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紅
摘要:近十年來,我國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然而制造業企業發展明顯滯緩,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附加值低,勞動力成本高,資源浪費嚴重,導致利潤低下。在這樣發展背景下,對企業提效降本的要求尤為強烈,財務標準化管理隨之應運而生。財務標準化管理對企業內部控制有著重要影響,企業可借助這一重要手段,提高財務管理質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財務標準化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已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將業務與財務科學有效地融合,不但可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筆者所在的單位位于杭州綜合保稅區,原是東芝旗下的一家規模較大的制造型企業,于2018年被日本夏普收購并更名。企業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筆記本電腦并提供售后服務和研究開發。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探討如何實現財務標準化管理。
一、財務標準化管理的定義
財務管理標準化是指圍繞企業管理的總體目標和方針,在遵守企業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業務開展情況,設置合理的財務架構,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財務管理標準化體系,統一組織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通過財務標準化管理,規范業務開展,加強內部風險的防控,使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經營活動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二、企業財務標準化管理的核心內容
(一)財務架構標準化
財務架構包括人員的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
1.人員根據職能劃分為財務課、稅務課、成本管理課。
(1)財務課職責是在企業會計準則的指導下,制訂企業內部的各項財務管理規章制度;負責企業成本中心和會計科目的設置和管理;負責費用報銷,總賬、固定資產、應收和應付的管理;負責保險申報、清算、索賠事宜的處理;負責外匯買賣和匯兌風險的管控;負責各類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的編制;負責申請各項政府補助,如技改補助、固定資產投資補助、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獎勵等;負責外部審計和內部經營監察的應對;負責企業內控管理。
(2)稅務課職責在會計準則和稅法的指導下,制訂各項稅務管理規章制度。負責企業各項稅金的計算、計提和申報;審核各類發票的合規性;負責申請水、電、氣退稅及代扣代繳手續費的返還;負責編制稅務局要求的各類報表;負責非貿易納稅的計算和申報;負責年度匯算清繳;負責轉讓定價調查應對和稅務監察應對;負責研發加計扣除項目的應對。
(3)成本管理課職責在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負責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各部門的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控制和考核;制訂資金計劃、追蹤資金收支落實情況、分析收支差異;負責產品的報價管理;負責料、工、費差異分析;負責各產品別的損益管理;負責各類報表的制作。
2.在業務職能明確的前提下,細分各崗位職責,明確各崗位的任職資格、工作內容和權責范圍。
(1)財務崗位分通用崗位和特殊崗位,各崗位根據級別不同,有不同的學歷、專業技能、年齡、工作經驗和年齡要求。
(2)根據財務工作的頻率(年度、月度和日常工作),合理分配工作,到崗前明確員工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同時,每半年根據企業的戰略方針設置部門的工作重點,分解成每個員工的工作目標,用目標管理卡考核員工的績效,對于表現優異的員工,有額外的績效獎勵。
(3)企業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員工入職前要進行入職培訓,介紹企業的概況、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員工守則、ISO質量管理體系;入職后進行上崗培訓,明確崗位職責、交接工作內容;每年必須參加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同時員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參加企業內、外的財務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財務制度標準化
企業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為準繩,堅持全面、統一的原則,在集團財務制度的指引下,制訂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用以規范各項日常業務的開展。
企業從實際業務需求出發,結合風險管理要求,制訂權限基準規程。規程按部門、項目、內容、金額進行權責劃分。其中企業經營管理、組織、制度變動等相關的重大事項,須經董事會或經營會議決議通過;日常業務管理權限下放到各部門,但根據層級課長—部長—總經理,分層設置審批額度。權限基準規程細化了企業內部管理層級,明確了審批權限,有助于防控財務風險。
在財務管理制度執行過程中,企業設置專門的財務崗位進行檢查、監督,定期收集制度改進意見,根據經營方針和業務變化,及時完善和修訂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制度與時俱進,真正成為實現財務標準化管理的利器。
(三)財務流程標準化
企業在J-SOX內控體系搭建的過程中,梳理了重要的財務流程,建立標準化的流程管理,針對不同的風險點,進行有效控制。
企業以業務為導向,從對報表有重大影響的會計科目的出發,考慮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改進的可行性確定實施標準化的財務流程。首先,篩選出有重大影響的科目;其次,組織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通過溝通、訪談、調研梳理和確認整個業務流程;再次,標識業務流程的風險點,評估現有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對于有缺陷的控制點進行糾正。
梳理的關鍵流程如下:①采購支付流程標準化;②產品完工入庫流程標準化;③存貨管理流程標準化;④銷售收款流程標準化;⑤財務決算流程標準化;⑥報表報送流程標準化;⑦稅務申報流程標準化。每個流程都編制了相應的說明文、流程圖、風險控制列表和職責劃分列表,以明確對標準化流程進行有效管理。
三、企業財務標準化的積極意義
企業內部業務復雜,流程繁多,財務標準化管理對重要的企業內部業務流程進行了有效梳理,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管控,防范了風險,提升了企業內部管理水平。通過標準化的流程說明文,銜接和引導各部門開展各項業務活動,清晰的業務流程、明確的權責分工,將極大地降低人為因素帶來的差錯。財務標準化流程與內控結合,可以確保各項業務合規進行,高效完成。財務標準化管理也是財務由核算會計將向管理會計推進的一個重要進程。
四、企業財務標準化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務標準化管理的認識不足
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是伴隨內控體系建立而產生的,雖然結合了企業的實際業務情況,但缺乏相對長遠的規劃。財務標準化流程建立后,缺乏良好的業務部門反饋通道。很多時候感覺就是財務人員的標準化管理,當業務發生變化時,相關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沒有及時更新文檔,而是需要財務人員定期去跟催和提醒,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
(二)財務標準化管理過于形式化,人員專業知識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是讓員工兼職在做財務標準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員工專業知識有待提升,從管理層到員工的重視度還不高,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很容易變成一項定期“作業”,每年企業根據審計需求依葫蘆畫瓢地走一遍流程,以追求沒問題為目標,導致標準化管理形同虛設。
五、企業財務標準化管理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業務部門反饋通道
財務標準化流程建立后,企業運營需要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財務與業務部門建立良好的反饋通道必不可少,有利于雙方及時共享信息,相互監督,協調發展。
(二)加大財務標準化管理的執行力度
財務標準化流程建立后,企業管理層要提升重視度,加大執行力度,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開展各項業務。當企業的經營方針發生變化時,要及時更新財務標準化流程,這樣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為企業財務標準化管理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三)提高財務標準化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
企業應通過定期的專項培訓、企業內部研討、業務分享等形式,提升標準化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為財務標準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總結
財務標準化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作。流程建立后,重點是以標準明確管理目標,以流程固化管理程序,將合理規范的流程上升為財務標準,推動企業制度的建設,提升整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財務標準化管理,逐步實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讓企業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王麗彬,何權.試論企業財務標準化建設[J].企業技術開發,2011(02):130-132.
[2]榮立明.財務規范化管理對公司治理的意義[J].中國市場,2014(2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