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玲
就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互動教學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互動教學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掌握學生所需,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掌握情況有所把握,從而更加精準地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刺激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保證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實際發展情況,設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原有的單向輸出,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文學習熱情的培養,使學生將學習熱情帶入語文學習當中,強化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從而實現教學過程中的雙向交流。
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的學習中,為了營造秋天的氛圍感,使學生感受到秋天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進行秋天情境的圖片以及秋風、踩落葉等音頻播放。通過秋天楓林盡染的意境以及身臨其境的音頻播放,吸引學生,引發學生閱讀興趣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探索欲。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課程導入,學生更易接受。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課堂教學能力,依據不同的課程形式、文章內容設計更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以便像學生展示語文的獨特魅力,并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下的教學模式應該是由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所構成的。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以及群體互動。互動過程中需要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而是師生平等對話的引導者,在教學中引導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互動質量。
首先是師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像朋友一樣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教師不再是通過教而教,而是通過對話的方式傳授課堂知識,學生在互動中掌握學習技巧。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提問,引發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示小女孩點燃火柴的過程,通過學生自身的表演,一次一次點燃火柴,加以想象小女孩每次點燃火柴時內心所想,從而對小女孩的內心活動進行推斷。其次是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互動形式,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進行思想上的相互影響,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談論、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合作以及競爭等方式表現出來。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身心發展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是群體互動,班級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份子,在群體生活學習中,小學教師要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能力,互相幫助,增加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例如,在學習古詩《三衢道中》時,這首古詩要求學生背誦以及默寫,在學習古詩文學習過后,教師可以通過漢字結構的教學方式進行漢字輔助教學,使學生掌握古詩中的字詞,加強學生記憶。
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自信,使其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溫柔的眼神交流、自然的微笑、鼓勵的話語等溫暖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激發學生自信心。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積極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學生在問題回答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師要減少不必要的指責,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課文朗讀環節,教師可以選擇平時課上不怎么發言的同學以及課堂上總是竊竊私語的同學,朗讀后,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課堂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方式既增加了學生們課堂發言的機會,又可以提升學生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