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剛
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有不同的角度和探討內容的,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是要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帶領學生來逐步掌握對于圖像的有效識讀,對于美術作品的全面賞析,建立良好的美術判斷能力,從而建立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那么對于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創新,教師要從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和美術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夠讓教師帶來更為優質的美術教學結果,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有所收獲與成長。
首先,對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從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上來進行,打好美術學科素養的基礎,對于美術中的各類元素符號進行更為專業的了解與認知,才能夠在具體的審美素養培養中,讓學生能夠從專業和細節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挖掘,激發學生產生良好的鑒賞體驗,引導學生逐步具備核心素養。
在學生對于基礎性美術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基礎上,可以通過對比鑒賞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展現學生的審美素質,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展示題材不同、形式不同的美術作品,帶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對美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美術的學習中,我們會發現美術是有多種形式的,如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美術等,還可以結合國內外來進行不同的分類,那么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引導學生能夠對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進行分類賞析。對于對比鑒賞,主要從同類型的對比中來進行,如同一時期的,中國和外國現代藝術,不同的創作者有不同的創作手法。如在中國現代美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對比中,來引導發現其中的不同,讓學生建立開放的心態,來對待各種藝術作品,在拓展鑒賞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更為包容的眼光,同時讓學生能夠在了解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中,激發起對于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來拓展學生的審美素養的培養。
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學習情境來進行分析與探究,在此基礎上提升審美觀念,提高鑒賞水平,同時也能夠拓展對于文化素養的理解。
例如:美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作者的思想、時代背景、文化背景等,那么對于這幅作品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就可以讓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展開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自由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探討,讓每個人都來說一說自己對于這幅作品的認識。如《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每個人的鑒賞水平是不一樣的,同時藝術眼光也是不一樣的,讓學生能夠結合作品創作的相關背景來進行進一步的全面的感受,引導學生在建立良好的審美情趣的基礎上來拓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優秀的作品是承載著眾多要素的,也可以傳達給人一定的精神力量、文化力量,更加熱愛對藝術的探索。
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要從學生的創作上來進行思想認知的深化,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能力,也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創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實踐,通過自己創作的方式來傳遞出更有深意的思想,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具體的主題為要求引導學生展開創作,如“大自然”的主題,讓學生展開不同形式下的繪畫創作,使其能夠在自己思考、自己動手創作的過程中來展示自己對美的認知,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創作的過程中,也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的作品來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讓學生能夠逐漸地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另外,還可以進行戶外美術創作,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打開思維的禁錮,在接受新鮮事物或放空自我的基礎上來進行進一步的靈感激發,進行美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