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堯
摘 要 軍人是一種特殊職業,常常面臨高強度、高壓力和高風險的環境,故其情緒很容易產生大幅度的波動。加強軍人情緒調適能力,對提升軍人心理健康水平,順利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更好地完成各項軍事任務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軍人 情緒 調適 心理學
一、軍人情緒特點
軍人常見的情緒困擾,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在此按照情緒出現的速度、情緒化反應的強烈程度、情緒化反應的持續時間,即情緒的3種狀態來探討情緒困擾的含義:
(一)因心境變化引發的情緒困擾
心境有3個特點:微弱、持久,具有彌散性。通俗地講,心境就是情緒底色,每個軍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心情好的時候吃什么都香,心情不爽的時候,面對美味佳肴也感到沒滋沒味;心情好的時候開個玩笑沒問題,心情不好的時候,開個同樣的玩笑后果可能很嚴重,由此也可以看出,心境雖具有持久性,但它也會發生變化。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意思就是碰到高興的事情,一段時間心情就會變好一點兒。反之,軍人遇到痛苦、難過的事情時,心情就會變得差一點兒。
(二)是因激情產生造成的情緒困擾
所謂激情,是指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有過情緒非常激動、沖動的體驗。在一些地方:經常會聽到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說法。這句話其實表達了對一些因勞累致死好人的感嘆。任何一個好人,大部分人都希望他能健康長壽,但同時也說明了有的好人壽命相對要短,令人惋惜。什么是好人?按照通俗的解釋,好人就是不計報酬,樂意助人;其意在于好人的生活比壞人更累,他需要人他人考慮,操心,忙碌;好人意味著他為人好,脾氣好,他們往往在應該傷心的時候,還要去輕聲的安慰別人;在他應該憤怒的時候,還要以笑臉示人。從心理學的某個方面講,好人往往過于克制沖動情緒。
(三)因應激反應造成的情緒困擾
應激是指在緊急、意外的情況發生時,身體做出的適應性反應。軍人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隨時可能會有流血犧牲發生,所以官兵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適度的應激,會讓人注意力集中,警覺水平提高,身體進入一種準備狀態,有助于處置突發事件,應付各種環境變化的挑戰。但由于軍隊所擔負任務的特殊性,往往容易造成應激過度,應激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持續時間過長;如有時搶險救災,持續時間甚至長達幾個月,長期處于應激狀態,造成官兵體能嚴重透支,煩躁情緒滋生蔓延;二是反應強度過高,難以承受;如重大事件發生時,參與處置的部分官兵面對慘烈景象,會出現手足無措、思維遲緩、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喪失戰斗力的情況。
二、軍人情緒自我調適方法
情緒具有非理性,不可控制。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來有效調控人們的情緒呢?其實在部隊也經常運用,稍后也會提到,在這里,本文從心理層面入手,從自我調整的角度學習如何要做好情緒管理。
(一)合理宣泄,釋放負性能量
“宣泄”,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就是一種心理能量的釋放。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心理能”的概念,認為心理能像機械能一樣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并認為負性情緒是需要能量支持的。弗洛伊德也曾提到,負性情緒如果長期積累,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和釋放,就像腫大的氣球,隨時可能爆炸。也就是說,負性情緒的能量通過某種合理的方式釋放出來,有助于恢復心理平衡。
合理宣泄的方法很多:
一是說出來,這是常用的宣泄方法;二是寫出來,通過寫信、日記、書法等方式表達情緒;三是喊出來。部隊一些官兵反映:經常在浴室里放聲歌唱,感覺心情舒暢了,人也變得自信了;四是動起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流流汗,轉移了注意,陶冶了心靈;五是要笑起來,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六是哭出來。合理宣泄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一般來講,對簡單突發的情緒困擾比較有效果。如果宣泄這一招,還不能有效化解情緒困擾,管理好軍人的情緒,可以采用第二種方法。
(二)轉移注意,改變關注焦點
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有不同的功能區,注意力專注,相應功能區會一直處于興奮狀態,轉移注意后,另一功能區處于興奮,前一區域就會處于抑制狀態。相應地,情緒困擾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學會放棄也是一種有效轉移注意,改變關注焦點的緩解情緒的方法。放棄,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是需要動機的一種延遲滿足的方式。因為情緒是一種主觀感受,取決于需求、欲望的實現程度,所以放棄也是一種應對情緒困擾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針對原因比較復雜或者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困擾。當前,部隊以年輕官兵為主,引發軍人情緒困擾最多的就是婚戀問題。對于軍人來說,在學會選擇的同時,一定要懂得放棄。俗話也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這個道理。放棄該放棄的,放棄有時就是一種智慧,放棄還意味著希望。
(三)積極暗示,激發潛在動力
心理學認為:暗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某事物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所以生活中,軍人要注重對自己暗示,激發潛在的動力。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多一些積極暗示,盡量避免消極暗示。不要總是習慣說:“我能力不行”“大家都不喜歡我”“我不緊張”等,你越是這樣暗示自己,可能就越緊張,越沒信心。有這樣一句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就是一種暗示,消極的暗示容易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簽,行也不行;積極的暗示,能給自己更多的信心與激勵,相信成功一定會屬于自己,本來不行的也會轉變為一定行。
(四)調整認知,培養積極心態
心態是指人的心理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反應的趨向,是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等因素構成的富有建設性的主觀價值取向。人們常說,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他的情緒情感,情緒情感決定態度行為,態度行為決定了人生命運。有這樣一個故事,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可見,認知對人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劉丹鳳,翟東鍇,田叢卉.青年軍人情緒調節方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04).
[2]喬紅霞.對士官情緒調節特點及其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01).
[3]吳高杰,馮正直,王立菲,楊國愉,黃華濤,馬振坤,劉派予,陳琳.軍人情緒調節方式現狀與應付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