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管理的作用越發突顯,同時也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斷提升。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鄉鎮財務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財務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鄉鎮財務管理的情況進行分析,就鄉鎮財務管理對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提出一些提升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建議,旨在促進鄉鎮經濟效益增長。
關鍵詞:鄉鎮;財務管理;經濟效益;問題;措施
在鄉鎮經濟管理中,財務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始終貫穿于鄉鎮經濟活動中。鄉鎮財務管理主要是對鄉鎮資金的運作進行預測、分析、規劃、監督和控制,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同時也是對機體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綜合的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便是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可以保證農村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能夠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的建設。可見,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要加以重視,并提升鄉鎮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鄉鎮財務管理的內容與目標
財務管理是綜合管理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集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而鄉鎮財務管理實質上是對鄉鎮資金進行綜合管理,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工作實施的前提和保障便是鄉鎮財務管理,通過高效的財務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促使農村經濟效益上升。在新時期下,要全面觀察落實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從而促進鄉鎮經濟健康發展,只有真正地落實鄉鎮財務服務到位,才能夠為鄉鎮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前提保障。
鄉鎮財務管理的目標涉及的內容較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應當構建合理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構建的制度符合鄉鎮經濟發展的要求,開展的財務活動也要嚴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來實施,從而保證鄉鎮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鄉鎮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鄉鎮經濟的健康發展;第二,要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此調動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認真對待日常的財務工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確保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鄉鎮經濟發展格局也隨之變化,鄉鎮財務管理工作除了要完善和貫徹落實各項管理制度之外,還需要全面地掌握財務運動情況,及時對鄉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以此不斷完善鄉鎮財務管理制度,促進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二、財務管理對鄉鎮經濟效益的影響
(一)規范了鄉鎮資金的使用
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實質上是保證鄉鎮集體資源和資金的合理配置,這也是鄉鎮各項資金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從而促進鄉鎮的經濟發展。目前在鄉鎮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都是鄉鎮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產業類型,而且這三種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相應的資金保障,而鄉鎮財務管理則是立足于鄉鎮經濟的實際情況,優化資金管理,并落實各項管理制度,以此規范鄉鎮資金的合理使用,為鄉鎮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鄉鎮財務管理工作不僅規范了鄉鎮資金的合理使用,同時也保證了鄉鎮資金的安全性和全面性,確保各項資金都能夠落實到位,從而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
(二)強化了鄉鎮資金預算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鄉鎮資金預算屬于財務管理的范疇,而高效的鄉鎮資金預算同樣也能夠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再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高效的鄉鎮資金預算也能夠推動鄉鎮財務管理的發展。通常情況下,在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其在生產經營環節會進行預算管理,包括月度預算、季度預算以及季度預算,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資金的有效分配。同時,在鄉鎮企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會通過資金預算與實際的情況尋找鄉鎮財務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做好分析和解決工作,保證鄉鎮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為鄉鎮經濟創新變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保證了資金流動的合理性
在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下,資金是必須要具備的條件,而進行鄉鎮財務管理能夠有效發揮資金控制的作用,保證資金流動的合理性。同時,在新時期,要想提升鄉鎮的經濟效益,則必須要加強資金流動的控制,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響,鄉鎮資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不利于鄉鎮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改善這一問題,必須要重視鄉鎮財務管理,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保證鄉鎮資金的正常運轉,從而提升鄉鎮的經濟效益。
三、提升鄉鎮財務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的措施
(一)加強資金管理,充分發揮財政監督作用
鄉鎮財務管理工作主要是對鄉鎮集體資源和資金進行優化配置,因此要求強化資金的管理,保證各項資金的合理使用,從而促進鄉鎮經濟的健康發展。通過有效的資金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的落實,確保資金合理配置,各項資金也能夠合理使用,以此促進鄉鎮經濟發展。同時,加強資金管理,保證鄉鎮各項資金的合理使用,能夠有效提升鄉鎮資金的安全性,也能夠提升資金使用的效益性。
要想提升鄉鎮財務管理水平,還需要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的作用,財政監督的水平直接影響鄉鎮財務管理的水平,從而影響鄉鎮資金的安全性。落實和強化財政監督,能夠有效改善當前鄉鎮財務管理松散的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時期,要重視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獨立的鄉鎮審計機構,不斷完善財務監督制度,通過制度進行財政支出的嚴格審批,同時仔細核對財務賬目,并定期進行檢查和盤點。此外,注重鄉鎮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加強廉政建設,避免出現徇私舞弊或者貪污腐敗的情況,也要重點對白條抵庫的現象進行監督和管理,落實相應的責任機制,一旦發生此類情況則追究其責任人的責任,通過合理的懲處方式,規范其工作行為。
(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升會計核算能力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從整體上看,普遍存在財務管理制度落后于財會工作的情況。對此,各個鄉鎮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時,應當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發展的需求進行,確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前瞻性。此外,各個鄉鎮應當在充分了解自身發展的情況的基礎上,朝著財務管理信息化方向轉型,建立健全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并且加強內部財務人員的培訓和引導,滿足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要求。
提升鄉鎮會計核算能力,首先需要細化核算科目,明確核算的控制要點和業務財務審批流程,做到層層嚴格審核把關;其次要不斷深入研究,發展新業務,并優化核算方式,構建成本臺賬系統,確保核算工作的系統支撐,以此擴展核算范圍,及時發現核算中的異常數據,實現精細化管理;最后就是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日常核算的風險控制,強化風險意識,尤其資金支付風險,要定期開展檢查工作,提高核算質量,促使財務管理規范化。
(三)加強發票管理,完善會計核算體系
發票管理也是鄉鎮財務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鄉鎮還需要根據相關的政策規定,不斷完善發票管理系統,優化發票管理流程。同時,對于發票管理,還需要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票據管理,使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確保票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此外,根據鄉鎮的具體情況,落實發票登記制度,并嚴格管理發票登記簿,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提高發票管理的效果。
隨著新稅收制度實施,也給鄉鎮會計核算工作帶來許多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鄉鎮要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市場行情、業務特點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調整和優化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體系,保證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鄉鎮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樣也能夠進一步加強鄉鎮的稅收管理。
(四)嚴格控制資金的使用,提高會計信息素養
目前對于鄉鎮財務管理要求不斷提升,我國政府也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鄉鎮財政管理體系的完善,尤其是在財務監督方面,要求鄉鎮要全面掌握資金的流向,保證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也加強了鄉鎮資金的支付和分配的管理,切實保證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對此,相關的財政機構要加大資金調控調控,每一筆關于財政資金的項目都要如實記錄,嚴格控制財政資金的使用,以此提升鄉鎮財政管理水平。
在新時期,會計人員也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要不斷完善信用評級信息披露制度,加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避免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發生,采取多維度的監督模式,制定統一的監督措施,切實發揮監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建飛.淺談鄉鎮財務管理困境管窺與破局思路[J].知識經濟,2018(20):52-53.
[2]殷美麗.鄉鎮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的相關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240.
[3]馬慧鳳.淺談鄉鎮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