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9)
焦耳定律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實驗,傳統的實驗裝置復雜、效果不明顯,實驗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調試,實驗現象一般是通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反映電流熱效應的大小,讓學生覺得無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通過改進實驗,利用學生身邊的文具用品,利用干電池給鉛筆芯通電發光,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驗裝置簡單,效果明顯。
(1) 鉛筆芯:長約1cm、直徑為0.5mm的2H和2B鉛筆芯各一根。
(2) 橡皮兩塊、回形針4根、鱷魚夾導線多根、2B粗鉛筆芯1根(連同半面鉛筆木頭)、1號電池8節、玻璃瓶2個。
(3) 固定鉛筆芯的支架:把回形針彎成如圖1所示形狀,插入橡皮中壓緊,注意橡皮不要太厚,這樣可以讓回形針插入后露出頭來,用于連接電路,而且回形針也會很牢固地貼在橡皮上,再把鉛筆芯輕輕卡在兩個回形針之間,此時回形針夾既能夾緊鉛筆芯,又能保證不會夾斷鉛筆芯(如圖2)。
圖1
圖2
將2H和2B兩根鉛筆芯分別夾在兩個支架上,再串聯接入電路中(如圖3),閉合開關,看到兩根鉛筆芯都在發光,而且明顯地看出2H發光遠比2B發光強(如圖4),說明當通電時間和電流相同時,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圖3
圖4
將2B或2H鉛筆芯接入電路,再串聯一根粗的2B鉛筆芯(鉛筆中木頭留一半)作為滑動變阻器(如圖5),因為實際工作時電路中的電流很大,會超過3A,若用普通滑動變阻器,電阻絲會因溫度過高,而使連接的塑料接頭熔化。
圖5
圖6
通過改變粗2B鉛筆芯在電路的長度來改變電路中電流,發光鉛筆芯的亮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圖6),這明:當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一定時,電流越大,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1) 實驗器材都是學生身邊熟悉的文具,學生可自己動手做實驗,實驗現象明顯,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圖7
(2) 實驗時間短、效果好,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用于實驗的準備與討論。
(3) 電流通過鉛筆芯發光的過程中,鉛筆芯的亮度越來越亮,大概一分鐘左右,鉛筆芯會被燒斷,圖7是燒斷后的鉛筆芯,可以看到鉛筆芯在發光過程中,它變得越來越細。在得出電流熱效應與電流、電阻、時間的關系后,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何鉛筆芯變細后發光越強?
(1) 因為實驗現象比較明顯,鉛筆芯發光太強,所以觀察時不能直視鉛筆芯,可以斜視觀察鉛筆芯的發光情況,也可以讓學生戴上墨鏡。
(2) 鉛筆芯剛通電時會冒出煙來,是因為鉛筆芯里的膠被熔化,可以給鉛筆芯蓋上一只透明玻璃杯,這樣既能看到鉛筆芯發發光情況,又能防止煙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