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 蒙建玲 羅一東 陳麗娟 梁毅 蒙國洲 韋洪逍
(1. 橫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南寧 530300;2. 橫縣土肥站,廣西 南寧 530300;3. 橫縣經作站,廣西 南寧 530300;4. 橫縣橫州鎮農業站,廣西 南寧 530300)
為獲得最佳早稻施肥配方及水稻肥料利用率參數,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2017年上半年,廣西南寧市橫縣土肥站在南寧市橫縣橫州鎮朝陽大垌進行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通過試驗,分析并總結了橫縣水稻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現狀,通過試驗結果,改進施肥方式,以期提高肥料利用率,為進一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理論參考資料。
試驗田位于橫縣橫州鎮朝陽大垌,東經109016'35.5",北緯22044'20.95",試驗田為水稻土,試驗前取耕作層土壤進行化驗分析,其養分情況為:有機質含量為34.7g/kg,全氮2.07g/kg,有效磷31.7mg/kg,速效鉀64.8mg/kg。
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鈣鎂磷(含P2O5≥15%),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供試水稻品種為油香占。移栽時秧苗質量如為葉齡4~5 葉,苗高16.1cm,無分蘗,于2017年3月27日移栽,2017年7月25日收割,試驗結束。
試驗采用大區無重復設計,分成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2 個大區共8 個處理:處理1(T1),常規施肥;處理2(T2),常規施肥無氮;處理3(T3),常規施肥無磷;處理4(T4),常規施肥無鉀。處理5(T5),配方施肥;處理6(T6),配方施肥無氮;處理7(T7),配方施肥無磷;處理(T8),配方施肥無鉀。常規施肥的施肥量用上年度農戶常規施肥的施肥調查數據的算術平均值確定,配方施肥的施肥水平根據橫縣多年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肥料效應試驗數據結果確定,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不同之處在于降低氮、磷用量,增加鉀肥用量。具體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肥料用量明細表
磷肥全部做基肥,氮肥40%做基肥、60%做追肥,鉀肥50%做基肥、50%做追肥;水稻秧苗先在苗田里培育至4~5張葉、苗高15.5~16.5cm、無分蘗時移栽大田,追肥在移栽10d后施用。
稻谷籽粒產量、水稻莖葉產量、谷稈比、667㎡增產量、100kg 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土壤養分變化情況、肥料利用率
其它養分計算公式與N養分一致,不再贅述。氮肥利用率:
常規施肥區作物產量=(常規施肥區產量×施氮下形成100kg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100
無氮區作物吸氮總量=(無氮區產量×無氮下形成100kg經濟產量氮吸收量)/100
氮肥利用率=[(常規施肥區作物吸氮量-無氮區作物吸氮量)/所施肥料中氮的總量]×100%
由表2結果可知:配方施肥區各處理的經濟產量和生物學產量基本比常規施肥區略高,配方施肥籽粒產量比常規施肥產量增產21kg/667m2,增產率為6.4%;缺氮區,配方施肥區籽粒產量比常規施肥產量增產15.4kg/667m2,增產率為6.6%;缺磷區,配方施肥區籽粒產量比常規施肥產量增產17.1kg/667m2,增產率為5.6%;缺鉀區,籽粒產量比常規施肥產量增產11.9kg/667m2,增產率為4.1%。缺元素區,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籽粒產量和莖葉產量均為無磷區較高,無氮區次之,無鉀區最低;谷稈比則剛好相反,說明降低氮肥磷肥和增加鉀肥是增加水稻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籽粒、莖葉產量和谷稈比的影響
由表3 結果可知: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氮的增產效果最好,施N 14kg/667m2和13kg/667m2,分別增產92.3kg/667m2和97.6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39.41%和39.1%。鉀肥增幅次之,施K2O8kg/667㎡和10kg/667m2,分別增產37.1kg/667m2和45.9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12.82%和15.23%。磷肥增產效果相對較差,施P2O58kg/667m2和4kg/667m2,分別增產23.7kg/667m2和27.3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7.83%和8.53%。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多施鉀肥增產效果較好,但施氮仍是增產的主要措施之一。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4、表5 結果可知,計算得到橫縣水稻配方施肥100kg 經濟產量N、P、K 養分吸收量分別為1.46kg、0.32kg、1.31kg;常規施肥100kg 經濟產量N、P、K 養分吸收量分別為1.60kg、0.4kg、1.14kg。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100kg 經濟產量N、P、K養分吸收量分別多0.05kg、0.06kg、0.48kg。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對風干籽粒和秸稈養分含量的影響

表5 不同施肥處理對100kg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的影響
由表6可知,種植前、后土壤養分狀況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土壤pH 值變小酸化,有機質含量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時均呈上升趨勢;全氮除了常規無氮區和常規施肥無磷外都略有上升;有效磷有增有減,但變化不大;速效鉀各處理均呈下降趨勢,但配方區和常規區下降幅度差不大。土壤化驗結果表明作物收獲后,土壤中氮元素有所增加,磷元素有所減少,鉀元素減少明顯,土壤養分的消耗與施肥量密切相關,缺乏某一元素時,土壤養分下降很明顯。從土壤養分變化情況來看,水稻生產上應控施氮磷肥,增施鉀肥。

表6 不同施肥處理對種植前后土壤養分的影響
從表7可得,與常規施肥對比,配方施肥除氮平均利用率減少0.83%外,磷、鉀平均利用率分別增加了3.65%、6.05%。因此在水稻生產上應提倡控施氮磷肥,增施鉀肥。

表7 水稻肥料利用率匯總表
從表8可以得到,在本試驗條件下,其它處理在本試驗中對生育期影響表現提前或延遲1~2d,影響不大。氮肥對水稻每667㎡有效穗、每穗總粒、株高均有明顯的影響。配方施肥區比配方施肥無氮區每667㎡有效穗增加0.9 萬穗,每穗總粒增加20 粒,株高增加13cm,常規施肥區比常規施肥無氮區每667㎡有效穗增加0.6萬穗,每穗總粒增加22粒,株高增加11cm。

表8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生育期及農藝性狀的影響
在本試驗條件下,配方施肥和常規施氮肥的增產效果最好,鉀肥次之,磷肥較差,說明本試驗條件下,多施鉀肥可增加水稻產量,但是氮肥仍是增產主要元素。在橫縣水稻種植戶的施肥習慣中,依舊偏重于過量施氮和磷肥,少施鉀肥;配方肥料則很好解決這個習慣,基于橫縣的氣候和土壤生態環境,建議施用處理5的肥料配方更有助于水稻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可在橫縣水稻種植區范圍內試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