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敏
農村小學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對象,在改革中占有重要比例。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小學的發展總是受地域環境、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口比例的制約,一直以來發展緩慢,農村小學生的各項潛能也沒能被很好地激發出來。而組織開展農村小學社團活動則能夠有效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推動農村學校整體的結構性改革。
作為農村小學社團活動組織建設的主要領導者和負責人,農村小學校長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領導全局、協調各方力量來推進社團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社團活動的組織,首先就是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規章,對社團活動實施的目的、目標、過程等各方面進行制度性的規定,確保社團活動的正式性。同時,相關的規章制度在制定過程中,還應該提早預測到活動舉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早制定好解決方案,保證社團活動的平穩進行。
首先,農村小學生作為社團活動的活動主體和積極參與者,決定著整個社團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有效組織社團活動實踐,就要激發農村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們真心愛上社團活動,并且能在活動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和發展各項能力。
其次,為了提高小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熱情,要在進行活動之前使學生們詳細了解社團活動的優點和主要活動內容,在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們會對社團活動產生興趣,同時也更熟悉社團活動的運行機制,能夠更好地融入社團活動中,在活動過程中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同時,增進小學生們對于社團活動及其內涵文化的了解,能夠促使小學生們將所了解的知識內化于心,并且在以后的學習活動和人際交往活動中將所學到的活動知識外化于形,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無形中提高了農村小學生的知識素養。
最后,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社團活動實踐是幫助學生們更好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個窗口,小學生們借助社團活動可以認識和了解我們祖國的風土人情、比較世界各國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樹立起對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因此,社團活動的內容組織上應盡量以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為主旋律,形式上盡量營造一種有助于陶冶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水平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之情。
社團活動本身作為學校內的一種活動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們在活動交往過程中還能夠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幫助農村小學生實現德育、智育、美育的同步發展。因此社團活動的內容上要富有創意,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社團活動中學到有用的知識經驗,真心喜歡上社團活動。
首先,社團活動的內容還應該與當地教育文化資源相結合,可以與農村本地的鄉土文化資源相融合,打造具有當地農村學校特色的社團活動,實現資源的協調發展。其次,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社團活動的舉行應盡量以戶外實踐為主,在室外組織學生舉行社團活動,例如健美操活動、太極拳活動等等,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最后,社團活動的組織實踐要有科學性,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以校長為帶頭人,以教師、學生為活動組織方案編寫主體,邀請社會上的專家學者為社團活動的舉辦提供參考建議,聯合多方力量,制定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和反饋評價機制,使社團活動從內容制定到具體實施這一整個過程里都有科學指標把控,防止不利因素對社團活動舉行的干擾,為社團活動的順利舉辦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