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 賈曉彤 馬琳
摘要:2019年12月,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為中心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該病毒潛伏期長,傳染性強,目前尚無特效針對性藥物治療。高校是人員比較集中的場所,一旦傳播開來必會有嚴重后果,抗疫工作重心更應傾向于防控,所以需要對高校的傳染防控措施進行加強。通過探討COVID-19形勢下高校如何制定更全面的防控舉措,減少交叉感染及疫情蔓延,為保證學生的健康提供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病毒性肺炎;防控策略
自2019年12月以來,我國多地陸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截至2020年2月27日,我國累計報告的COVID-19確診病例數已逾7萬。2020年1月20日,國家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甲類進行管理。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COVID-19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為有效遏制疫情擴散,教育部于1月21日啟動了教育系統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本文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防控辦法,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針對我校情況制定更全面的防控舉措及方法,減少交叉感染及疫情蔓延,為保證學生的健康提供措施與對策,為COVID-19疫情期間高校學生管理提供建議。
一、提高思想再認識,加強領導
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關系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疫情發生后,學院積極貫徹河南省教育廳下發的《關于做好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緊急通知》和當地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有關要求,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全力做好學院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小組,由學院書記及院長出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工作小組。
二、健全相應的組織機構,完善工作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工作人員的職責
成立學院疫情防控小組后,確定各部門職責,明確第一責任人。其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具體負責督查落實領導小組安排的各項工作,同時做好綜合協調、信息報送等工作;政策宣傳組設在宣傳部,具體負責相關政策的收集、解讀和宣傳,密切關注輿情,做好分析研判;校園安全管控組設在保衛處,具體負責校園車輛出入管理、外來人員登記和校園封閉等工作;學生服務組設在學生處,具體負責學生的教育引導,科學普及防疫知識,同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假期外出情況,及時掌握動向,做到精準摸排;教學預案擬定組設在教務處,具體負責制定特殊時期教學工作預案及推遲春季開學的各項準備;醫療咨詢服務組設在衛校,具體負責防控措施及感染預防專業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應急保障組設在后勤服務中心,具體負責特殊時期物資的保障,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等工作。
三、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加強疫情監測,規范疫情報告和處置程序
(一)繃緊思想,查實查清
加強校外實習監管力度,建立在崗、輪休或暫停實習的校外實習學生“新型肺炎”防控工作信息通報制度。全面排查校外實習學生情況,對仍在崗的在外實習學生,嚴格執行學院、系部、專業三級管理負責制,查實查清實習學生人數、實習地點、實習崗位、身體狀況等所有情況。通過電話問詢、微信視頻等多種舉措,統籌安排實習管理工作,指導他們納入當地防控指揮,不得提前返校。專業實習指導小組每天要定時向系部實習工作管理小組通報,系部實習工作管理小組指定專人每天下午5點前向學院實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教務處)通報校外實習學生防疫情況,不得瞞報、遲報、漏報。同時及時統計上報在湖北、信陽、南陽三地的實習學生情況,執行零報告、日報告制度。
對已在春節期間休假的同學,主動引導實習學生加強自身鍛煉,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全面排查有無近期到訪過湖北、接觸過湖北人員、湖北返鄉大學生或近期有湖北經歷的同學朋友,密切關注仍在實習單位的實習學生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等。
(二)主動引導,加強監控
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社團、班委作用,積極開展新型冠狀肺炎預防知識的自我教育工作和監測報告工作,每位教職工及學生均為法定疫情報告人;利用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QQ群提醒學生提高防范意識,做好防范工作,同時積極編發疫情防控知識三期,確保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理性科學看待疫情,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冷靜應對,關注疫情官方通報和權威播報,了解疫情防控信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引導學生加強個人防護。
(三)加強防控診治,關注學生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
利用企業微信等建立疫情監測平臺,讓學生每日上報體溫計位置信息,輔導員班主任每日審核,確保無遺漏。如出現發熱、咳嗽、胸悶等異常表現,及時向當地指定機構報告,主動配合做好隔離、追蹤和排查工作,同時報告學校。
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引導與疏通。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咨詢熱線,開通心理咨詢線上服務。提高學生群體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促進情緒穩定健康發展。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
(四)停課不停學,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假期
一是利用原有的課程平臺資源,結合智慧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二是公共選修課和部分必修課通過智慧樹和超星爾雅網絡教學實施完全線上教學,安排線上助教進行督導;三是普通課程由原先的面授改為“智慧課堂+課程資源+直播平臺”線上教學;四是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校內外集中實踐環節采用暫停或遠程指導等。
四、形成系統的傳染病應對預案
學校完備的應對措施是渡過這次危機的關鍵。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發的初期,病因未明,傳播快,社會上發病人數不斷增加,如何沉著應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廣大師生員工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形成系統的傳染病應對預案,對有效遏止病毒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張亞楠(1988-),女,河南濟源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責任編輯 馬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