散的聚落形態,通過合村并居節省土地,既符合國家關于保護耕地的政策主張,也利于地方政府推行“增減掛鉤”的土地政策,更有利于村社組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合村并居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村莊大重組和大村莊制,也是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過程,這一變革的過程涉及到社會結構、居住形態、組織管理、就業保障、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大村莊制是農村發展的一個并經趨勢,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把合村并居農民“被上樓”,以及由此造成的大量“三無”(無土地、無工作、無社保)農民,看作是直接影響國家社會穩定的大問題[2]。
3? “合村并居”現實需求
合村并居是對傳統農村聚居形式的誘發性改革,合村只是手段,并舉才是目的,單單合村并不能產生規模效應,通過并居,區域內人口密度達到一定程度,現代社會的一些便利才能進入農村居民家庭和日常生活。對村民來說,改變聚居形態,固然有所不適應,但是改變若是朝著更好的方向,更便利的生活設施、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優良的生活環境,自然也能得到支持。
在我國,村不是一級地方政府,村莊合并的問題是與地方政府合并區別進行討論的,國內學者對此的關注是上個世紀80年代,城鎮化的到來將村莊合并推向了高潮。
2010年,在《“合村并居”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王丙川,龔雪提出:中國農業人口多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3]。當前的形勢下,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一種必然選擇。
黨國英認為,村莊合并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單純做行政兼并,農戶并不搬遷,只是幾個行政村合并成一個;二是集中居住,形成比較大的聚居點。基于中國的現實狀況,這兩種合并方式都有某種積極意義,但一旦搞過頭,會發生大問題。又強調:一刀切的做法弊端很大,很不可取[4]。
中國著名三農問題研究專家高以諾認為“大村莊制”是農村治理的一種積極的方式,在建設農村社區,促使農村資源整合及有效利用,為農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村莊合并使“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能真正推動廣大農村組織管理形式由村民自治邁入“社區化管理”、“農村變社區、農民成市民”。這與城鎮化的最終目標不謀而合(高以諾,2010)[5]。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項繼權直言: 有的省份,急于大規模推行村莊合并,強力推行農民集中居住,節約土地空間發展經濟。假如在沒有城鎮化的農村實施,不僅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增加成本,而且還會破壞中國鄉村文化風貌。“有的地方片面理解中央文件精神,還打著這種旗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我看來,這簡直會導致一場巨大的災難”(項繼權,2008)[6] 。
4? “合村并居”發展趨勢
農民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民,聚居的形態也自然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村莊是以人力勞動為主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人口聚居空間形態。
合村并居以“地”為出發點,忽略了產業基礎和農民意愿,在實際操作中帶有盲目性和強制性,使合村并居變成了“消滅農村”引起了社會的質疑和農民的不滿。農民和土地的緊密聯系使得鄉村成為中國城鎮化的穩定劑和蓄水池,單純對農村進行空間上的集聚只會破壞農村進而引起社會不穩定,農村現代化更應著眼于生產模式和生產質量的升級。尊重農村產業基礎和農民意愿,針對不同發展潛力的村莊和不同居住意愿的農民實行差異化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熊小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方略--“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1).
[2] 曾向榮.山東諸城撤并行政村背后:農民“被城市化”[J].決策探索,2010(9):32~34.
[3] 余遜達,陳旭東澤.[美]E.奧斯特羅姆著:《公共事務的治理之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4] 黨國英.不可盲目推行“大村莊制”[J].村委主任,2009(12) .
[5] 中國近期將在農村推動村莊合并[N].新快報,2008(1).
[6] 項繼權.是縣減負還是村減負[N].社會科學報,2008(7) .
作者簡介:
田明 (1990—)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研究生在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