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實務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簡稱“山東產權”)是一家集資本交易、信息科技、大眾投行和社會服務“四位一體”的市場化、生態化企業集團。近年來,山東產權圍繞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建設,主動服務山東省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招雙引、國資國企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產權交易市場生態化發展的新路徑。截至2019年12月底,山東產權累計實現交易額9215.78億元,融資額2327.21億元,實現增值512.43億元,交易額和項目增值率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省級地方產權交易機構前列。國務院國資委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度山東產權國有資產交易成交金額310.87億元,較去年增長160.79億元、增幅107.14%,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三。
1? 開創資源要素融資新模式,服務金融供給側改革
一直以來,社會上存在大量資源或資產處于沉睡、低效、錯配、閑置、報廢狀態,不能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創造價值,也不能在實體經濟運行中最大化發揮作用。對于企業而言,現金流是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轉型升級的基礎,在目前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渠道的現實情況下,企業降杠桿壓力越來越大,生產經營資金緊張。與此同時,在龐大的企業基數面前,成功通過上市實現直接融資并化解風險的企業又寥寥無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影響著實體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山東產權作為專門從事資源整合和價值發現的“資源資本化”市場化平臺,創新打造資源要素直接融資模式,開辟了除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之外新的融資陣地,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發揮基礎性金融市場功能。截至目前,通過市場化方式累計為政府、企業實現資源要素直接融資過千億元。其中,兗礦科澳鋁業有限公司14萬噸電解鋁產能指標轉讓項目,在山東產權實現了2.1億元掛牌、14.02億元成交的巨大增值,為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解決了發展的難題;濟南鋼鐵集團拆除資產包處置項目,在山東產權成交26宗,成交金額23.52億元,溢價9.43億元,平均溢價率達37.24%。
2? 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助力企業新舊動能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內涵是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作為市場化平臺型國有企業,山東產權的平臺屬性決定了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幫助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責任重大。憑借完備的市場體系、強大的信息系統、專業的推介能力,山東產權以要素融資新模式打造新業態、以投行服務新業態催化新產業、以經濟發展新產業吸附新技術、以“互聯網+”新技術淬煉新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產權自成立以來,通過企業存量資產市場化流轉,盤活低效、閑置資產2000多億元;通過推進企業混改、增資擴股、并購重組、股權質押等融資方式為山東省引入外部資金300多億元。在此期間,同步引進先進技術、市場資源、優秀人才和科學的管理模式,為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揮了積極作用。山東高速集團旗下青島眾裕泰置業有限公司100%國有產權轉讓項目,在山東產權以9409萬元掛牌、81209萬元成交,一次性為企業增加現金8億多元。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也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山東能源新礦石膏板資產轉讓項目,引入國際建材行業領先企業拉法基,直接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3? 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會”,服務“雙招雙引”
“讓天下沒有無用的資源”是山東產權的企業使命,不僅包括了各種資源的資產化,也包括了各種資產的資本化,同時把各種資產資本優化配置,使其活力迸發。山東產權充分運用互聯網發展新理念聚集各類資源,圍繞市場化平臺,將融資方、投資方、中介機構、海量個人等各類市場主體納入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逐步形成一個規范高效、合作共贏的生態圈。截至目前,引領帶動發展各類中介服務會員1000余家,建立了包括各類PE、VC、戰投、產業投資者等在內的數十萬戶各類投資者信息庫,與全國100余家產權交易機構及各類資產資源專業市場建立了信息鏈接,形成了覆蓋全國、輻射世界的交易網絡和信息共享平臺。在山影集團旗下山東影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影制作”)增資擴股項目中,山東產權從整體方案策劃、流程管控、盡職調查、遴選投資人、對接標準化資本市場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投行服務,最終成功引入萬達院線、阿里云峰基金等七家戰略投資者,在完成首輪6億元融資的同時,為山影制作彌補產業鏈上下游的互補資源和拓寬未來上市后的國際化發展渠道奠定了基礎。
4? 全流程服務混改,助推國企產權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是通過轉讓部分股份、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合作者,特別是對“僵尸”企業而言,從“出清”到“醫活”,是新時期國企國資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山東產權立足本職、突出主業,助力山東省產業布局調整和國企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山東產權堅持高起點定位,創新混改服務模式,提供方案制定、資產剝離、戰投引入與談判、配套融資、員工持股等全方位顧問服務,助力煙臺萬華集團、山東省交運集團、山東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銀座家居有限公司、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等打造多個典型混改案例,形成了較好的示范效應,為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現實依據和價值參考。黨的十八大以來,成功處置兗礦集團所屬開陽化工、凱遠集團、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等僵尸企業46戶,資產評估值-9.30億元,成交額5.37億元,并同步收回國有債權19.41億元,以市場化手段推動僵尸企業出清。除通過轉讓部分股份、增資擴股等方式服務國資國企改革之外,山東產權積極探索以投行服務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再造,配套理論研究、業務模式創新、制度建設和利益分配機制,著力打造“平臺+投行”融資服務新業態,幫助企業綜合解決融資難題,市場效應凸顯,資本流動加速。山東產權在山東兗礦國際焦化有限公司(簡稱“國際焦化”)50%國有股權及15000萬元債權項目處置過程中,創造性地設計了“股+債+增資”的整體模式,幫助一個負債累累的企業“起死回生”。2018年末,國際焦化實現凈利潤1.8億元,成為國資改革示范單位。
5? 服務政府經濟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為推動新形勢下采購管理體制改革,促進企業降本增效,防范廉政風險,山東產權搭建陽光采購服務平臺,以“降成本、控風險、增效益、提質量”為目標,為企業實施陽光采購提供第三方服務。自2018年9月平臺上線截至2019年底,累計發布采購項目數量7394個,完成采購項目4613個,采購金額達989億元,平均節資率達5.7%。企業委托采購項目數量132個,涉及金額170億元,平均節資率15.2%。作為網絡司法拍賣輔助機構,山東產權為山東省法院執行工作提供“加速度”,破解“執行難”困境。2018年以來,山東產權共協助山東省法院系統完成網絡司法拍賣信息發布22404宗,標的查看8601宗,山東省60余家法院送來感謝信,贏得省高院及濟南、青島等多市中院的高度評價。另外,山東產權積極發揮平臺作用,調解交易糾紛、化解交易風險,提高了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凱遠集團、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省醫藥集團、省外貿集團等大量情況復雜的國有企業改制項目在山東產權成功運作,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同時,配套建立各類基金引導平臺,開展并購貸款、股權托管質押融資業務,發展供應鏈金融,為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積極貢獻力量。
6? 山東產權市場發展啟示
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是金融活動的對象和載體。產權市場的發展將為地方資源要素的調配打下市場根基,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懲防體系建設等方面發揮日益突出的作用。在傳統國有產權交易業務模式基礎上,通過深化產權交易與信息科技的融合,加強市場動態與商業模式的研判,不斷延伸服務鏈條,以全流程、一站式、專業化投行服務,為融資人、投資人、合作伙伴等各市場主體創造有利條件,才能真正實現資源要素市場化、生態化配置的初衷。經過十多年的創新發展,山東產權市場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優勢,展現出重大發展機遇,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幾點啟示。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是產權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從各地產權市場發展的經驗來看,市場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省市兩委和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扶持、資質爭取等方面的支持,通過培育發展動能,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山東產權經過十多年的自力更生、創新發展已經形成了可觀的交易規模,搭建了科學的運營架構,具備了承擔更大責任的能力,應在爭取國家試點等方面給予更多關心、更大支持;二是資源要素的集中是市場效應形成的基礎。資源要素市場的集中統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提高項目的專業化運營能力和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形成市場效應。目前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地產權市場都已實現了資源要素的集中交易。由于歷史原因山東要素市場建設比較分散,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沒有形成發展的合力,迫切需要在黨委政府支持下以市場化方式加快整合統一;三是寬松的監管環境是市場主體創新的活力源泉。對于市場主體,應堅持法無禁止即可為。北京、上海等地的產權交易所都在交易品種、交易模式等方面有很多創新,為市場發展帶來了活力。相比較而言,山東省在交易品種開設、市場運作模式創新、服務市場定價等方面行政管理色彩濃厚,不利于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需進一步優化企業創新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