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作為一種特殊的服飾,相較于其他服裝而言有著教育承載的意義。校服作為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培養目標、辦學理念以及校園精神風貌的重要載體,有著極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其款式和質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價值觀念、情感等,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養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深刻認識到校服的育人功能,不再將其僅僅視為統一的符號。一旦認知上達成共識,校服這個具有千億級市場規模的行業便引來諸多關注。那么,校服行業市場潛力到底如何?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痛點?又該怎樣改進?等等,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與解決。
5月18日,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發布國內首個針對校服產業市場研究的白皮書——《2019中國校服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的發布填補了國內校服產業信息空白,對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校服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參考。除此之外,《白皮書》通過對校服行業現狀進行全面調研,解析行業痛點,研究未來發展趨勢,這對于提升校服產品質量,規范校服行業發展及采購科學合理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白皮書》是去年3月份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成立后做的第一個項目,從5月份立項到年后做好整個項目調研、相關數據的整理等工作,總共用了有七八個月的時間?!闭劶敖诎l布的這份《白皮書》,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秘書部負責人楊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指出,《白皮書》項目研究的初衷是為了集中校服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優質資源,對國內校服產業發展進行全面調研,深入剖析校服產業發展的痛點,找出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除此之外,《白皮書》還進一步研究校服產業未來趨勢及發展模式,為推動校服行業自律,促進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為了深入做好校服產業《白皮書》項目,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走訪了多家中小學校、校服門店,以及相關研究所與質檢機構,并對30余家校服品牌或生產企業,以及部分校服產業園區進行調研;針對中小學教師、家長及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及線下訪談,問卷涵蓋除港澳臺地區之外的31個省級行政區。對收回的有效問卷及線下訪談資料進行匯總,運用現代數據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圖書館、知網文獻庫等對校服產業研究報告、相關書籍、新聞報道、研究論文等資料進行收集和有效整理,盡量將中國校服產業發展的全貌真實、具體地呈現在《白皮書》中。








《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有1.89億中小學生,校服市場需求規模約為1130億~1250億。此外,受“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影響,一波生育需求得到集中釋放。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17年,我國新增出生人口數總體呈波動增加的趨勢,但2018年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由此可以預見,對于校服企業來說,既面臨著基于近期出生人口增長帶來的短期繁榮的機遇,也同樣面臨著因出生人口增長率下跌帶來的增量市場壓力。然而,就目前中國校服行業發展現狀而言,小微企業占全國校服生產企業的95%。因此,中國校服行業在未來將呈現出更加嚴峻的優勝劣汰局面。
“既然成立了校服產業研究中心,我們就應該肩負其應有的責任。針對當前中國校服產業發展及趨勢信息空白的現狀,我們研究中心成立之后著手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集中優勢力量對國內校服行業進行深度調研,統計分析出較為客觀、詳實的數據為國內校服產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睏瞰h最后強調說。
據了解,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隸屬于中國服裝協會,是一家專門面向校服產業發展的研究機構。該研究中心依托專業協會、高校專家、媒體等優勢資源,通過校服產業專業研究,推動政策落實、技術創新及標準完善;同時加強校服行業自律、優化市場環境。校服產業研究中心致力于促進中國校服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加強發揮校服這一特殊服裝的育人功能,引領中國校服產業向善、向美變革。
據了解,《白皮書》分別從政策環境、采購模式,以及校服育人功能等方面對當前國內校服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給出合理化建議。
就政策環境各地冷熱不均的現狀而言,《白皮書》提出以下四點意見:
一是校服采購缺乏明確的法規、規章指導和制約,各地具體操作差異較大;二是各地政府側重于實現入圍管控,而往往忽略事中與事后的監管;三是各地教育系統對校服采購管控普遍采用入圍招標模式;四是質量監督力度不一,標準仍有優化空間。
針對上述校服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政策環境方面的問題,《白皮書》給出的合理化建議有:一是政府部門應該理清妨礙校服公平競爭的規定與做法,營造良好的校服營商環境;二是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應完善校服采購機制的立法,確保校服采購有法可依;三是利用好標準修訂窗口期,質量監管應統一,要健全“黑名單”機制。
就代收費定向采購模式而言,《白皮書》著重分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學校、教育系統有沒有權力全權代表家長,成為是否采購校服的決定者,以及成為校服采購的招標人;二是學校、教育系統、招標代理機構不具備校服行業專業知識,各地投標報名方式不統一、不合理;三是“價低者得”的中標機制和“最高限價”背后隱藏的校服質量隱患與涉嫌行業壟斷。
針對當前校服代收費定向采購模式中存在的常見問題,《白皮書》給出的合理化建議有:一是要理清教育系統、學校、家委會在校服采購中的角色、定位與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健全競爭機制,保障校服采購公平性;三是為代收費定向采購模式的校服招標流程提出參考建議。具體建議有:第一,成立家委會,向家長征求關于統一著裝的建議;第二,成立公開招標工作小組,完善招標工作機制;第三,組成評標和定標成員,對其進行培訓或宣導;第四,校服企業赴校進行現場展示,招標小組舉辦供應商說明會,評標與定標成員投票確定供應商;第五,公示所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采購各環節留檔備查,采購合同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就發揮校服育人功能方面的問題,《白皮書》指出:校服不僅僅是學校統一的服裝識別符號,更是學校利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貼身載體”。而校服質量差、沒有質感、穿著不舒服等問題,都會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針對校服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的問題,《白皮書》給出三點建議:一是在版型設計上要人性化、美觀化,提升對校服舒適度與美觀度的重視;二是除了放棄大號運動服“包打天下”的設計思路,也要注意校服審美與自身特色、民族文化的結合;三是要充分借鑒國外關于“服裝教育”的經驗,讓孩子們從小學會用無聲的語言來打造自我形象。
對于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白皮書》指出中國校服行業未來發展將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
首先,校服產業市場化、品牌化運營將成為發展趨勢。規?;?、品牌化經營可以打破傳統校服生產模式,促進校服行業建立更為完善的規范標準,是校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資質高、運營成熟的大型企業進入,有利于推進行業發展朝著更為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
其次,政策將不斷完善,采購更加透明。校服的質量管理涉及教育、工商、質監、物價等多個部門,很多省級層面已經明確構建協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并給出推動校服優質供給的建議。
最后,校服的育人審美功能將進一步提升。校服不僅是學校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學校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代表著學生的形象和學生的精神氣質。美感是從小熏陶的,是需要后天引導和訓練的,如今學生對得體、精致校服需求日益強烈。
針對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首個《2019校服產業白皮書》,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表示:中國校服行業是一個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細分板塊,但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不匹配仍是目前中國校服產業面臨的突出矛盾。本次校服產業《白皮書》的發布是我國校服細分領域的首次產業研究報告發布,從我國校服的發展歷史、當前情況、市場分析、價格要素、采購模式、質量標準、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析,并且客觀提出了產業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應該說將對業內企業、從業人員具有重大啟發和引領意義,對于研究機構乃至政府部門,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傮w而言,對提升校服產品質量,規范校服領域的產業發展和采購科學合理化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于提升校服滿意度、贏得中國校服乃至中國服裝應有的口碑和尊重,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