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郝曉玲,李雪梅
2020年新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醫護人員逆流而上,醫院全力應對。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曾稱,世界范圍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口罩和其他防護裝備將用盡,世界正面臨個體防護裝備的長期短缺[1]。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開源節流,利用現有資源自制口罩等防護用品,以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嚴重緊缺的情況,并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措施。現報道如下。
1.1.1 制作方法
該自制口罩共3層[2],外層為2層醫用包裝無紡布(具有對細菌、塵埃過濾性高、疏水性強等特點),內層由1層50 g sm醫用吸水巾(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快速的揮發性能)構成。以符合國家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為模型,制作尺寸為橫徑27.5 cm,縱徑15.5 cm的模型,見圖1。自制口罩直接依據模板裁剪無紡布/吸水巾,將剪好的三層材料重疊,內層面朝上,從鼻翼凹陷處順時針閉環縫制。在鼻翼處用雙層窄條吸水巾縫合固定鐵絲,保證口罩的密封性。依次在臉頰側面縫口罩的四根系帶,系帶全部采用包邊,跳色設計,保證結實耐用,見圖2。制作完成后進行高溫滅菌。

圖1 醫用外科口罩模型

圖2 自制無紡布口罩
1.1.2 試用效果
無紡布口罩主要是以物理過濾,輔以靜電吸附的過濾方式為主[3]。在保證足夠的防護效果時,口罩設計應兼顧到使用者佩戴過程中的舒適性問題[4]。發給20名志愿受試者試用評價結果:該口罩以外科口罩為雛形,但鼻部改良為微拱形設計,內部空間較大;鼻翼處內置的鐵絲可有效保證口罩塑性;口罩可完全包裹口鼻下頜,呼吸活動時閉合完好,鼻側、口側無漏氣現象;呼吸阻力較小,重量輕,經過滅菌處理佩戴衛生,使用效果較好。
1.1.3 性能試驗
委托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據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標準[5],進行無紡布口罩性能試驗。①合成血液穿透:2mL合成血液以120mmHg(1mmHg=0.133 kPa)的壓力噴向口罩樣品外側面后,內側面未出現滲透。②細菌過濾效率:樣品的細菌過濾效率96%~98%。③顆粒過濾效率:樣品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64%~68%。④壓力差:口罩兩側面進行氣體交換的壓力差平均為1 Pa。⑤阻燃性能:口罩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離開火焰后燃燒<1 s。⑥無菌:送檢口罩符合無菌要求。
該防護帽使用單層無紡布制作,以外科手術帽為模型,模板尺寸為頂部直徑23.0 cm,帽圍長71.0 cm,寬19.5 cm,見圖3。將裁剪好的無紡布帽頂與帽圍從內面依弧度閉環縫合,帽圍下側做系帶設計,方便佩戴者調節松緊度。該防護帽,采用系帶可調節的設計理念,方便佩戴者依據自身頭型和發量調節松緊度,佩戴方便,包裹性好,得到試用者的一致好評,見圖4。

圖3 外科手術帽模型

圖4 自制防護帽
使用單層防水無紡布制作,仿長方形塑料袋裁剪,開口處做系帶設計,方便使用者穿脫。
疫情期間,消毒供應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非常重要,輔助醫學裝備部為臨床科室下送外科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在有限的防護用品中先后支援臨床科室防護衣、手術衣、紗布等,緩解兄弟科室物資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指出,該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6]。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提出,特定行業人員工作期間,應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口罩上崗[7]。在物資供應緊缺的情況下,使用功能等效的其他替代品能有效地開展防控工作[8]。為減輕防護用品的供需壓力,把物資留給臨床一線最需要的人。我科自制的口罩等防護用品為非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在非病人聚集區域使用。將符合標準的醫用個體防護裝備留給臨床一線的醫生、護士和醫技人員。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中,防護用品類應急物資是醫護人員保護自身健康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基本保障[9]。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暴露出醫務人員安全防護的問題,存在過度防護與防護不足的兩種傾向[10]。個人防護不足或缺乏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而防護過渡同樣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11]。疫情防控期間,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按二級防護標準進行[12]。同時,加強對防護用品的管控,減少防護用品的流失[13]。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一個獨立、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科室,承擔著醫院無菌物品供應等后勤保障工作,工作人員一定要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特性及消殺方法,通過規范培訓掌握防控知識[14]。疫情暴發后,科室嚴格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高度重視人員培訓及醫用防護用品的管理。護士長組織全科人員參加各類專項培訓,實時掌握最新的疾病防控重點[15]。安排豐富經驗的護士對工作人員進行授課,進一步加強每位工作人員理論知識的掌握[16]。不建議組織大規模講座形式,培訓形式可多元化,如利用網絡、微信、宣傳手冊、拍攝視頻、組織答疑等形式。如必須開展應控制參訓人員數量,所有人員佩戴好口罩,人員保持 1 m 以上的安全間距[17]。護士長還應對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引導,以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不隨意傳播未知信息,緩解恐懼和焦慮心理[18]。
持續提升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加強環節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率的一種有效措施[19]。鑒于武漢已經出現醫護人員感染情況,感染者均不是來自發熱門診、感染科等高危科室,普通醫護人員亦為感染高風險人群[20]。我院作為省級定點發熱門診,消毒供應中心臨危受命,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對相關科室進行培訓: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肺炎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具)或物品,應就地進行消毒預處理后再進行轉運[21];幫助科室制定臟污醫用織物與器械的處理流程圖;在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設置了“新冠”處置專區;增加護目鏡收送頻次等[22]。為防止院內感染起到了消毒供應中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