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春光明媚,風暖日麗,花都開了,草都綠了,趁著春光正好,去郊外踏青,走一走,看一看,放飛壓抑了一冬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今人喜歡做的事情,也是古人熱衷的活動。
春游,亦稱踏青、探春等等,是從先晉時期開始興起的,到唐宋時期盛行。人們結伴春游,除了觀賞山川河流,親近花草植物,游覽名勝古跡,像野炊、泛舟、蹴鞠、蕩秋千、放風箏、采百草、植樹、插柳,等等,花樣多到眼花繚亂。
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寄情山水,對著春光吟詩作畫,品茶野炊,陶冶性情,抒發情懷。山水派詩人謝靈運,可以說是山水田園詩的鼻祖,是狂熱的“驢友”,一生熱衷旅行。相傳他每次出游都相當講究,會全副武裝,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所謂的曲柄笠是一種帽子,因有曲柄,不容易被風吹掉。木屐則是一種鞋,用木頭做的釘鞋,人稱“謝公屐”。
謝靈運起點頗高,是謝玄的孫子,是王羲之的外孫,他對自己的才華頗為自得,曾自詡:“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只可惜他情商太低,又沒有政治天分,最終死于非命。
宋代大詩人陸游也喜歡春游,他春游選擇的地方不是山野郊外,而是去了沈家花園。春光明媚,花錦如舊,睹物思人,不禁想起當年的情景。園還是那個園子,花還是那些花兒,獨獨美人再無處尋覓芳蹤,不由得感慨起來,當真是人生如夢,匆匆易逝,什么都抓不住。
古代女子春游也堪稱一景,無論是深宅大院的“白富美”,還是小門小戶的“小家碧玉”,仕女、貴婦,趁著春色正好,領著丫鬟仆從出來放風,親近自然,徜徉在青山綠水間。
古代女子春游最喜歡蕩秋千,李清照曾寫過:“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鼻迕髑昂?,春光融融,正是蕩秋千的好時節。杜甫曾說“千里秋千習俗同”,說明當時蕩秋千是一項很時尚的休閑活動,曾經風靡一時。年輕的女子在秋千上隨風擺動,春風拂面,花草搖曳,在秋千上飛舞,豈不是很愜意?
除了蕩秋千,蹴鞠也是古代女子喜歡的休閑活動。清人李漁在《美人踢球》中寫道:“蹴鞠當場二月天,春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蹦切┤趿黠L、嬌喘吁吁的女子,在球場上變成了女漢子,滿臉的汗水,一身的灰塵,你搶我奪,好不熱鬧。
妙齡青年男女借春游之際,眉來眼去,相親會面、私定終身也是有的,這一點《詩經》里曾有過記載。先秦時的三月三,是專門設立的“上巳節”,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春游的好日子。青年男女在踏青時談談情說說愛,增加了彼此認識和了解的機會,相當于中國的情人節。
存有小私心的女子,借春游之際,渴慕遇到一個風流倜儻的少年,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艷遇”吧。春日出游,杏花被風吹落,剛好打在行人的頭上,這時節,田野上走來一個翩翩美少年。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我想嫁給他,從此和他相隨相守。哪怕后來他無情無義,我也不后悔。
春色好!還等什么呢?跟著古人去春游,這是一條貫穿了千年先民休閑娛樂的脈絡和生活方式的畫卷,吟詩、賞花、與花草植物相親相愛,全民狂歡。跟著古人去春游,體會一下古人的心情和樂趣,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