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燕
“微時代”的到來有效加速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助于打造高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充分體現了家校合作教育的優勢。在中職教育中應該凝聚二者之間的合力共同作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健康成長,讓我們積極開啟家校合作的互動實踐,迎接家校共育的網絡新時代的到來。
目前,隨著家校共育的理念廣泛普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推崇大力構建家校共育。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代教育雖然大力提倡家校共育,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家校共育存在諸多的問題,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與目的。家校共育涉及到學校、教師和家長三個主體,我們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主要存在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學校方面,很多學校都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教學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了教育教學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對構建家校共育不夠重視。
第二,在教師方面,由于受教學任務的影響,有時候教師教學任務較重,空余時間有限,往往缺少機會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還有的老師自身缺乏主動聯系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意識,沒有真正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共同與家長對學生開展教育的力度還不夠。
第三,在家長方面,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自身可以說在學生學習成長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學生送入學校了就可以不用操心、管教了,認為學生學習只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使得很多學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同時由于學生家長的知識文化水平不高,自身對學生學習的責任意識不夠,缺少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未能與老師共同教育學生。
在“微時代”這個大環境中,老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建立專門的學科交流群,將每個學生的家長拉進交流群里,隨時分享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資料、學習方法等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態,帶動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育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之后,為了讓學生進行熟悉課文內容,充分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家長參與的課后作業,即學生給家長講述燭之武英勇之舉的故事,并把相關的要求發在家長群里,最后讓學生與家長分別發表自己的感言,家長之間以及家長與教師之間針對此任務可以展開討論,共同分享教育資源、學習方法等等。
互聯網的發達方便了家校共育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幫助教師與家長之間實現遠距離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重視網絡環境,構建家校合作的平臺,增強家校之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交流,從而更好地管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班級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將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學習活動等錄制成視頻發布在抖音號中,平時多分享一些學生的日常學習視頻,如學生們朗讀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戴望舒的《偶成》、卞之琳的《斷章》等微視頻,讓家長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留言反饋、評論等等,從而增進家校雙方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