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文 杜娜然
聲帶息肉以聲音嘶啞為主癥,屬于中醫“慢喉瘖”的范疇。通過總結流行病學方面的文獻,可以發現這種疾病是造成患者聲音嘶啞難受的重要病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狀態。聲帶息肉就是聲帶組織良性增生,喉鏡檢查示聲帶單側或雙側游離緣邊緣出現表面光滑的息肉樣增生組織,形狀可為蒂狀或廣基[1]。該疾病發病率高、病因病機復雜、病程纏綿、容易復發。最有效的治療是支撐喉鏡下手術切除增生組織,術后送病理。但是術后復發率高,逐漸引起重視。我科室在臨床中發現,術后予中藥方劑海藻玉壺湯治療,在減少復發率及促進恢復方面意義重大。本研究以 60例聲帶息肉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明確海藻玉壺湯用于聲帶息肉術后康復治療的意義,并且對術后復發率進行研究,探索新的思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7年1月—2018年7月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聲帶息肉患者,其中符合手術指征且符合試驗標準的6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均在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摘除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海藻玉壺湯),每組30例。對照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齡22~60歲,平均(37.5±5.4)歲;病程4~23個月,平均(11.7±2.2)個月;單側聲帶息肉21例,雙側聲帶息肉9例。治療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齡21~60歲,平均(38.9±5.2)歲;病程3~24個月,平均(12.2±2.9)個月;單側聲帶息肉22例,雙側聲帶息肉8例。同時比較2組患者VHI評分、GRBAS分級。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有較長時間的聲音嘶啞病史,藥物治療效果差,伴有咽部干澀不適,可伴有咳嗽咳痰癥狀,持續的清嗓動作。喉鏡檢查:聲帶前中部單側或雙側游離緣邊緣出現呈灰白色或淺紅色半透明樣表面光滑的息肉樣增生組織,形狀可為蒂狀或廣基。雙側聲帶運動對稱,閉合時可有裂隙。 聲帶無急性充血、水腫。
1.2.2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3]的相關內容。持續日久的聲音嘶啞,發病前多有大聲喊叫用嗓過度,或職業多為用嗓較多的崗位。發音困難,聲音嘶啞不清,口干、口黏,咽部異物感。喉部可見黏膜慢性充血,舌根淋巴濾泡呈石子路樣改變。聲帶單側或雙側淡粉色半透明新生物,聲門閉合有縫隙。舌質多暗紅。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術前未使用其他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林等;③采取自愿原則,簽署試驗協議,能夠配合試驗工作;④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及真實的聯系方式,能夠完成隨訪工作;⑤為非復發性患者,喉部無手術病史。排除標準:①全麻下行支撐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術后送病理,若病理結果為惡性腫瘤或其他與診斷不符的病理結果;②患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無免疫功能缺陷;③與本試驗使用藥物過敏反應;④有精神類疾病病史;⑤在妊娠及哺乳期;⑥語言交流困難;⑦試驗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不能配合工作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①手術治療:6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支撐喉鏡聲帶腫物切除術,術后送病理。手術結束,反復檢查,創緣無新生物殘留,無明顯滲血。術中出血少,會厭及喉部黏膜損傷小,清醒后無麻醉不良反應。術后安返病房。予心電監護、吸氧,抗炎等常規治療。②術后治療:對照組:布地奈德混懸液(普米克令舒2 ml∶1 mg)聯合生理鹽水10 ml,霧化治療,2次/d,7 d。治療組:常規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治療7 d,同時給予中藥(天江顆粒劑)為海藻12 g,昆布12 g,姜半夏9 g,浙貝母12 g,青皮12 g,陳皮12 g,當歸12 g,川芎12 g,獨活12 g,連翹 12 g,牡蠣24 g,玄參12 g。水沖服,2次/d,14 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用藥期間,嚴禁飲酒、吸煙及辛辣發物。
1.4.2 觀察指標①嗓音障礙指數(VHI)[5]::這個評分表是從聲音嘶啞對患者造成的影響的角度來評分,也就是說是一種主觀感受的評分。分別通過:生理感受、功能感受及情感角度3個模塊來進行分析。通過問卷的形式,從0~4分為五級,分數越高,影響程度越大。三個模塊中,其中之一評分越高,說明在這一塊對患者的影響比較大,也就是主觀障礙越高。本試驗中使用VHI的意義,在于從主觀角度評估嗓音恢復情況。對2組患者療程結束后的VHI指數進行統計分析。②GRBAS分級[6]:這個評分表是耳鼻喉科專業醫師對患者聲音嘶啞程度的主觀評分。給聲帶息肉患者造成困擾的主要癥狀就是聲音嘶啞。包括總嘶啞度G;粗糙度R;氣息度B;無力度A;緊張度S,分為0~3級。這個評分方法不受語言、種族、文化程度、年齡等限制,尤其是時間及設備限制。是醫師對患者癥狀最經濟、方便的主客觀評分。在國際領域廣泛用于臨床觀察。本試驗應用該評分方法,目的在于對聲音嘶啞的癥狀描述及療效的評定,能夠更加嚴謹。對2組患者的GRBAS分級進行比較。
1.4.3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療程結束后復查纖維喉鏡:治愈:聲帶息肉消失,發音正常,喉部體征正常;有效:聲帶息肉消失,發音略嘶啞,喉部體征緩解;無效:聲帶息肉消失,發音嘶啞,喉部體征無變化。治愈及有效統計為總有效,除以總病例數即為治療的總有效率。在療程結束的1年后,通過電話聯系或者微信等方式,與患者取得聯系,獲得復發信息。將復發的患者數除以總試驗數計算復發率。

2.1 試驗完成情況60例患者,均配合完成試驗,整個進程中無脫落例數。在治療后的隨訪中,積極配合工作,未發生不良事件。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療程結束后,纖維喉鏡復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8%,P<0.05。
2.3 2組患者VHI評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VHI評分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治療組評分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VHI評分 (例,
2.4 2組患者GRBAS評分比較2組GRBAS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GRBAS評分比較 (例,
2.5 2組患者復發率比較患者術后一年隨訪結果對比,對照組復發5例(復發率16.7%),治療組復發1例(復發率3.3%),治療組聲帶息肉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6 2組患者安全性比較在治療中,2組均無不良事件發生,無聲音嘶啞加重,無咽痛、發熱等發生,未發生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未發生過敏反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較好,認真對待隨訪工作,未發生醫患糾紛。
臨床中造成聲音嘶啞的原因中,聲帶息肉是高危因素。在教師隊伍、播音主持中,很常見。并且有反復發作的患者,對生活、工作的影響較大。聲帶息肉是良性腫物,但如果腫物較大可出現聲門堵塞,也是很危險的。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案是手術,手術效果確切,但仍存在術后復發率高,術后恢復慢等問題。如何能更好地降低聲帶息肉的復發率?我科室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術后的干預治療經常被我們忽視。積極的術后干預,是我們需要去觀察和研究的重點。中藥治療慢性咽喉炎有獨特優勢。術后給予中藥治療的臨床觀察發現,效果較好。
聲帶息肉屬于中醫“慢喉瘖”的范疇[3],中醫認為痰凝、氣滯、血瘀搏結于咽喉,發為此病。聲帶息肉術后,局部黏膜的充血水腫嚴重,損傷局部的氣血經絡,使氣血瘀阻。應予化痰散結、行氣活血的方劑,消除病因。海藻玉壺湯具有化痰軟堅,理氣散結,滋陰瀉火的功效。方中以海藻、昆布、海帶為君藥,化痰散結,姜半夏化痰軟堅,青皮、陳皮調理氣機,當歸、川芎、獨活活血通經,與理氣藥相配伍,使氣行血活,促進消散,浙貝母、連翹散結消腫。全方配伍嚴謹,化痰散結中配伍調和氣血之藥,功效倍增,能夠使咽喉部氣血調和、化痰散瘀。筆者在臨床中發現海藻、昆布配伍,用于治療咽喉部增生性疾病,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治療肥厚性咽喉炎、咽喉部肉芽腫、鼻咽癌、聲帶小結效果好[7]。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海藻、昆布具有改善血流變、降脂、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姜半夏、浙貝母具有減少分泌物的作用。當歸、川芎可以改善微循環,抗腫瘤。研究文獻發現,海藻玉壺湯多有學者用于治療甲狀腺腫瘤、乳腺腫瘤等。腫瘤在中醫的理論下病機為痰濁凝聚、氣滯血瘀,治療中多使用化痰軟堅、行氣活血的方劑。聲帶息肉的病機與之相同。依據中醫異病同治的理論,給海藻玉壺湯治療聲帶息肉術后提供理論支持。
本試驗觀察海藻玉壺湯用于聲帶息肉術后的臨床療效。術后3個月復查纖維喉鏡,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治療后VH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GRBAS分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颊咝g后一年隨訪結果對比,對照組復發5例(復發率16.7%),治療組復發1例(復發率3.3%),治療組聲帶息肉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海藻玉壺湯在改善聲帶息肉術后患者的癥狀、復發率效果顯著。同時在改善VHI評分和GRBAS評分上,優勢明顯。提示在單純的手術治療基礎上,輔助海藻玉壺湯效果更好,遠期療效顯著。我們在治療聲帶息肉時,不僅手術要做得漂亮,遠期療效也很重要。并且該方劑安全性高,無不良反應,經濟方便。本試驗觀察例數有限,今后將擴大樣本數,對治病機理進一步研究。研究該方劑在聲帶腫物方面有更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