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第二次考察黃河。而在近一年中,總書記已經4次考察黃河,足跡遍布黃河流域6個省區。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九曲黃河萬里沙……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黃河留下無數蕩氣回腸的詩篇。如今的黃河流域正在加快譜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省區考察調研時,對黃河保護與治理提出明確要求。
2020年6月,寧夏。
習近平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020年5月,山西。
習近平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
2020年4月,陜西。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2019年9月,河南。
習近平指出,70年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2019年8月,甘肅。
習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7月,內蒙古。
習近平強調,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凈,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擘畫黃河保護治理藍圖
曾幾何時,由于自然災害頻發,黃河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從先秦到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黃河伏秋大汛沒有發生洪水決溢,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
“黃河寧,天下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是關于黃河保護與治理的系統闡述。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患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制約,也有后天失養的人為因素。可以說,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調控機制,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游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山西省永和縣閣底鄉境內黃河乾坤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尊重規律,摒棄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沖動思想。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干快上,特別是不能搞各種各樣的開發區。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
今年全國兩會,“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目前,該規劃綱要正在加快編制中,也引發了各方關注與熱議。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體落實工作的實質性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擘畫的“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藍圖正在加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