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展示工具,思維導圖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之中。小學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的復雜性要求教師尋求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思維導圖是很好的選擇。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一種使思維過程變得可視化的工具。思維導圖最大的特點是圖文并重。一般用符號、詞語或者圖片作為思維導圖上的一個個節點,同連線表示這些節點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呈放射性發散的網狀圖,體現各級主題之間的關系。
小學英語閱讀文本經常是一段段的對話,或者是一整段的文章。學生在沒有深厚英語知識基礎的情況下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所以才需要教師進行閱讀文本的解讀。但是若教師只是簡單地將英文翻譯成中文,那在一開始就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打消繼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紤]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其獨特的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生動的圖形信息比文字信息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文本解讀時,可以引入思維導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積極參與教師接下來的解讀教學。
比如,冀教版四年級英語《Etta’s Teddy Bear》是一篇文本閱讀,有描述性的語句,也有人物的對話。教師在講解這篇文本閱讀時,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把Etta的心情變化用生動的圖片表示出來,說明這個故事里主人公Etta經歷了開心——焦急——傷心——驚喜——開心的心情變化。這些表示不同心情的圖片能夠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讓學生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以此激發閱讀興趣。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時,能夠清晰地展示出教學重難點。在小學英語閱讀文本解讀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使整篇由零散的對話組成系統的故事,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而且通過在思維導圖上標注重點部分,還可以使教學的重難點一目了然。教師以思維導圖為參考進行教學能夠條理清晰,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參考能夠循序漸進獲得逐步提升。
仍以冀教版四年級英語《Etta’s Teddy Bear》一文為例。開始教師可以設計表示開心——焦急——傷心——驚喜——開心的圖片講明主人公的心情,第二層級就可以具體地介紹第一步Etta為什么開心,下方放一個teddy bear的圖片。焦急的第二層級解釋Etta為teddy bear不見了而感到焦急,下方放一個問號的圖片。傷心的過程中Etta去了商店和餐廳,下方放商店和餐廳的圖片。驚喜是因為Etta發現teddy bear在她的被子下,驚喜的第二層級設計一張床的圖片。最后開心是因為失而復得。放一個teddy bear的圖。這樣把情節發展簡單地表示出來,易于學生理解材料內容。同時,對于文中強調的everywhere、still等詞匯教師也可以用紅色標注放在思維導圖中,提醒學生這是重點內容。
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用簡潔的圖片、符號和單詞概括整個閱讀文本的內容,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是把完整的閱讀文本壓縮在簡單的思維導圖中,想要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擴展,用自己的話復述出故事大意。這樣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是很好的評價方式。或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一節課下來的收獲和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創造自己的思維導圖講述文本內容,這樣也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比如,在《Etta’s Teddy Bear》這篇故事中,教師在結束教學之后可以只給學生展示表示心情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復述Etta的心情變化和原因,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和表達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地點的變化為第一層級,分別是玩具房——空空的床下——媽媽身邊——玩具店——商店——餐廳——被子下。按照這個地點提示展開,描述每個地點發生了什么事情。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加深理解并獲得能力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