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斯拉沃米爾·馬伊曼
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不是人類所能掌控的,但一定程度上,我們至少能掌控遏制病毒作亂的措施以及抗擊疫情的經濟與政治策略。現在的一個問題是,當國際社會從這場大流行病肆虐的噩夢中醒來,它已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了不讓答案顯得過于簡單,有必要重提10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不少人的預言,即西方經濟秩序將因此發生徹底轉變。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西方經濟并未汲取教訓,在操作方式上并未出現任何重大變化。也就是說,對未來的預測具有諸多不確定性。但這不妨礙我們基于已經出現的情況做些預判。
疫情已經嚴重沖擊美國經濟,現在美國經濟的情況比歐洲和中國都更糟糕。有人認為,中國將在國際秩序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部分原因在于美國存在缺陷的政策以及它的內政問題。過去70年來,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無可爭議。根本原因在于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國際社會一度認為,美國不但能治理好內政,而且有能力也有意愿協調全球應對危機,“美國能解決問題。”但新冠疫情和同期爆發的反種族騷亂對美國這些方面都構成嚴峻考驗,尤其是美國協調全球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與意愿。
而在抗疫過程中,中國的經濟與政治體制再次展現了不容低估的韌性。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將呈現強勁復蘇態勢。在軟實力方面,中國積極與其他國家分享疫情相關信息以及中國抗擊疫情、擺脫危機的經驗,獲得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這個時候,美國一些政客鼓噪與中國開展經濟和地緣政治對抗,顯然會遭受比以往更大的損失。但他們似乎就是不能容忍中國通過雙邊和多邊外交,廣泛推動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更不能容忍中國一些企業比如華為在科技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和領先,于是百般施壓,要與中國“脫鉤”。
如果中美真的脫鉤,那就意味著國際社會再次出現競爭集團,就像冷戰期間那樣。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相互交織,很可能給未來世界帶來巨大危險。正是意識到這種危險,意識到新冠疫情以及中美兩國關系的發展正在重新定義國際關系的現狀,包括美國盟友和伙伴在內的其他國家都在試圖避免做出選邊站的選擇。
歐洲國家就在面臨這樣的局面。大流行病引發的危機再次證明,歐洲同全球緊密相連。拒絕與中國合作、切斷供應鏈都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選項。
歐洲現在亟需思考的是如何擺脫這套“兩極邏輯”,即不得不在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和經濟之間做出選擇。
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呼吁的那樣,歐盟需要有統一的對華政策,但這個對華政策當前的重點關照之一,應是新冠疫情過后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點。這需要歐洲思考很多問題,比如歐洲對北約體系和戰略的參與問題等。同時,歐洲還需要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盡量避免出現“圍城”想法,不要認為最大危險只是在外部。▲
(作者SlawomirMajman是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原局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級研究員。本文由陳怡穎翻譯)
環球時報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