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華,袁華君,肖志勇,李 胖,康石墻,王橋生
氣管切開術是挽救因呼吸道梗阻導致呼吸困難的重要手段[1-3]。重癥腦卒中病人因神經系統損傷,可能會出現意識障礙,嚴重可導致昏迷[4]。為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需進行氣管切開以恢復呼吸[5]。臨床常采用機械通氣或者氣管內吸氧進行氧療。目前氣管內吸氧其吸氧管的固定一般采用普通吸氧管尖端接尼龍針頭軟管,彎折插入氣管切開套管內,用醫用膠布在氣管切開套管外壁纏繞幾圈予以固定。但這種固定方法存在以下問題:病人咳嗽時較強的氣流容易將吸氧管尖端從氣管切開套管內推出;吸痰時,上提吸痰管容易將吸氧管的尖端帶出氣管切開套管口平面;咳嗽時噴出的飛沫容易將氣管切開接口處的外壁打濕,使膠布粘接不穩而脫落,進而使吸氧管脫落;吸氧管脫落后容易沾染細菌,重新插入接口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吸氧管脫落后,護士需要重新更換吸氧管,重復固定操作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吸氧管采用膠布固定在氣管切開套管的外壁上,當病人需要搶救或常規用簡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時,如膠布未被打濕,則難以在短時間內撕除,不能對接簡易呼吸囊接口行輔助呼吸,耽誤搶救病人的寶貴時間。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對普通吸氧管的前端進行了改造,設計了以人工氣道吸氧管夾(見圖1)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氣道吸氧管,并驗證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圖1 人工氣道吸氧管夾
選取某三級醫院重癥醫學科2018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重癥腦卒中行氣管切開套管內吸氧的病人作為試驗組,使用人工氣道吸氧管進行氣管內吸氧;選取2018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癥腦卒中行氣管切開內吸氧的102例病人作為對照組,使用普通吸氧管,尖端接尼龍針頭軟管,彎折插入到氣管切開套管內,用醫用膠布固定在氣管切開套管外為病人吸氧。其中試驗組男59例,女39例,年齡45~89(58.25±9.62)歲;對照組男61例,女41例,年齡38~91(54.32±10.46)歲。兩組病人經充分評估后行氣管切開套管內吸氧,觀察時間為1周。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危重病人病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Ⅱ)評分等一般資料及監護護士的技術職稱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兩組病人本人或監護人對研究設計的治療、護理以及使用工具等均知情同意。
1.2.1 試驗組
監護護士手衛生后戴手套,將人工氣道吸氧管的一端接濕化瓶,調節氧流量,另一端利用人工氣道吸氧管夾的主級彈性夾體卡住水平面氣管切開套管口,將次級彈性夾體“S”形彎曲段4~6 cm插入氣管切開套管內,次級彈性夾體“S”形彎曲段卡住了縱向氣管切開套管口,見圖2;氣管切開套管口外蓋濕潤的生理鹽水紗布;床頭抬高30~45°;根據痰液的黏稠分度遵醫囑予以間歇性氧氣霧化;評估病人肺部情況間斷予簡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氣管切開行常規護理。

1-主級彈性夾體;2—次級彈性夾體。
圖2 吸氧管夾插入氣管切開套管圖
1.2.2 對照組
監護護士手衛生戴手套,將普通吸氧管的一端接濕化瓶,調節氧流量,另一端用無菌剪刀剪斷吸氧管的前端連接去掉針頭的無菌尼龍針頭軟管,將尼龍針頭軟管彎曲4~6 cm插入氣管切開套管內,用醫用膠布將尼龍針頭軟管固定在氣管切開套管的外壁上。其余治療及護理同試驗組。
①吸氧管尖端脫出氣管切開套管的情況指平均每班(8 h)每例病人出現吸氧管尖端彈出并高于氣管切開套管水平面或吸氧管與氣管切開套管分離現象的頻次。②監護護士固定吸氧管的時間指平均每班每例病人固定吸氧管所耗費的時間,從手衛生戴手套開始計時,包括吸氧管尖端彈出,監護護士需要戴手套將吸氧管尖端插入到氣管切開套管內所用時間及吸氧管完全與氣管切開套管分離時,監護護士需重新更換吸氧管并固定所耗費時間。③肺部感染發生率:取兩組病人氣管切開套管內吸氧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右肺中葉或左肺舌葉作為灌洗部位獲取下呼吸道標本做培養,以第1天的培養結果為觀察基線,觀察后3次培養結果與基線的差異。取后面3次培養結果有陽性且與第1次培養結果不相同的病人作為肺部感染新發人群。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定量資料的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未見吸氧管尖端脫出氣管切開套管口平面的情況,對照組平均每例病人每班發生11.56次,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試驗組每例病人每日更換1次吸氧管,耗費時間(1.02±0.26)min,對照組每例病人每班固定吸氧管耗時(21.56±3.82)min,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試驗組21例病人肺泡灌洗液細菌培養結果陽性且不同于基線培養結果;對照組57例病人肺泡灌洗液細菌培養結果陽性且不同于基線培養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人工氣道吸氧管前端的吸氧管夾采用2個彈性夾體,固定牢靠,不僅解決了傳統固定的吸氧管隨著較高氣流沖擊易脫出未被護士及時發現而導致病人缺氧的問題;也可降低醫護人員因高頻率固定氧氣管、手衛生不到位接觸氣管導管接口而帶來的交叉感染的發生率;減少了因頻繁更換脫落的吸氧管而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并且人工氣道吸氧管固定無須膠布,只需將彈性夾體按要求在人工氣道接口處卡好即可,護士操作簡單,一方面減少了滋生在被痰液污染膠布中的細菌的定植;另一方面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較長時間固定吸氧管帶給病人不舒適的刺激;而且不用膠布固定的吸氧管易拆除,氣管切開套管易對接簡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或輔助呼吸,為搶救病人爭取到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