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加桂
圖1 平步青云
宏大的社會環境下,人是一個十分渺小的個體,人的種種行為方式構成了社會整體,同時社會的運行又反饋到一個個獨立的人。在藝術領域這一點也同樣適用,只不過從事藝術創作者的人相對于整個社會人口數來說依舊屬于極少數,所以社會之于藝術的影響要反饋的更為深刻,而藝術創作者也以此作為自身的使命,爭相創作具有社會性,能夠代表本身所處時代的藝術作品。創作主題與造型之間的關系,必然要考慮到社會以及時代的因素。
傳統紫砂壺有著自身的風格特色,就是看起來更“古”,這種特點一方面為紫砂壺的造型披上了古典文化的外衣,使其在意境的延伸上更具優勢,但是傳統紫砂造型天然的與現代生活有所沖突,而伴隨著當代社會文化的高速變化,一些新穎的題材不斷涌現,為傳統紫砂壺藝開拓了一種全新的造型語言。這些形體上的改變更加為當代人所熟悉并理解,同時這類塑造又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紫砂壺的工藝文化特點,處于一種顯著的過渡狀態。
從各種全新造型不斷出現并為人所接受的現實狀況來看,當代紫砂主題與造型的變革已然正在進行,全新的紫砂壺造型將不再完全依賴自古傳承下來的古典輪廓,而是一種全新的,更為簡單易懂的現代形體語言。圖1“平步青云”就是以此種理念制作而成的,天空化作抽象易懂的太陽和云霧,將形體疊加后產生的律動融合在紫砂壺自身的結構之中,從而塑造出了全新的形體形成邏輯。
壺的造型采用全手工成形方法,同過去的圓形器的成形方法一樣,將泥條打成泥片,圍攏鑲接成身筒。形體變化主要集中在壺肩以及口蓋之間的銜接處理,在壺肩的塑造上帶有顯著的壓身筒成形的痕跡,實際上這一道圈線并非采用傳統的壓身筒法來制作,而是疊加了口蓋的制作方法,將原本用于制作壺口蓋的制作方法來進行壺肩的塑造,如同制作了雙重的壺口,制作第一塊滿片封口以后將生坯靜置一段時間,待脂泥干透滿片牢固之后,測量好距離將滿片裁切,其切口即壺口,這一步驟的關鍵點在于對坯體整體的濕度控制,以及壺肩口之間的距離把控,壺肩不宜過寬,寬則口小,亦不宜過窄,要根據壺身的高度來判斷這一距離,壺高則口要適當縮小,壺扁則壺口要適當放大,壺肩與壺蓋之間的層次合適,才會顯的和諧有序,其形體語言才能夠說得通。
正因為壺肩線與壺蓋的大小同壺身高度相應變化,所以壺鈕倘若直接鑲接于壺蓋上就會顯得比例失序,在“平步青云”上,為了凸顯出層層向上的層次感,壺鈕之下置鈕座,其大小變化,可以根據壺蓋與壺肩之間的對應比例關系適當的放大縮小,在鈕座之上的壺鈕則可以適當的跳出這種層層向上的形體變化,以圓形珠鈕本身適應壺蓋的大小,這樣一來鈕蓋之間顯得大小合宜,且上下形體遞進的變化亦更通暢。整個身筒從壺身開始,壺肩圈線、壺口圈線、鈕座圈線如同一層層云團塑造的階梯,最終到達圓形壺鈕,讓其高居于青云之上。當使用茶壺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提蓋的動作,這一含義也就順著這一動作,清晰明了。
“平步青云”的壺身輪廓如同一個整體,用自身的造型將主題表露無疑。壺流和壺把勢必不能游離于整體造型之外,要以自身的形體輪廓融匯于整體的主題之中,這時需要思考壺體本身主題所塑造的造型語言具體表現的是什么,壺流和壺把就需要結合自身結構來進行主題上的衍生變化。所以壺流和壺把采用暗接的方式,盡可能的融入壺身輪廓之中,前塑二彎流,后配耳折把,壺流的造型在這里追求的是簡潔流暢,壺把的處理就顯得有些與眾不同,耳把分兩段,把尾帶孔如同如意。這樣的塑造一方面是為了平衡二彎壺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壺把末端并不宜采用暗接的方式與壺身融合,既然不能虛化自身,就必須讓自身形體變化以此呼應主題,而云霧是高不可攀的,壺把在末無法提升高度,所以需換一個角度以質取勝,而從古到今國人尚玉,如玉亦可寓人,玉是高貴的,以此鑒人更是鑒物,為造型賦予了多重含義,在不破壞整體造型平衡的情況下,這細微處的變化增添了整體的趣味性,擴充了主題的深度。
“平步青云”壺展現了紫砂壺簡潔、流暢的形體語言,用形體語言渲染主題,并用局部微小修飾來呼應主題,這種主題與造型之間的關系,表現出當下時代傳承與創新的主旋律,彰顯了紫砂藝術本身的魅力,發揮出了紫砂壺孕育時代風格的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