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歡
(隆安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廣西 南寧 532700)
火龍果為熱帶水果,因其適宜性廣、獨特的花果重疊、一年內多批次產果、采果期長、產量高、填補夏秋季節水果淡季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深受果農青睞[1]。隆安縣地處亞帶氣候區,經多年的引種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逐漸形成規模化經營種植,目前面積已達到0.33萬hm2。火龍果種植屬高投入高產出產業,果品產量高,需肥量也大,肥料投入占總投入的30%左右[2];肥料配比施用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產量和效益。火龍果根系分布于土表淺層,常規土施會傷害根系,養分吸收差,加上多批出果,產果期長,需要有相對長期穩定且充足養分的供給,防止枝條提前老栓黃化,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經濟效益的肥料和施肥技術。本試驗通過不同肥料處理,以期篩選出適合火龍果規模化種植的施肥技術,為火龍果施肥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1.1 供試地點及土壤情況 本試驗在隆安縣那桐鎮那門村日利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第四紀紅土赤紅壤。試驗地土壤養分情況為有機質22.5g/kg,全氮1.44g/kg,有效磷24mg/kg,速效鉀139mg/kg,pH值為5.2。
1.1.2 供試作物及種植時間 火龍果,品種為金都1 號,為隆安縣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種植時間為2016 年3 月,籬架形種植方式,每667m2種植800 株,試驗期間已進入盛果期果齡。
1.1.3 供試肥料 本試驗供試的肥料品種,詳見表1。

表1 供試肥料品種情況表
1.2.1 試驗設計 試驗時間段為2018 年1 月至12月,共設3個處理,重復3次,種植規格行距為2.5m×0.33m,每667m2種植800株,小區面積為131.5m2,每小區種159 株。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區四周設保護區。
設計施肥量為試驗周期每個處理施用生物有機肥1500 kg/667m2,化肥用量總折純為N 60kg/667m2,P2O527kg/667m2和K2O 75 kg/667m2,具體施肥量如下:
處理1(復合肥土壤施肥區),對照CK:施化肥折成實物量為獅馬復合肥(15-15-15)180kg/667m2,平均分10 次,即18kg/次于每批果花芽分化時進行穴施;尿素28kg/667m2、硝酸銨鈣50kg/667m2和硝酸鉀105kg/667m2,均分50 次,并以滴灌方式追施完。
處理2(滴灌施肥區):化肥折成實物量為芭田水溶肥(氮磷鉀15-15-15)180kg/667m2、硝酸銨鈣150kg/667m2,硝酸鉀105kg/667m2,均分50 次,并以滴灌方式追施完。
處理3(滴灌施肥減量區):化肥用量按設計總量減少20%,即施肥總量折純為N 48kg/667m2,P2O521.6kg/667m2和K2O 60 kg/667m2,折成實物量為芭田復合肥(水溶肥15-15-15)144 kg/667m2、硝酸銨鈣120kg/667m2和硝酸鉀84kg/667m2,均分50次,并以滴灌方式追施完。
生物有機肥和處理1的復合肥分別作基肥和追肥土施,其它參試肥料以滴灌方式作追肥,即各肥料品種平均分50 次,每次將肥料按每667m2量溶于5m3水后,通過水肥一體化的設施輸送到根系,滴灌方式追肥;有機肥全部于2018 年2 月20 日進行土施。處理1:從4 月11 日至9 月21 日平均16d 穴施復合肥一次,共施10 次。各處理從2 月2 日至11 月30 日平均5d 進行水溶肥追肥作業一次,累積滴灌施肥作業次數為50 次。除施肥方案不同外,其它田間的日常管理均相同。
1.2.2 觀測內容 試驗期間,對試驗小區選定有長勢比較均勻的10 株,每隔10d 調查一次,觀察各處理的生長勢和各物候期出現的時間等。主要觀察春梢開始萌發時間、各批次果開花結果數、成果數和生理落果數等累計結果的平均值,最后一批果收獲時的每株健康枝條平均值和葉色表現等。
全年共收獲10批果,從6月20日至最后一批果收獲的12 月10 日,平均每批果采摘間隔時間為19d。收獲時分批次分小區收獲,并累計形成各小區試驗周期產量,同時對果品等級分類和對掛果營養枝條進行統計,累計匯總形成試驗周期的優、中和差果品個數及產量,掛果營養枝條老栓黃化、健康枝條數等。
由表2 可知,火龍果產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處理2>處理1>處理3,各處理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標準。與處理1(CK)相比,處理2 增產190.1kg/667m2,產量增加率11.21%,處理3 產量略微減少。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火龍果產量的影響
試驗過程,對一個重復的各處理的10株進行定點定間隔時間觀察,由表3 可知,與處理1 相比,處理2 的春梢初萌發時間分別提早1d,10 株平均結果總數分別增加7.8 個,成果個數分別多8.8 個,生理落果分別少1 個,生理落果率分別低2.6%,最后一批果收獲時每株的健康枝條率分別提高12.5%,并葉色保持青綠。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火龍果生長勢的影響結果
收獲時對定點調查10 株果樹進行果實品質調查,主要考察單株掛果個數、單果重、總糖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整個試驗周期共收10批果,每次收獲時,對10 株定點觀察株全部計實收果實數和總重量,并隨機抽取其中代表性的果實,測定總糖量和維生素C等項目,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知,處理2與處理1(CK)對比,平均單株果實數分別增加約1個,單果重分別增重0.04kg,總糖含量分別提高0.5%,維生素C分別增加1.78mg/kg,說明處理2的施肥方法較好地滿足火龍果的生長,可減少生理落果, 增加每株果個數、可提高單果重,同時可改善品質。

表4 不同處理產品質量表現統計表
收獲時對各處理10批果累計統計其商品性,主要考察達到商品果和非商品果的個數、重量和占比情況。按果實著色好,且單果重0.2kg 以上列為商品果,并按單個重量>0.5kg、0.4~0.5kg、0.3~0.4kg 和0.2~0.3kg 分別計入優等果、一級果、二級果和三級果進行統計。果實著色差、畸形果和單果重小于0.2kg 的果品列入非商品果之列。具體結果數據見表5。從表5 可見,優等果和一等果等級,處理2 的667m2個數和產量,比處理1 分別增加102 個和47.9kg;商品果率的個數和產量,比處理1 分別提高4.6%和3.8%。

表5 不同處理對果品商品性的影響統計表
通過田間對比試驗,在等同的施肥量的條件下,復合肥采用滴灌施用技術,比常規土壤施肥可提高火龍果產量、質量和商品性,并促進春梢早萌發,增加座果及成果的數量,較好地培養健康枝條的發育。本試驗條件下,一個生產周期的火龍果結果樹齡667m2基施生物有機肥1500 kg,追肥滴灌施用復合肥(水溶肥15-15-15)180kg/667m2、硝酸銨鈣150 kg/667m2,硝酸鉀105 kg/667m2,化肥用量總折純為N 60kg,P2O527kg 和K2O 75 kg 的施肥水平,可以使本地火龍果生產獲得較好的產量和品質。