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潞潞
(潞安集團常村煤礦,山西 長治 046102)
潞安集團高河礦W4301工作面為西四盤區工作面,工作面上方是耕地,北部為是漳河神村,東南部是酒村,西南是東王內村,東部是南漳村;西部是漳河且漳河由南自北從W4301工作面西北角穿過,北面為W1312工作面。此工作面位于一個西堡背斜構造區域,煤層穩定,煤厚5.4~5.8m,平均5.6m。煤層中間有0.1~0.35m的泥巖夾矸。煤厚傾角為1°~9°,平均5°。設計可采長度1520m。根據巷道掘進過程中揭露及鉆探情況情況,該工作面內共揭露9條斷層,斷層特征如表1所示,Fw145及Fw25斷層位于回采區域以外,對回采不產生影響,其余斷層對回采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Fw155對回采影響最大,該斷層走向100°,傾向190°,傾角65°,落差為2m。根據文獻參考與實地考察得出,礦方若繼續采用原方式進行回采作業,在采掘工作面通過斷層時,工作面會出現煤壁片幫,造成液壓支架受力不均勻,端面距加大,頂板垮落。所以在過Fw155斷層時,需要提前編制措施,確保安全通過。

表1 W4301工作面揭露斷層特征表
為探究Fw155斷層對回采工作造成影響,以便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FLAC5.0數值模擬軟件來模擬工作面從Fw155斷層上盤向斷層推進的過程,分析工作面支承壓力的變化情況,為優化方案提供依據。所設計的模型范圍為:橫向長為400m,縱向長為109m,其中橫向上,每一米為一格,另在中間添加一格,作為斷層結構面,共分為401格;縱向為每一米一格,共分為109格,模型總共為401×121=48521個單元格。根據W4301工作面實際地質情況,對模型施加應力場。
在煤層被開采后,煤層上部圍巖受開采影響,應力會重新分布,逐漸向四周擴散,采高區頂板會出現卸壓區,當應力擴散到斷層破碎帶時,可能會造成回采工作面塌陷。因此在進行數值模擬時,需對距斷層不同位置的巖層壓力進行模擬,本次模擬主要對工作面距離斷層 75 m、60 m、44 m、28 m、15 m、7m不同位置時巖層壓力進行分析。
工作面距斷層不同位置時,工作面支承壓力如圖1所示。

圖1 斷層對工作面支承壓力的影響
由模擬得到的圖形分析,在工作面向斷層推進的過程中,斷層附近的煤巖體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并且應力集中逐漸增強,模擬結果顯示工作面距離斷層60m時,斷層上盤最大應力約為33MPa;當工作面回采至斷層前44m時,斷層上盤最大應力約為45MPa;當工作面回采至斷層28m時,斷層上盤最大應力為48.62MPa;當工作面距離斷層15m時,在斷層上盤區最大應力為56.33MPa,已經達到工作面超前支護的壓力;隨著工作面繼續推進至斷層前7m時,斷層上盤應力峰值達到68.24MPa,回采巷道將被破壞。
綜上所述,隨著工作面回采至斷層破碎帶附近時,煤壁前方進入應力集中區域為,較正常情況比較,煤壁前方進入的應力集中區域最大增加了接近一倍,頂板可能會產生冒頂而會導致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升高,達到正常工作阻力的1.5倍,在壓架事故發生的同時煤壁將大概率的發生片幫的現象。
對于現場的圍巖破壞研究和理論分析,經礦方決定W4301工作面在遇斷層期間,圍巖受斷層影響較大,為防止回采期間發生冒頂或者煤壁發生片幫的現象,需進行超前注漿,同時在現場發現,在斷層附近,會出現少了冒水現象,因此注漿材料選取水泥混合水玻璃,來對工作面圍巖進行超前注漿。
1)注漿孔確定。為了更好的加固巷道圍巖防止破碎區發展,根據現場工作面的煤壁裂隙與頂板碎裂狀態,經計算注漿孔的深度選擇為6m,可以更好的對圍巖進行加固;選擇布置兩排注漿孔,第一排距巷道底板2m處,第二排布置在距頂板1m處,每隔4m布置一個注漿孔,注漿孔布置如圖所示:對漿孔進行封孔時,為了防止注漿也外漏,提高注漿壓力,使漿液能壓入裂縫深部,封孔材料選擇PVC膠泥材料,根據注漿孔的實際情況,封孔器應該距注漿孔口1500mm;

圖2 注漿鉆孔布置
2)單孔注漿量確定。單孔注漿量時決定注漿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注漿的壓力、時間也會對注漿的實際效果造成影響。經過現場觀察與理論計算,為達到最優效果,既能最大程度上加固巷道圍巖,又能省工省料,決定單孔的注漿量為350kg為最佳,注漿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
W4301工作面選用的端頭支架為ZYT15000/27/55,中間支架為ZY 15000/33/72D。由模擬知工作面遭遇斷層時,支護載荷阻力峰值約為58MPa~70Mpa,所選支架能夠保證支架正常工作,充分支護頂板,不發生壓架的現象。
1)對割煤機每次割煤的速度降低,調整到每分鐘前進3.5米;在斷層前后期間,需要對割煤機的每刀的質量進行控制,防止因單刀割煤太多造成頂板垮落;同時注意割煤時,頂底板的坡度與完整度,時刻觀察支架狀態,防止發生支架倒塌傾斜等狀況。
2)對采高需要進行控制,當工作面遭遇Fw155正斷層時,將工作面的采高需要控制在4m范圍,但是不得低于3.8m,以確保割煤機組安全通過工作面,在割煤時,提高割煤率,盡可能少割矸,防止對煤層穩定造成影響而引起工作面的不穩定。在機頭前需要進行超前注漿措施,對煤層進行加固,保證工作面安全通過斷層。
為了探究上述分析結果的對回采工作面通過斷層的有效性,對工作面受斷層影響的區域進行實地監測,主要對煤壁和工作面液壓支架阻力進行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來檢驗方案對回采工作面過斷層的有效性。

圖3 注漿前后煤幫變化
如圖3所示,通過對煤壁的注漿加固,煤壁的穩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對比注漿前后,相同時間內,0.2m的淺部片幫發生次數為11次,將注漿前的18次,下降了7次;1.2m深的片幫發生0次,較注漿前的4次,得到了顯著改善。注漿后煤壁片幫深度與發生此次都顯著降低,回采工作面區域幾乎沒有大塊煤體片幫的狀況,工作面安全通過斷層,生產得到恢復。

圖4 工作面支架阻力分布
如圖4所示,為工作面遭遇斷層期間支架阻力分布情況,在工作面到達斷層時,煤層開始受到斷層的影響,工作面中部液壓支架的阻力開始提升,最大到40MPa,但平均穩定在20MPa左右,工況良好;工作面兩端頭在推進過斷層區域時,由于頂板中存在軟弱的結構面[4],使頂板圍巖的作用力全部加到液壓支架上,使得支架阻力瞬間提高,最大值達到40MPa,且壓力幾乎保持在35MPa左右,由現場觀察記錄得,在回采工作面過斷層時,并未發生冒頂或片幫的現象,液壓支架工作正常,沒有發生壓架現象,說明工作面圍巖控制效果良好,工作面順利通過斷層。
通過FLAC軟件對W4301工作面通過斷層時狀況進行模擬,發現原方式在斷層附近是煤壁會進入應力集中區,斷層處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升高快速,工作面頂板受斷層影響極大,難以正常進行回采工作;將過理論計算與實地考察,決定采取超前注漿加固,控制大采高工作面采高,降低推進速度,選用合適液壓支架阻力能夠高安全高效過斷層。通過對現場應用觀察,注漿后煤壁穩定,工作面支架沒有發生壓架的情況,回采工作面順利通過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