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炎炎/蘇州科技大學 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
我國國務院辦公廳在2005年《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這明確指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物質承載其文化元素。南京云錦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于2009年9月30日成功申遺,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南京云錦是我國瑰寶,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繼承傳統的目的在于創新,在于“今用”,在于能更好地適應當代人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南京云錦是一種富含傳統科技和文化特征的織錦,在幾千年的絲綢發展史上,南京云錦集歷代工藝藝術之大成,位于中國三大名錦之首。其圖案紋樣及造型十分精美,且造型類型的種類繁多,內容十分豐富,囊括了植物、動物、佛道、樂器、人物、傳統吉祥內容等寫實的或者幾何形式紋樣,以及紋樣的“象形、諧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藝術造型的吉祥寓意紋樣的組合圖案。南京云錦的精妙之處除了多種多樣的精美圖案外,還包含瑰麗華美、富麗堂皇的色彩裝飾藝術,色彩的絢麗是南京云錦最顯著的色彩特征。南京云錦在圖案的設計上,“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形式與內容并美,匯聚了中國吉祥文化和南京文化的深邃蘊含。[1]云錦圖案的配色還大量地使用了金、銀這兩種光澤色。金銀線在設色對比強烈的云錦圖案中,不僅起到調和統一全局色彩的作用,同時使整個織物增添了輝煌的富麗感,使之更加絢麗悅目,收到金彩交輝、富麗堂煌的色彩裝飾效果。除此之外,南京云錦還巧妙地運用“色暈”的裝飾方法,“色暈”的手法的運用使云錦圖案形成了節奏分明的深淺層次,表現出了圖案花紋的立體效果和生動精神。南京云錦用色藝術經過歷代南京云錦藝人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使之達到了錦緞配色藝術的頂峰!
蜀錦、宋錦紋樣較小圖案相對簡單。云錦以大紋樣為主,工藝技術難度較高,博采宋錦、蜀錦之所長,融入緙絲工藝。除此之外,南京云錦區別于其他錦緞的一個重要特點為: 它是大量用金(捻金、縷金,也包括縷銀和銀線)、并擅于用金裝飾織物花紋的提花織物[2]挖掘傳統文化要素,以非物質文化特色作為創意來源進行現代設計與創新,通過現代設計語言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僅為現代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當代藝術創作和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南京云錦具有豐厚的視覺和文化資源,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南京云錦工藝獨特,用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前者坐在織機上負責提花,后者在織機下織造,上下協同,兩個人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長云錦的織造,與一般織造的“通經通緯”工藝不同,南京云錦使用的是“通經斷緯”技術,挖花盤織、妝金敷彩,織出逐花異色的效果,目前,這種靠人的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方法仍無法用現代化的機器來替代。南京云錦這種獨特的“通經斷緯”的組織結構,對比強烈且豐富多變,具有較強的形式美感。該項目的設計策略之一就是提取南京云錦的組織結構作為南京云錦的織造組織結構,將其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實現對傳統的傳承與創新。
云錦圖案是吸收了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精華,不斷再進行創造并成熟發展起來的。在云錦圖案中,大量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抽象紋樣和描繪自然現實的具象紋樣常常結合使用,成為渾然一體的裝飾紋樣,并蘊有吉祥的含義。由于云錦作為供品的特殊屬性,其圖案多與“龍”“鳳”有關。如“龍鳳呈祥”“鳳戲牡丹”等。又如在云錦妝花織物中,有一種氣魄雄渾、色彩濃麗強烈的徹福“大云龍”“大鳳蓮”的整匹緞料。既顯示出宮廷裝飾的豪華氣派,又渲染了專制制度不可褻瀆的威嚴氣氛。
云錦圖案的格局十分嚴謹,注重章法,這與民間織錦自由活潑的布局很不同。云錦圖案常常用的圖案格式有團花、散花、滿花、纏枝、串枝、折枝、錦群等八種。每一種圖案格式又有不同的組合方法,例如“團花”的組合方法主要有車轉法、二合法、四合法。這些組合方法的基本原理都能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現代圖案設計的基本法則。
該設計策略之二就是提取南京云錦的傳統圖案,用現代手法進行表現,完成系列創意圖形設計,并將其應用于適宜的小產品設計中。項目組提取的南京云錦的圖案元素主要包括龍鳳、花卉和祥云。
南京云錦圖案廣泛,題材可充實現代設計的視覺資源。借鑒這些個性鮮明、有著強烈民俗特征的形象于現代設計中,將為我們提供極其豐富的視覺藝術資源,極大地豐富設計語言。云錦藝術追求“境生象外”的意境美,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祈福求滿的審美思想,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如果運用現代人的視角,對南京云錦藝術的審美意蘊作更深的探究,一定會對現代設計產生別開生面的深遠影響。此次設計應該充分挖掘南京云錦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現代設計中,提升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以現代設計手法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使其具有新的生命力。
倘若讓云錦進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就必然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無論是在材料的擇取,還是設計配色,都應考慮當下人們的接受范疇。[3]宣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云錦的海報。下圖(圖1)作者提取了南京云錦的織造組織結構作為單元圖形,采用重復構成的手法,設計出中山陵圖形。祥云圖案圍繞在中山陵圖形周圍,抽象的臺階增強了畫面的形式感和空間感。整幅作品,以現代平面構成的手法進行展現,形成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畫面風格。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杯墊的圖案提取了南京云錦的龍鳳圖案和花卉圖案。圖3采用的是平面適合紋樣的方法對花卉圖案進行了再設計,使繁復的云錦花卉呈現出簡約之感。 圖4提取的是龍鳳圖案,單元圖形的環繞排列形成了飽滿的適合紋案。金線的應用具有華麗的裝飾效果。圖5提取了云錦花卉圖案作為底紋,與幾何圖案相構成,創造出富有現代裝飾感的畫面。圖6是一幅具有強烈構成感的梅花圖,梅花枝和小朵梅花采用繪畫的手法,大朵的梅花采用了南京云錦的花卉圖案,兩種手法相結合,具有對比的趣味性。色彩上采用南京云錦常用的鮮艷華麗的色彩計劃。最初這組圖案是準備印制成絲巾,但是印制效果未能達到預期。項目組討論決定改為定制杯墊。市場上常見的杯墊有硅膠、布藝、木制、竹制、陶瓷等。經過反復的比較,項目組決定采用有質感、隔熱、易吸水陶瓷杯墊。包裝設計應是統一的設計,可應用于每一套杯墊。包裝設計充分考慮到陶瓷的易碎性,將內盒做了雙墻設計,增強保護功能。標簽設計將云紋與文字結合,簡約又不失傳統韻味。包裝盒配以絲帶裝飾,提升了包裝的視覺美感,如圖7。
圖7
項目組拓展了杯墊圖案的應用,制作了福袋和靠墊。如圖6這款圖案的色彩絢麗、裝飾感強。設計者利用裁切、重復構成等手法進行了多款福袋設計,如組圖8。
龍紋設計圖的第二種應用是抱枕,如組圖9。作為源遠流長、蘊豐富的文化現象,鳳凰和龍都是中華民族的圖徽、標志和象征,也是南京云錦的常見圖案之一。藍白金的色彩搭配具有莊重華麗的裝飾效果。
圖8
圖9
圖10
裝飾畫(如圖10)提取了南京云錦中常見的花卉圖案、幾何紋樣、云紋,和諧地與具象的梅花、旗袍女子相組合,構成了一幅典雅精美的畫面。唐、宋以來,彩錦的發展進入更高的水平,色彩的組合、裝飾也被看作是一項重要的設計因素,極其考究。“南京云錦”的用色,于強烈對比中求協調,在絢麗中蘊藉沉靜,對比既大膽又謹慎。[4]金、銀這兩種光澤色是南京云錦中常用的色彩, 起到調和統一全局色彩的作用。這幅裝飾畫采用金銀兩色進行統調,賦予畫面華麗的裝飾效果。
南京云錦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她們燦若云霄,美麗華貴,傳承著古老的華夏文明,她們是維系民族紐帶的橋梁,承載著民族精神與情感的載體。我們要深刻理解并研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將這些傳統中國文化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之中,這不僅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