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璟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琵琶屬于一種代表性的彈撥樂器,梨形的共鳴音箱、四根琴弦以及六個相、二十四根品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漢代的《釋名·釋樂器》是記載有琵琶的最早文獻,樂器的彈奏主要依靠右手,由于這一樂器與“枇杷”具有較為相似的形制,只是大小方面存有差異,因而得到琵琶這一命名。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這種彈撥樂器又逐步演化成了其他的不同形式。顆粒型音色是琵琶音色的鮮明特點,其不僅圓潤透亮,還體現出豐富多變的特性,較廣的音域、較高的音量使得琵琶的彈奏受到大眾的歡迎,在左右手演奏方面,其涵蓋極多的技術手法,作出的音效也大有不同。在評彈伴奏中,拉、推、打以及絞弦、泛音是左手彈奏琵琶較為常用的技法。若是用右手彈奏琵琶,則可以采用挑、分、滾和彈等技法,對遮、輪、摘等方法的應用也較為常見。在演奏時,評彈演員需坐在高椅上,疊放雙腿。為了營造美觀的視覺觀感,演奏者的右手不戴義甲,這要求預先選用特殊材質制作處理琴弦。一弦普遍為釣魚線材質,且對規格標準具有一定要求。二弦普遍選用絲弦材質,而三弦和四弦則選用鋼弦材料即可。
作為一種傳統的彈撥樂器,三弦簡稱為“弦子”,其帶有較長的柄,琴弦三根,方圓形的音箱,且箱兩面蒙皮。三弦的音色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凸顯出豪放與厚重的特點,擁有寬闊的音域,在對其他聲音進行模仿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多變的音色特點使得其在行腔作韻方面十分適用。在評彈伴奏中,對“評彈小三弦”的應用較為常見,其又稱“曲弦”“書弦”,略薄的音箱賦予其獨特的音色,相比于一般小三弦,其內膛更大,因而“膛音”的顯現較為濃厚?!拔宥榷ㄏ曳ā笔窃u彈小三弦定弦采用的主要方法,與此同時,其可以與“不固定音高定弦法”予以結合運用,對于演員來說,可以參照自身的嗓音特點,調高或調低處理琴弦,這對演員的嗓子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但在此階段內,需重點把控琴弦間的音程關系為五度。演奏評彈小三弦時,演奏者需將其在懷里側抱,粘、扣、滑、揉等是左手常用的技法,其中,最關鍵的技法是“滑”,其不僅可以將兩個音自由連接,還可以起到有效的裝飾作用,呈現出風趣、詼諧以及俏皮的音響效果,并創設出更為多變豐滿的音樂形象。挑、滾、彈是右手常用的技法,除此以外,還有分、掃、砸等。尼龍弦是制作評彈小三弦琴弦的主要材料,一般不會選用鋼絲弦。因為站在聲音的角度上來看,鋼絲弦具有剛強、清亮的特點,難以與唱腔妥帖配合,在實際演奏過程中略顯突兀。
無論是琵琶,還是三弦,其均同屬于彈撥樂的類別,因而觀察其各自的彈奏方式可以發現,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相通性。如多變的音色、寬廣的音域,以及較強的顆粒感等。在相似性音色因素的背景下,琵琶與三弦的協同演奏十分融洽,與此同時,相似的屬性也為兩者獨特性質的顯現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伴奏,琵琶和三弦形成的對比十分鮮明。在正式演奏過程中,因為具有較亮的音色,因而需要對琵琶進行加花填空,以起到襯托裝飾的效果。演奏三弦,只需按照主旋律有序進行即可。以《鶯鶯操琴》的一個間奏片段為例,其中三弦用在第一聲部,琵琶用在第二聲部中,以支聲復調的方式調節兩者間的關系。寬松性是三弦節奏的主要特點,而在演奏琵琶時,節奏更為密集,且加入了加花變奏法。通過合理化的處理與調整,充分展示了兩種樂器各不相同的音色特點,最大化發揮樂器各自的獨有性能,對演奏技術的表達與呈現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評彈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復調因素,無論是所用的伴奏樂器間,還是伴奏與唱腔間多的聲部織體,均形成了鮮明的復調關系。演出評彈過程中,與兩種主要伴奏樂器的音色相比,人聲音色截然不同,由此可見,要想優化評彈中演唱與伴奏的呈現以及配合效果,還需對音色的不同性予以靈活運用,將各自的特長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站在人聲演唱的角度來看,抒情方面的難度較高,因而可以以活躍的伴奏予以襯托。以《珍珠塔》的一個片段為例,通過詳細分析可以發現,唱腔在第一聲部中占據主要位置,三弦則被用于第二聲部,琵琶用于第三聲部中。那么在復調手法方面,其整體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中,變奏關系主要形成與三弦與琵琶之間,三弦是琵琶的簡化變奏,但因為與琵琶的音色相比,三弦的略顯厚重,因而在節奏處理上,保持同時不同的路線,確保琵琶音色的發揮擁有充足的空間,對人聲唱腔也起到有效的襯托作用。第二個層次中,主要針對唱腔與琵琶,凸顯兩者間的對比復調關系,若從對比性角度看,兩者的不同性在節奏、旋律方面具有更為鮮明的體現。第三個層次中,關鍵在于唱腔與伴奏的整體關系,唱腔與伴奏的對比復調、琵琶與三弦的支聲復調。
以《珍珠塔·二進花園》中的一個片段為例,唱腔出現在第一聲部、三弦在第二聲部中有直觀體現,琵琶則顯現在第三聲部中。與上一譜例的三弦聲部相比,這一譜中則增添了大量的休止,在琵琶演奏部分,節奏更具有密集性,并緊隨著唱腔的旋律。這個片段的唱腔部分中,并未涉及到一字多音的情況,因而選用了這樣的處理方法,一字一音。在三弦音色沉厚的情況下,若與琵琶的演奏緊密相連,緊跟旋律,很可能會對聽眾的傾聽產生一定干擾,破壞或影響其對唱詞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