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芳
摘 要:大多數的學生選擇來到中職院校的原因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低下,又生性頑劣,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無法再進行正常的素質教育。而現在這些學生的問題又擺在了中職院校老師面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主動學習,進而提高成績,是所有中職院校教育者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激勵理論 中職教學 整合運用
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推動他們用實際行動付諸學習之中。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成績不高,在他們之前的教育經歷中也極少受到夸贊,導致他們學習欲望并不強烈,需要中職院校的老師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適當的鼓勵他們,恢復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成績,促進他們更全面的發展。
一、激勵理論整合運用的意義
中職院校學生由于學習成績普遍不高,所以他們沒有足夠的自信,整合運用激勵理論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外,老師通過將激勵理論運用到教學當中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之處后,可以依據他們每個人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激勵,更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老師在施行激勵理論教學時,可以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營造出溫馨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更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1]。
二、激勵理論的整合運用
1.以學生為鼓勵主體,了解學生需求
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成績并不高,往往與過去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并沒有樹立學習目標,導致他們無心學習,最終成績低下。職業院校中的老師要負起責任,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了解學生的大致情況和各種需求,從而為學生樹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職業院校的學生與常人無異,使他們能夠不斷自主學習的,必然是他們心理的潛在需求。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后,他們自然會自主學習。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義務找到學生心理的潛在需求,區別學生間的個體差別,并對癥下藥。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激勵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可以運用適當的交流方式告訴他們,他們當下要做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的意義在哪里,只有學生理解了這些,老師的激勵理論教學才能夠起作用。學生有了目標,并能夠為這個目標而努力[2]。
2.情感激勵,建立和諧關系
職業學校的學生一直被冠以“差等生”的稱號,許多學生因此渴望將其摘除。因此,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重視他們,導致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缺陷,正因如此,中職院校的老師更要理解他們的心理,要主動與他們打成一片,并能夠與他們的建立起平等、尊重的相處關系,像朋友一樣為他們服務,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關注、照顧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利用情感激勵的方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老師與學生建立起足夠的感情基礎后,使他們充分信賴老師,聽取老師的看法和意見,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了解他們面臨的嚴峻形勢,促進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而提高他們的成績和專業技能。
3.言傳身教,用行動激勵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很多時候,老師的一些行為舉止能夠影響到很多學生,正因如此,老師更要通過言行一致、言傳身教的方式,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使老師的行為能夠更大范圍地影響到學生,促進他們不斷完善自身的缺點,積極改進。這需要老師能夠克制自己,做到以身作則,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的教導學生,在生活中負起相應的責任,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用行動激勵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3]。
4.建立獎罰措施,激勵學生奮進
獎罰制度,是最古老的激勵手段,也是貫徹學生成長過程的一種激勵方式。這種激勵手段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通過獎罰約束人們的消極行為、促進人們更多的進行積極行為,使人們能夠在獎罰制度下,做到更好,做到更強。在職業院校中,老師要合理的運用獎罰制度,并制定確切的獎罰措施,使獎罰制度成為一種完全利于學生發展的強力手段。對學生積極進取、樂于助人等行為,老師要多加鼓勵和夸贊,對學生的消極厭世、逃避學習進行合理懲罰,使獎罰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勵到學生,促使他們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自己消極的思想,促進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5.幫助學生總結,鼓勵學生改進
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高,常常被人們冠之以“差等生”的稱號,這些聲音長年累月自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他們在面對一些鼓勵和批評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有的人面對鼓勵會沾沾自喜,有的人則對批評不以為然,這些都源于他們過去的教育環境。中職院校的老師在貫徹激勵理論教育的同時,要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包括他們在面對一些事情上的反應,總結出他們在這些事情上出現的一些問題。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他們積極的一面歸功于他自己的勤勉,將消極的一面歸于自己的不認真,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切的三觀,完善學生的性格與人格,使其成為更完整、更健全的職業院校的學生。老師要讓學生明白,積極學習才會使自己變得更好,從而獲得更美好的未來和成就。
結語
現如今,高等教育大眾化,職業院校將成為其中的主力軍。職業院校中的學生終將成為社會各界的中流砥柱,這就考驗老師如何教育學生,促進他們朝好的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自身,獲得更好的明天。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觀察,不斷創新,在這一過程里,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學習現狀。并結合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特征,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堅定不移的努力學習,促進個人身心的全面發展,今后能夠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鄧王.基于任務驅動的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藥物化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2]王藝行.《專業標準(試行)》視角下中職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7.
[3]郭倍寧.基于勝任力的云南省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