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外賣江湖不平靜。
日前,順豐殺入外賣行業,其在順豐同城上線了自己的小程序“豐食”。跨界外賣引發業界關注,無疑也將對已經形成寡頭優勢的美團、餓了么的市場格局構成沖擊。
有觀點認為,此時順豐切入外賣市場,無疑是看中了疫情階段餐飲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堂食受限,外賣經濟如火如荼。順豐入局會對現有外賣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美團慌了嗎?
順豐方面并未回復記者關于此時入局外賣的意圖,但其對于外賣市場的“野望”顯而易見。
據了解,疫情期間,各地政府積極推廣團餐,為企業正常復工提供支持和保障。《中國團餐行業供應鏈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國內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萬億元,其中,團餐占據30%市場份額。
據艾媒咨詢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將增長12.67%,今年有望達到1.69萬億元。
疫情期間,如何降低送餐期間的感染風險,同時滿足企業員工用餐需求,成為餐飲業需要克服的難題,因而團餐營運而生。企業團餐也成為餐飲企業爭相爭奪的香餑餑。疫情之下,催生了團餐的火爆,而此前,團餐一直處于空白狀態。
據了解,真功夫、老鄉雞、西貝莜面村、云海肴、和府撈面等都已經入局團餐領域,并且成為疫情期間外賣訂單的主要來源。
順豐繞過個人外賣領域,從團餐入手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8億,占網民整體的44.0%;在一二線城市,美團外賣份額達51.8%,餓了么為47.4%。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順豐入局外賣行業并非新聞,它在過去就已經有長足的準備了,在去年順豐把同城業務獨立出來,就已經和很多餐飲公司合作,包括一些咖啡品類,也開始與順豐合作,順豐已經有過這種為餐飲企業提供配送的經驗,也積累了一些資源,所以順豐做這件事情,相對于其他公司要容易一些。
在順豐發布“殺入”外賣消息的當天,其主要競爭對手美團點評提前慌了。5月11日當天,港股美團點評開盤后高走,但不久后,股價掉頭向下、迅速跳水,股價也從漲2%左右到突然翻綠。截至午盤11點40分左右,股價跌幅超2%以上,短短半天,振幅就超4%左右。從最高價114元到最低價108元,市值一度跳水約350億港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順豐在推廣期間,為了吸引商戶入駐,打出了商家“免費上線”的口號。這是吸引商家入駐的重要手段。在此優惠下,豐食上已有近百家知名餐飲企業入駐,包括必勝客、德克士、真功夫、吉野家、達美樂、云海肴、西貝、周黑鴨等。
順豐的這一“免費”行為,有著明顯的搶奪商家的意味。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團點評因為高傭金,陷入與商家的沖突矛盾中。
其實,疫情之下,美團點評平臺與商家的矛盾在進一步擴大。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公開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直指美團外賣涉嫌壟斷、高額傭金、不公平競爭的等諸多問題,呼吁美團外賣取消壟斷條款,減免高額傭金,要求美團對商戶降傭5%。
這封《交涉函》將美團點評推上輿論漩渦,一時間,美團點評成為眾矢之的。
4月13日,美團點評發布公開回應稱,2019 年美團外賣八成以上商戶傭金在10%-20%,傭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其中第四季度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2毛錢,占收入的2%。
對于美團點評的回應,4月15日,廣東餐飲協會再度發布聲明稱,美團外賣在回應中公布的某些數據并不準確,同時再次呼吁美團取消排他限制,期待美團點評在4月17日之前,給出一個有實質意義上的回復。
事實上,這并非是餐飲協會第一次呼吁外賣平臺減少傭金。此前的山東、重慶、四川等地餐飲協會也發布過呼吁美團點評降低傭金費用的公告。
4月18日,廣東餐飲協會和美團點評共同發布聲明稱,雙方已經達成協議,美團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范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在特殊時期美團面臨自身經營困難,仍將繼續對優質餐飲商戶返傭扶持,加大補貼投入,希望帶動商戶訂單恢復,提升消費信心,帶動行業復蘇。
至此,沸沸揚揚的高傭金一事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但是圍繞外賣平臺的高傭金話題,卻沒有就此停止探討。
疫情之下,餐飲業已經不堪重負。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顯示,2020年1-3月,全國餐飲收入60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跌44.3%。
在此背景下,外賣幾乎成為所有餐飲業的救命稻草。但是美團點評的高傭金之下,這根救命稻草不那么好抓。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個大型商超內,一家連鎖的煎餅商品老板告訴《商學院》記者,目前跟美團點評合作,一些營銷推廣活動,比如紅包補貼等等都是平臺從商家這里扣除。“我們在美團上基本不賺錢。”該老板說道。
知乎上一位商家也說了上述問題,其實早在疫情之前,美團的傭金就已經開始大幅度上漲了,從最初的8%,到2018年前后的16%,再到2019年的22%,如果入住了其他平臺,還要上漲到30%。這位商家表示,但是高傭金也還能夠忍受,問題是,高抽成并非唯一的負擔,年服務費,平臺時不時的優惠活動,都需要從商家扣錢。
根據央視財經報道,一般餐飲業的毛利率在30%~40%之間。假如毛利率為30%,那么每100元收入利潤為30元,如果按照2019年22%的傭金,那么就要給美團22元,剩下8元。美團點評抽走了商家利潤的一半以上。
一位會計人士分析到,傳統餐飲行業成本采用的是門店租金+店員+原料加工+日流水/門店面積計算方式,從成本投入的角度上看,是薄利的,實際的盈利則是原材料加工的附加值>租金+人力+原材料成本之和這種方式。
但是線上的外賣模式可以突破門店面積這一根本經濟效益壁壘,翻臺率/高峰期的概念也被顛覆改變。然而這些原本的經濟壁壘比如資金、租金、門店面積與覆蓋率被外賣平臺用營銷推廣方式來替代,導致商家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外賣平臺的高傭金,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這背后,是美團點評乏力的增長現狀。財報顯示,美團2019年全年傭金收入高達655億,與2018年相比,增長39.6%;而2019年美團活躍商戶數為620萬,2018年活躍商戶為580萬,同比增長7.1%,相對于傭金收入,活躍商戶數量的增長在放緩。
2019年其交易用戶數目約為4.5億,2018年該數據約為4億,也就意味著,2019年其用戶增長只有約0.5億,交易用戶數據同比增長為12.5%。而2018年這一數據為29.3%,顯然,美團點評的用戶增長在放緩。
用戶增長放緩,活躍商戶增速也在放緩,但是傭金收入卻高達655億,同比增長39.6%。傭金幾乎成為美團的主要營收來源。財報顯示,美團點評餐飲外賣收入占比為56.2%,到店、酒旅業務占比為22.8%,這也就意味著,餐飲外賣仍然是美團點評的主要營收來源,尤其是傭金,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雖然美團點評公開回應稱, 傭金大部分用于支付騎手工資,但是這一說辭,并不能安撫被高傭金困擾的商家們。
同時,對手也“不消停”,2020年3月份,阿里本地生活線上召開“2020年商家大會”,在此前多項商家抗疫扶持舉措基礎上,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再宣布多項商家賦能新計劃,同時表示,繼續將傭金保持在低于行業3%-5%的水平,扶持商家抗疫的優惠貸款利率比其他平臺低50%。
在傭金問題是,餓了么的傭金本身一直低于美團點評,而另一邊,新入局的順豐正在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外賣這塊兒大蛋糕。
核心業務遭遇挑戰,美團點評還能如此淡定么?《商學院》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美團點評方面,但是截止到發稿,并未收到回應。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認為,傭金這一事情目前尚無解。“疫情發生以來,對美團平臺、騎手、商戶的影響特別大,都在虧錢,在承擔損失的前提下,讓美團讓步,或者商戶上不,或者說平臺商戶聯合起來讓步,這個難度很大。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涉及到外賣這整個鏈條上的每一環節,需要整個鏈條都動起來。”
“商戶大部分成本來源于房租,如果我們呼吁房東減免房租,房東會說我們需要向銀行還貸款,我們不能呼吁銀行在還款上減少利率,或者延緩還款時間。只有這個鏈條轉動起來,高傭金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這一事情,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受害者,疫情發生以來,尤其是最嚴重的二月份,每個人都隔離在家,業務無法開展,損失是無法避免的。”丁道師說道“我們需要把本質的問題問清楚,才能想到解決之道。”
丁道師認為,平臺與商戶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一旦商戶倒閉了,那么美團距離倒閉也就不遠了,幾百萬騎手也將失去就業機會。“所以說這一行業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Q3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餓了么交易額占比27%,而美團外賣交易額占比達65.8%,遠超餓了么。
所以一些商家在入駐了餓了么之后,發現其所帶來的訂單并不如餓了么高,因而退出餓了么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其實商戶沒有任何忠誠度,他們很現實,不管你傭金高還是低,一個總的原則是在哪個平臺能賺到錢,哪個平臺賺錢多,就以哪個平臺為準。”丁道師說道。“商戶用腳投票。”
艾媒咨詢總經理張毅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如果一味地讓外賣平臺降低傭金,那么意味著外賣平臺沒有足夠的利潤,外賣小哥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那么只會令餐飲企業,包括大型餐飲企業和原有小型企業學上加上。“所以解決好這個問題,不能老盯著傭金本身,如果這個傭金本身能夠讓外賣小哥有積極性,讓大部分餐飲企業獲得利潤,從而有積極性,那么就能得到一個相對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