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統計特征

2020-07-01 05:07:18林卉嬌徐建軍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20年4期

梁 梅,林卉嬌,徐建軍,徐 峰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統計特征

梁 梅1,2,林卉嬌3,徐建軍1,2,徐 峰4

(1. 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海洋氣象研究院//2.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南京 江蘇 210044;4. 廣東海洋大學科技處,廣東 湛江 524088)

【目的】探討北印度洋1990-2018年(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的空間分布、年際變化、季節變化、強度變化以及生命期變化等特征。【方法】利用印度氣象局(Ind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1990-2018年熱帶氣旋資料,對29 a來發生在北印度洋共255個熱帶氣旋進行統計?!窘Y果與結論】(1)非常強烈氣旋風暴(64 ~ 119 kt)和超級氣旋風暴(≥120 kt)主要生成在孟加拉灣海域的中東部和阿拉伯海海域的中部海域;氣旋風暴(34 ~ 47 kt)和強氣旋風暴(48 ~ 63 kt)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海域和阿拉伯海海域的東部海域;低壓區(≤16 kt)、低壓(17 ~ 27 kt)、強低壓(28 ~ 33 kt)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和北部海域。一般發生在低緯度的熱帶氣旋西行路徑偏多,而高緯度易發生轉向。(2)北印度洋熱帶氣旋頻數呈現增加趨勢,其中8 ~ 11 a周期振蕩顯著(< 0.1)。(3)各強度等級中,僅熱帶低壓個數呈現顯著都增加趨勢(< 0.1),這可能是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最大風呈現顯著減弱趨勢(< 0.1)的原因之一。

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強度;生命期;周期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 TC)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強烈的無鋒面氣旋性渦旋,會給受影響地區帶來大風、風暴潮、暴雨等嚴重氣象災害。印度洋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橋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研究成為熱點。張霏[1]利用1977-2013年資料發現,北印度洋熱帶氣旋中共有41個熱帶氣旋對我國造成影響,影響范圍達11個省、市,總降水量最大的站點在云南邊界,而且總降水量最大值集中在云南西部和南部邊界地區,從云南西部邊界向內陸依次遞減。韓曉偉等[2]利用美國聯合預警中心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和印度氣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公布的1975-2008年熱帶氣旋資料,對34年來發生在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年際變化大,月分布不均勻,呈現雙峰分布特征,且與海溫密切相關。Singh等[3]對1877-199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分析得出5月和11月是熱帶氣旋頻發的月份。吳風電等[4]認為印度洋熱帶氣旋的月季變化呈現雙峰結構與500 hPa流場上熱帶輻合帶北進南退和垂直風切變有關。Evan等[5]認為近些年阿拉伯海季風前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所增加。袁俊鵬等[6]認為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活動與印度洋偶極子海溫異常有密切關系,當印度洋海溫為西冷、冬暖的印度洋偶極子負位相模態時,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活動頻次偏多,孟加拉灣偏西路徑熱帶氣旋偏多;反之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偏少。

目前為止研究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活特征相對西北太平洋來說還不算多,且對印度洋熱帶氣旋的統計特征仍存在一定爭議。比如韓曉偉等[2]用1975-2008年共34 a數據說明孟加拉灣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多于阿拉伯海海域的,而吳風電等[4]用1977-2008年共32 a數據表明阿拉伯海海域的熱帶氣旋比孟加拉灣海域的活動較為頻繁。本研究就1990-2018年數據統計熱帶氣旋活動特征,與前人的結論做對比,試圖進一步深化認識印度洋熱帶氣旋,同時對“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通道的天氣也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研究利用印度氣象局(Ind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公布的1990-2018 年熱帶氣旋資料,對29 a來發生在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進行統計分析。因此,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和印度局規定[7-8],按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劃分為7個等級,由弱到強依次是:低壓區(≤16 kt, Low Pressure Area)、低壓(17 ~ 27 kt, Depression; D)、強低壓(28 ~ 33 kt, Deep Depression; DD)、氣旋風暴(34 ~ 47 kt, Cyclonic Storm; CS)、強氣旋風暴(48 ~ 63 kt, Severe Cyclonic Storm; SCS)、非常強烈氣旋風暴(64 ~ 119 kt, Very Severe Cyclonic Storm; VSCS)和超級氣旋風暴(Super Cyclonic Storm; SuperCS)。本研究將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原始資料數據處理成間隔6 h的記錄,其中北印度洋的經緯度范圍定義為(0°N-30°N, 45°E-100°E)。海溫資料是利用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Extended Reconstruc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ersion 5 (ERSST V5) dataset。該數據為去全球的逐月數據,水平分辨率為2°×2°(https://psl.noaa.gov/thredds/dodsC/Datasets/noaa.ersst.v5/ sst.mnmean.nc)。

1.2 方法

滑動平均是趨勢擬合技術最基礎的方法,它相當于低通濾波器。對樣本量為的序列,其滑動平均序列表示為

其中表示滑動長度。本文采取11點平滑(= 11)對= 29 a的熱帶氣旋個數進行逐年平滑,得到更明顯的年際年代際特征。

小波分析方法是一種時間窗和頻率窗都可改變的時頻局部化分析方法。連續小波變換(Continue Wave Transfer, CWT)和離散小波變換(Dispersion Wave Transfer, DWT)是小波分析的2種最基本方法。相對于離散小波變換,連續小波變換在信號的時頻特征分析上更具優勢。連續小波變換在數學上可看作是由一簇基函數張成的空間投影來表征該信號[9]。本研究采取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對印度洋29 a的熱帶氣旋頻數作了周期分析,因此可以顯然看出印度洋熱帶氣旋的變化周期,也對預報熱帶氣旋的發生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2 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空間分布特征

利用1990-2018年29 a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數據,取第一次記錄時刻的經緯度為熱帶氣旋生成源地 (圖1)。從圖1中可以清楚看到,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生成源地分布不均,呈現東多西少的分布。其中熱帶氣旋生成地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和阿拉伯海域,而孟加拉灣海域較阿拉伯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多。對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生成位置用不同符號標記出來,可以看到VSCS和SuperCS等級的熱帶氣旋主要生成在孟加拉灣海域的中東部和阿拉伯海海域的中部海域。CS和SCS等級的熱帶氣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海域和阿拉伯海海域的東部海域。D和DD等級的熱帶氣旋主要位于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和北部海域。通過統計29 a間北印度洋共生成255個熱帶氣旋,其中孟加拉灣海域(0°N-25°N,75°E-100°E)共生成197個熱帶氣旋,占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總數77.25%,而阿拉伯海域(0°N-25°N,50°E-75°E)在這29 a間共生成熱帶氣旋58個,僅占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總數22.66%。我們的結論與韓曉偉等[2]、袁俊鵬等[6]以及張霏等[1]一致,均是孟加拉灣海域熱帶氣旋活動較阿拉伯海海域頻繁。然而,與吳風電等[4]的結論相反。吳風電等[4]用1977-2008年共32年數據認為阿拉伯海海域的熱帶氣旋比孟加拉灣海域的活動較為頻繁,本研究結論顯然與之相反。但是這并不是資料的問題。韓曉偉等[2]利用1975-2008 年美國聯合臺風警報中心(JTWC)及印度氣象局(IMD)熱帶氣旋資料,對34 a來發生在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進行統計分析。袁俊鵬等[6]利用JTWC 提供的1981-2010 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路徑資料進行分析。韓曉偉等[2]、袁俊鵬等[6]以及張霏等[1]均是采用JTWC資料,均反映孟加拉灣比阿拉伯海的頻繁。海溫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圖1 1990-2018年北印度洋各等級強度的熱帶氣旋生成源地分布

從印度洋熱帶氣旋生成源地的經緯度分布來看,南北方向上,熱帶氣旋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較低緯度(5°N-25°N)區域,東西方向上65°E-0°E和80°E-90°E是熱帶氣旋生成區域較為頻繁的地方,是熱帶氣旋主要的生成源地。熱帶氣旋的南北跨度也很大,從圖1可以看出,位置最南可以發生在2°N左右的區域,而位置最北的發生在24°N左右,南北差距可約達23個緯度左右。

對北印度洋區域(0°N-30°N,45°E-100°E)進行2.5°×2.5°網格化,通過插值方法得到圖2,即熱帶氣旋經過網格點內的個數大小,它反映該網格點內熱帶氣旋活躍頻繁程度。2個圖都能反映熱帶氣旋的活動范圍和區域。從圖2可見,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在孟加拉灣西部靠近印度地區和阿拉伯海中部區域比較活躍,其中孟加拉灣海域較阿拉伯海海域的熱帶氣旋活躍較為頻繁,這個結果與韓曉偉等[2]的結論基本一致。結合圖3,從孟加拉灣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主要西行到印度地區登陸和北上到孟加拉國。大部分熱帶氣旋轉為西向或者西北向登陸,也有少部分轉為東北向在緬甸南部登陸,而在阿拉伯海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大部分沿著西高止山脈向西北行,在巴基斯坦南部登陸,也有少部分西行。也可發現,通常位于低緯度熱帶氣旋的路徑向西行,而位于高緯度熱帶氣旋常常發生轉向,這與所經過的區域地形和位于副高周圍有關[5-6]。

圖2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路徑頻數

圖3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每年路徑頻數分布

3 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氣候分布特征

3.1 熱帶氣旋季節變化

從圖4可以看出,在1990-2018共29 a間,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生成,但季節變化明顯,呈現雙峰型分布。其中,5-6月和10-11月是熱帶氣旋發生最多的月份,這與韓曉偉等[2]、吳風電等[4]的結論是一致的。熱帶氣旋爆發最多在10月份,其次是11月份,次之為6月和5月份。從圖4(b)也可以看出北印度洋幾乎將近一半的熱帶氣旋發生在秋季(44.71%),而夏季次之(28.63%),而春季和冬季則是熱帶氣旋較少發生的時期,分別僅占10.59%和14.51%。

根據以上結論,吳風電等[4]認為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季節變化呈現雙峰型原因可能與海溫呈正相關關系,熱帶輻合帶和南亞季風隨季節北進南退較好解釋了熱帶氣旋的季節變化。該部分將會在第5部分展開討論。

3.2 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季節變化

從圖5可以很明顯看出,不同強度類型的熱帶氣旋的逐月分布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雙峰型,再一次驗證了圖4結論。峰值月份基本上都集中在5-6月和10-11月,但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出現峰值的區間略有差別。D稍早,在8月達到最高峰值,該月D共生成17個,這也說明8月份生成熱帶氣旋一般比較弱;次高峰值出現在6月,該月共有11個D生成。DD在10月達到最高峰值,該月共有16個DD生成;次高峰值出現在6、7月,6月生成11個,7月生成10個。CS在10月達到最高峰值,該月共有14個CS生成;次高峰值出現在5月,該月生成8個。SCS在11月達到最高峰值,該月共有6個SCS生成;次高峰值出現在5月,共生成5個。VSCS在11月達到最高峰值,該月共有15個VSCS生成;次高峰值出現在5月,共生成7個;SuperCS除了在4、5、6、10月份均有一個生成之外,其他月份均沒有如此強級別的熱帶氣旋生成,這也進一步說明最有利于印度洋熱帶氣旋生成或者發展成更強級別的時期是秋季和春末夏初,呈現明顯的雙峰型,上文也同樣提到這與季風的南北進退有很大關系。

圖5 1990-2018年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逐月分布

綜上所述,印度洋上發展成較為強烈的熱帶氣旋如SCS、VSCS都在5月和11月達到峰值,而強度相對較弱的熱帶氣旋的峰值延后(6月)或提前(10月)1個月左右,說明5月和11月更有利于印度洋較強熱帶氣旋的發生和發展的,而6月和10月主要是較弱的熱帶氣旋發展。

4 熱帶氣旋的時間變化特征

從圖6可以看出29 a的熱帶氣旋總共生成255個,平均每年生成8.8個。從11點平滑曲線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熱帶氣旋頻數有所減少,1998年以后熱帶氣旋頻數呈波動性增加。其中1993年個數最少,僅有4個;而最多一年內有14個熱帶氣旋產生,為2018年。1990-2018年間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整體上呈現顯著的增加趨勢(< 0.1),21世紀初,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活動更為頻繁。圖7是利用Morlet小波對29 a間熱帶氣旋的年際變化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熱帶氣旋頻數具有明顯的年際變化特征,其中8 ~ 11 a的周期振蕩十分明顯。這對于印度洋熱帶氣旋的預報有很好的指示意義。

圖6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頻數年際變化和11點平滑曲線

紅色表示90%的信度水平,藍色表示紅噪聲信號

根據方法中提到的印度洋熱帶氣旋的劃分標準,整理1990-2018年印度洋熱帶氣旋中最大中心風速,確定熱帶氣旋的強度等級(圖8)。低壓有74個,占總數的29.0%;強低壓有67個,占26.3%比例;氣旋風暴48個,占總數的18.8%;強氣旋風暴23個,占9.0%;非常強烈強風暴39個,占15.3%;超級強風暴4個,占1.6% (沒有顯示)。整體上來說印度洋生成的熱帶氣旋中將近有3/4發展成D、DD、CS,而發展成SuperCS的可能性相對來說比較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29 a間發展成SuperCS僅有4個,但仍要在預報過程中提高警惕,往往超級氣旋風暴產生的威力非常大[10]。

由于1990-2018年中,CS、SCS、CSCS 較多的年份個數為0,不適合進行線性趨勢擬合,因此圖8僅計算D和DD的線性擬合趨勢(紅線)。D呈現顯著的增加趨勢(< 0.1)。D平均每年有2.55個生成,注意到在2005、2006以及2016年熱帶氣旋個數較多,分別是5個、6個和5個。DD平均每年有2.31個生成,有較明顯年際變化,但是呈現的增加趨勢并沒有通過90%信度水平。其中2007年和2015年個數達到最大值,共有5個DD生成,但1994、2000、2001三年的DD個數為0。CS平均每年有1.66個生成,SCS平均每年僅有0.79個生成,VSCS平均每年有1.34個生成,SuperCS平均每年有0.17個生成,而實際上29 a來共產生4個SuperCS,分別在1990、1991、1999、2007年生成。

圖8 1990-2018年不同強度熱帶氣旋頻數的年際變化以及變化趨勢

參考成曄[14]等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強度研究,熱帶氣旋強度一般以近中心最大風速(10 m高度)來表示,為更加直觀解釋熱帶氣旋的強度變化,圖9是通過篩選每個熱帶氣旋的最大風速值,然后統計出熱帶氣旋的年最大風速值和年平均最大風速值的逐年變化。從圖中可看出年最大風速和年平均最大風速都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只有年平均最大風速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0.1)。結合圖8a和8b可知,低壓、強低壓個數都呈現增加趨勢,其他等級個數沒有明顯趨勢,特別是低壓通過了90%信度水平。這可能是年平均最大風速減弱的原因。

對印度洋熱帶氣旋的資料進行時間上的統計(表1)可知,印度洋熱帶氣旋各月生命期分布不均勻,其中平均生命期最長是12月,達到3.90 d,其次為4月,約3.75 d,再其次為5月和11月,都是3.61 d,這4個月份平均時長約為3 d左右;而2月的平均生命期最短,約為1.25 d的時長,約是最長平均生命期的1/4。此外剩下幾個月的平均生命期時長則相差不大,平均約為2.3 d。表2也可以看出,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生命期長短不一,平均時長約3 d左右。印度洋熱帶氣旋接近86.66%的生命期在1 ~ 5 d內,其中1 ~ 4 d是較為頻繁的生命期,其次2 ~ 3 d內的生命期較為常見,而超過7 d的熱帶氣旋就相對較少。

方程表示年最大風速和年平均最大風速值的擬合方程

表1 印度洋熱帶氣旋各月平均生命期統計

表2 印度洋熱帶氣旋各生命期個數以及占總數百分比

5 雙峰型原因分析

陳聯壽[10]和丁一匯等[12]提出臺風形成所需要的條件共有6個大尺度環境因素,其中包括海表溫度、大氣中層濕度和大氣中低層靜力穩定度等3個熱力因素和大氣對流層中垂直風切變,科氏參數和大氣低層相對渦度等3個動力學因素。其中指出臺風形成需要廣闊的洋面,海表溫度要達26.5 °C以上。對于北印度洋海溫變化較大,且較西北太平洋海域低,是影響熱帶氣旋生成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用29 a北印度洋的月平均海表溫度演變特征分析熱帶氣旋季節變化呈現雙峰型結構。如圖10,前一年的12月以及當年1-3月海溫高于27 °C 的海域偏東、偏南,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海海域的東部偏南和孟加拉灣海域的大部分地區,而高緯度海域(15 °N-25 °N)的海溫相對較低,在24°C左右,總體上在熱帶氣旋多發地溫較低,所以這個時期不太有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4-5月整個北印度洋海域SST幾乎都大于27 °C,明顯比1-3月海溫偏高,這有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也是5-6月份為熱帶氣旋頻發的次高峰時期的一個重要原因。7-9月高溫區相對偏南,整個北印度洋海域SST較5-6月低。阿拉伯海西部的SST小于26 °C左右,不滿足于臺風生成所需的海溫條件(≥26.5 °C),所以該時期生成的熱帶氣旋較少而且發展成熱帶氣旋的強度也較弱。但是,因為總體上大部分海域的海表溫度相對于冬季來說還算比較高,這也可以解釋D的個數最高峰值在8月出現。10-11月整個北印度洋的海表溫度幾乎在28°C以上,非常有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可以解釋雙峰型結構的最高峰出現在10-11月份。另外,許士斌[13]提到,在夏季風環流剛開始建立時,為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提供較好的大氣濕度和渦度條件,同時風垂直切變不算大,有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但是在夏季風爆發時,風垂直切變較大同時夏季風環流對熱帶氣旋的活動有阻礙作用,不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結合上面的海溫分析,可以解釋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集中在冬、夏季風轉換期間,或者在春、秋季海溫較高期間,證明上文提到的熱帶氣旋的季節變化呈現雙峰型結構。但關于北印度洋TC頻數最高峰出現在11月而不是5月的原因仍要進一步分析。

圖 10 北印度洋1990-2018年各月平均海表溫度分布

6 結論與討論

(1)印度洋熱帶氣旋生成源地分布不均勻,呈現東多西少,南北跨度大的分布形態,其中孟加拉灣海域(0°N-25°N,75°E-100°E)共生成197個熱帶氣旋,而阿拉伯海域(0°N-25°N,50°E-75°E)在這29 a間共生成熱帶氣旋58個。其中熱帶氣旋在孟加拉灣海域的中部區域和阿拉伯海東部海域活動較為活躍,孟加拉灣海域較阿拉伯海海域的熱帶氣旋活躍較為頻繁。非常強烈氣旋風暴(64 ~ 119 kt, Very Severe Cyclonic Storm; VSCS)和超級氣旋風暴(≥120 kt,Super Cyclonic Storm; SuperCS)主要生成在孟加拉灣海域的中東部和阿拉伯海海域的中部海域;氣旋風暴(34 ~ 47 kt, Cyclonic Storm; CS)和強氣旋風暴(48 ~ 63 kt, Severe Cyclonic Storm; SCS)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海域和阿拉伯海海域的東部海域;低壓區(≤16 kt, Low Pressure Area)、低壓(17 ~ 27 kt, Depression; D)、強低壓(28 ~ 33 kt, Deep Depression; DD)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海域的西部和北部海域。孟加拉灣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主要西行到印度地區登陸和北上到孟加拉國,接著大部分轉為西向或者西北向登陸,也有少部分轉為東北向在緬甸南部登陸,而在阿拉伯海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大部分沿著西高止山脈向西北行,在巴基斯坦南部登陸,也有少部分西行。

(2)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總共生成255個,平均每年生成8.8個,整體上呈現顯著增加趨勢(< 0.1)。對27 a間熱帶氣旋的年際變化進行小波分析,結果表明,熱帶氣旋頻數具有顯著的周期變化特征,其中 8~11 a的周期振蕩十分明顯(< 0.1),其中10 a周期最為顯著。熱帶低壓個數呈現顯著的增加趨勢(< 0.1)。

(3)1990-2018這29 a間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生成,但分布不均勻,逐月變化大。5-6月和10-11月是熱帶氣旋發生最多的月份,呈現雙峰型分布。而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的逐月分布也呈現出明顯雙峰型結構,SCS、VSCS都在5-6月和10-11月達到峰值,而強度相對較弱的熱帶氣旋峰值或提前或延后1個月左右。5-6月以及10-11月整個北印度洋的海溫比較高(≥27℃),正是冬、夏季風轉換期間,適合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可以解釋雙峰型結構。

(4)年最大風速和年平均最大風速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只有年平均最大風速呈現顯著下降趨勢(< 0.1)。結合圖8a和8b可知,低壓、強低壓個數都呈現增加趨勢,其他等級個數沒有明顯趨勢,特別是熱帶低壓下降趨勢通過了90%信度水平。這可能是年平均最大風速減弱的原因。

(5)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生命期長短不一,平均時長約3 d左右的時長。印度洋的熱帶氣旋接近88%的生命期在1 ~ 5 d內,其中3 ~ 4 d是較為頻繁的生命期,其次為1 ~ 2 d內的生命期較為常見,而超過7 d的熱帶氣旋就相對較少。其中4-5、11-12月生命期較長,平均大于3.5 d左右。

關于雙峰型原因,前人也做了一些分析。韓曉偉等[2]指出,在春季、秋季,北印度洋海域的海溫明顯高于其他季節,以及 850 hPa 和200 hPa 上空之間的風速垂直切變平均均小于10 m/s,這就為熱帶氣旋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吳風電等[11]進一步指出,秋季TC 頻數與500 hPa平均高度場的負相關系數高于春季的負相關關系。當南亞高壓位于北印度洋以北,北印度洋上空有強的東風切變,且11月東風切變更強。張霏等[1]從相對渦度、中低層相對濕度、緯向風垂直切變、海溫的季節變化發現,阿拉伯海海域10-11月份的相對渦度大于5-6月份的,但其他幾個條件并不能解釋為什么10-11月TC頻數大于5-6月份的。但孟加拉灣海域10-11月份中層相對濕度和緯向風垂直切變分別大于和小于5-6月的,然而海溫和相對渦度并沒有優勢。因此。這2個因子可能是影響10-11月TC頻數大于5-6月份的主要因子。又因為北印度洋中孟加拉灣海域的TC占了總TC的77%左右,阿拉伯海域的TC頻數占比較少,且10-11月并沒有明顯大于5-6月份。因此孟加拉灣海域中TC頻數在10-11月大于5-6月份的結果影響了整個北印度洋的季節分布。但關于北印度洋TC頻數最高峰出現在11月而不是5月的原因仍要進一步分析。這篇文章是part I,只分析了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的氣候特征,仍有很多內容沒有闡述,如印度洋臺風對中國的影響。在part II,將進一步展開印度洋臺風對中國氣溫、降水的影響以及從動力和熱力因子兩方面進行相關機理分析。

[1] 張霏. 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對中國降水的影響[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

[2] 韓曉偉, 周林, 梅勇, 等. 1975~200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特征分析[J]. 海洋預報, 2010, 27(6): 5-11.

[3] SINGH O P, ALI KHAN T M, RAHMAN M S.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J].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2000, 75(1/2): 11-20.

[4] 吳風電, 羅堅. 1977-200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統計特征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 2011, 34(3): 7-13.

[5] EVAN A T, KOSSIN J P, CHUNG C E, et al. Arabian Sea tropical cyclones intensified by emissions of black carbon and other aerosols[J]. Nature, 2011, 479(7371): 94-97.

[6] 袁俊鵬, 曹杰. 印度洋偶極子對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研究[J].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3, 43(4): 570-581.

[7] WMO. Tropical cyclone programmer report [R]. Switzerland: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No. TCP21, 2008.

[8] IMD. Best track data of tropical cyclonic disturbances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R]. New Delhi: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2008.

[9] TORRENCE C, COMPO G P. A practical guide to wavelet analysi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8, 79(1): 61-78.

[10] 陳聯壽. 熱帶氣象災害及其研究進展[J]. 氣象, 2010, 36(7): 101-110.

[11] 吳風電, 羅堅, 葉朝輝. 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月季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海洋預報, 2012, 29(4): 29-34.

[12] 陳聯壽, 丁一匯. 國外臺風研究的現況和進展[J]. 氣象科技資料, 1973(2): 16-25.

[13] 許士斌. 1990年代末北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春季熱帶氣旋活動的年代際突變[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 2014.

[14] 成曄, 高堯, 田敏, 石洪源, 曹雪峰, 高勁松. 1949-2017年間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變化特征初探, 2019, 1(1): 30-38.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from 1990 to 2018

LIANG Mei1,2, Lin Hui-Jiao3, XU Jian-jun1,2, XU Feng4

(1.,// 2.,,524088,; 3.,,210044,; 4.,,524088,)

【Objective】The annual/seasonal variations, the variation of intensity and life period of tropical cyclone (TC) with varying strength over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NIO), during 1990-2018 are analyzed.【Method】Based on the best track dataset of Ind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 255 TCs occurred over the NIO during 1990-2018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 and Conclusion】(1) Very strong Cyclonic Storm (64-119 kt) and Super Cyclonic Storm (≥120kt) are mainly generated in the east-central part of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rabian sea. Cyclonic Storm (34-47 kt) and Severe Cyclonic storms (48-63 kt)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West of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 East of the Arabian sea. Low Pressure Area (16 kt), Low Pressure Area (17-27kt) and strong low pressure (28 - 33 kt)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seas of the Bay of Bengal. Tropical cyclones that usually generate at low latitudes, which will travel westward. while tropical cyclones genesis at high latitudes will turn around; 2) The frequencie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Indian Ocean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in which 8-11 a periodic oscill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0.1); 3) Among all intensity classes, only the number of tropical depression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0.1),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annual mean maximum winds of TCs show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0.1).

Northern Indian Ocea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life span; cycle

TG174.44

A

1673-9159(2020)04-0051-10

10.3969/j.issn.1673-9159.2020.04.008

2020-02-28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資助項目(ZJW-2019-08);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項目(2016KQNCX061);廣東海洋大學“沖一流”教育教改項目;海洋與氣候變化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002026002002)

梁梅(1989-),女,博士,助教,主要從事海臺風生成預報機理與強度變化的研究。Email:liangmei@gdou.edu.cn

梁梅,林卉嬌,徐建軍,等. 1990-2018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統計特征[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20,40(4):51-60.

(責任編輯:劉嶺)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9久久|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777|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人与鲁专区|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在线色综合|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中文字幕第4页| 99人体免费视频|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www.av男人.com| 国产一级α片|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99精品影院| 黄色在线不卡| 午夜免费小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91原创视频在线|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午夜丁香婷婷|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草逼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一|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极品av一区二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网综合|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69视频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欧美成一级|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天天爽免费视频| 色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不卡无码网|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