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曾經帶過很多學生到幼兒園去實習,發現很多問題。首先是無法適應環境,學校學習的知識技能無法真正展現。很多學生被孩子耍得團團轉,完全不能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引導課堂,引導孩子。其次是課堂呈現雜亂,無章法,一節課下來沒有達到幼兒教育的目的,課堂質量不高,而其中許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優異,各項技能掌握的都比較好,但卻無法臨場發揮。這里最關鍵的因素是學生的年齡段,這個年紀走向工作崗位與大學畢業生比較畢竟還是相對缺乏處事能力,極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對于如何把技能在幼兒園實踐中完美發揮出來卻并不理想,甚至很多學生認為幼兒園實踐課能逃避就逃避,即便參加也是走走過場。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學生認為幼兒園實踐課不影響他們的成就匯報,不影響畢業成績。第二是認為幼兒園實踐課的好壞是暫時的,即使不怎么樣,將來到了工作崗位自己依然能夠扭轉過來,認為時間還長還來得及。
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從專業技能要求上講必須掌握聲樂,鍵盤,舞蹈,繪畫,口語等全方位的知識,但不同的學生各方面的特長有所差異,全面發展的學生占比并不高;另外這些學生面對的是即將的角色轉換。要從一名學生變成一名幼兒教師,這個轉變對于這些學生來講還是比較倉促的,難免會產生一種恐慌和無所適從的情緒。一是當前幼兒教師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何發揮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力從而脫穎而出,在招聘中勝出;二是如何才能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做到心中有數,臨場不慌不亂,具備一定的突發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師所要面對的考驗還是比較嚴峻的,幼兒園實踐課如何上更有效,怎樣讓學生腦中有套路,運籌帷幄,是值得我們中職教師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學前教育專業指的是中職培養幼兒教師的專業。指導性實踐課是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實踐課是指學生需要到幼兒園進行實踐教學的課(下幼兒園見實習課),指導性是指學前專業老師如何指導建構學生的幼兒園實踐課(結合指南中的各個領域與中職課程中的彈、唱、跳、畫、說相融合)。
就中職學前專業而言,都面臨著一個困惑,就是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本專業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課,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內就很好地掌握幼兒園教學技能及優勢發揮非常重要。但調查發現在這方面并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從理論上講,通過研究積累一定的素材,總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和結果,給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和專家積累一定的素材和分析資料,以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理論研究。從現實意義上講我所研究的實踐過程及操作要領對于相關學校相關專業從事專業實踐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中職學前專業臨近畢業即將走向幼師崗位從事幼兒教育的學生,是本文研究的對象。主旨是如何使這部分學生更快地適應角色的轉換,充分展現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幼兒教學實踐相聯系,指導幼兒教育課型的建構,使幼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心中有底,有章可循。因此,本論文研究的環節主要是停留在把聲樂,鍵盤,舞蹈,繪畫,口語等有機整合的綜合性指導實踐課。選作研究的課型主要分3個時間指導:
1.回歸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課堂上指導。
2.下幼兒園之前的幾周時間來集訓便于教師指導。
3.學生到了幼兒園之后教師跟班進行指導,并合理編排。
總的來講,本文研究的目標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模型化的幼兒園實踐課,實現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的學生能夠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展現其長處,規避其不足。在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時能夠先站穩腳跟,處變不驚,而后才能施展其個性才華。
本文研究雖然面很狹窄,但涉及到相關領域還是比較廣的。要求研究者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因此研究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具體如下:
1.當前所在地區幼兒教學現狀,幼兒教育發展趨勢及國家對幼兒教育理念的研究
這項研究是開展指導性幼兒園實踐課的一種鋪設,只有具體了解了現在的幼兒園從硬件和軟件上具備了哪些條件,幼兒教育面向的幼兒時代發展特點,及國家對幼兒教育提出的要求或規定等等,這才能對指導性實踐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2.學前專業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研究
雖然這部分內容是開展本課題研究的關鍵因素,但由于本人本身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對這些學生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具體怎樣去個性建構實踐課內容及結構安排,還是需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針對不同特長不同專業水平的學生構建不同類型的實踐課,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3.指導性實踐課課型結構組織架構方案的研究
如何設計建構指導性實踐課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要素,該要素研究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研究的內容如何指導,指導的形式有哪些。一般采用兩種方案,一種是單一教師全程設計;第二種是采用各科教師團隊融合協助組織。另外一方面是實踐課如何操作,是校內模擬上課還是聯系幼兒園實地上課(這方面我們學校有優勢,有附屬幼兒園及校企合作平臺)。
研究內容如右圖所示。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調查法(對于學生實踐課整體情況,學前專業就業形勢,幼兒教育專業要求等調查),實踐操作法(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指導性實踐),對比法(根據任教班級的開展研究與其他班級的最終效果對比)及文獻法(查閱相關研究方法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