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飛
圖1 青銅式蓮紋壺
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代表著不同時代的中國人審美觀念的發展與演變,是民族文化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世界藝術殿堂展示著古代中國的實踐與智慧。紫砂壺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件陶制手工藝品,對于喜愛飲茶與茶道文化的中國人來說,紫砂壺是手工藝人與茶道愛好者長期探索實踐下的產物,是中國古典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明了自然、文化、文學在中國傳統藝術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紫砂壺于明朝正德時期開始大量出現,以中國“陶都”——江蘇宜興丁蜀鎮為核心,誕生了一批批杰出的紫砂壺作品。早在紫砂壺誕生之前,丁蜀在陶器制作方面已相當成熟,加之這一地區人文氣息濃厚,都為紫砂壺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紫砂壺常從其他藝術品形式或自然中吸取營養,具有一種綜合的、多向度的美感,圖1這件“青銅式蓮紋壺”便是這樣一件古典韻味濃厚又包含創新價值的作品。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器皿,具有一種莊嚴肅穆、華麗大氣之感。“青銅式蓮紋壺”是對青銅器造型及氣息的一種復現。壺身以四方壺造型為基礎,運用四片一樣的泥片拼合成立體的壺身,再對線與面的弧度進行處理,使壺面與棱線形成圓潤有度的拋物線,達到一種端正大方,雍容華貴的視覺美感。四方壺是紫砂壺中的經典造型,以方圓相當為特點,棱角對稱的工藝充滿幾何感,用四方壺造型來凸顯青銅器氣質體現了中國古典藝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從整體上奠定復古美,使觀賞者欣賞到青銅器柔美的一面與紫砂壺硬朗的一面,在對傳統繼承的同時包含創新價值。
與嬌小但氣勢磅礴的壺身相對應的是簡約、厚重的壺嘴、壺蓋與把手部分。此壺壺嘴與把手造型傳統,線條優美,體現了紫砂壺工藝的基本要求。從大小上看,壺嘴由壺身中部向上延伸,占據壺身的上半部分,把手則幾乎貫通整個壺身,這樣的設計使壺體具有舒展之感,強化了青銅式的藝術效果。厚重的半圓形壺蓋沉穩有力,中央的圓珠形壺鈕與壺蓋、壺身大小是形成一定比例的,保證了壺的重心平穩。我們可以看出紫砂壺結構的巧妙,它的各部分設計是圍繞同一個中心展開的,可將壺身四方壺特征襯托的更加清晰,于簡約之中凸顯個性鮮明的氣質。
蓮紋通常指蓮花花瓣紋樣,在紫砂壺之中,蓮紋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自然花卉紋線裝飾,一方面蓮花紋樣十分美觀,另一方面蓮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高潔的品性,是人格塑造中的一種追求。此壺蓮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壺蓋處,圍繞壺鈕雕刻出均勻的蓮花瓣,從上方俯視壺蓋就如同蓮花蕊。另一部分集中于壺身上部,以雙紋、單紋交替形式出現,其中雙紋部分的尖端是向外掀起的,突出于壺面之上,具有立體效果,更有著獨特的手感。壺身處與壺蓋處的蓮紋結合起來猶如一朵盛放的蓮花,凸出的部分恰好使蓮花形成一種聚集的感覺,增加了蓮紋的生動性。
無論是對于青銅式的仿造還是對于蓮紋的利用,此壺通過一種合理分配呈現出一種較強的復古美,再配合棕紅色的細膩壺身,將中國古典那種精湛細膩而又自然樸素的美感呈現的恰到好處。從整件紫砂壺上看,最為復雜的就是凸起的蓮紋部分,其他各部分都是簡約明快,清爽宜人的,有利于欣賞者從中欣賞青銅器之端莊、四方壺之巧妙與蓮花之自然美,三部分統一于一體,所展現的是中國古典藝術與文化的華美畫卷。
青銅器、紫砂壺、蓮花看似是三種完全不相干的事物,在“青銅式蓮紋壺”中展現了三者結合所構建的復古美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由傳統中產生一種創新價值。紫砂壺藝術的發展要從古典美學中吸取營養,以優秀傳統文化做支撐,發掘出其中的新意,才能促進紫砂壺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